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拜見老子,老子贈言74字,字字箴言,人生不如意時多讀幾遍

孔子拜見老子,老子贈言74字,字字箴言,人生不如意時多讀幾遍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歷史上的兩大聖人,儒家的孔子和道家的老子,曾會面交流,切磋學問。臨行前,老子贈送孔子74字箴言,至今讀來仍受益匪淺。

老子13歲入周學習,後被推薦到周之守藏室當官吏,前後約30餘年,期間他博覽典籍,學問越深,聲名約大。

孔子聽說後,決定去拜見老子,他對弟子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願同去否?」遂同行。

孔子遠道而來,老子非常高興,知無不談,問無不答,還帶他們參觀遊覽祭神之典,宣教之地,廟會禮儀。孔子感嘆不已,獲益不淺。

停留數日後,孔子辭別。老子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

「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

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老子這74字贈言,字字箴言,看似簡單,其實把為人處世的核心說了出來,值得後人仔細研讀,尤其是人生不如意時,更要多讀幾遍。

1、聰明又明察的人,不要譏諷他人之非。

老子說,當今的世道,聰明而又能深入察到的人,之所以遇到困難阻礙,或者招來禍害,是因為喜歡譏諷別人的不是。

現實工作生活中,很多人頭腦聰明,又善於洞察真相,這樣的人因為知道得比別人多,看得比別人透徹,很容易發現別人的不足和缺陷。人無完人,金無赤足。

聰明的人要控制自己的嘴巴,嘴下留情,凡事點到為止,不要說破,有時候自己說者無意,但對方聽來,卻認為是在譏諷他,記恨在心。這樣一樣,就容易給自己留下禍根。

2、善辯又通達的人,不要張揚他人之惡。

老子說,善辯又通達的人,其所以招來禍害,在於好揚人之惡也。

所謂的口舌之非,皆來自此。能言會道的人,說話容易不分場合,不看對象。言多必失,君子要謹言慎行。

人際關係中,有些人的嘴巴非常厲害,像刀子一樣,或者說毒舌。這樣的人,逞一時口舌之快,須不知,自己的嘴巴像利劍一樣,傷到他人而不知,這種無形的傷害,比身體的傷害,更難以拔除。所以,老子告誡能言善道之人,不要張揚他人之惡。

3、為人處世中,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

老子說,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

把自己看得太高,就會情不自禁地俯視別人,當一個人不能用平等的心態和他人交流時,就會出現居高臨下的自負。

大家都喜歡自信的人,但沒有人喜歡自負的人。自負的人,把自己看得太重,把自己抬得太高,別人都不行,就自己厲害。這樣的心態,無論做什麼事,都很難得到他人的相助。

保持低調和謙卑,永遠是最佳的處世態度。上善若水,水總是處在低谷,但水能匯流成河,奔騰成江,匯聚成海,最終海納百川,無所不有。這就是放低姿態的結果。不以己高,別人反而尊敬。

老子贈送給孔子的74字箴言,分開解釋,就歸納為以上三點。

人生在世,與人交往,難免有磕碰,但如果真正能做到老子說的那樣,對別人,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譏諷他人的過錯,不張揚他人的缺陷,就不會給自己招來是非。對自己,要時刻放低自己的位置,低調處世。

馬雲曾經說過一句絕妙的話,他說,即使知道自己是老大,也永遠要說自己是老二。這就是放低自己的位置,低調,不是貶低自己,調低,是隱藏自己的實力,機警敏捷,隨時迎接下一次挑戰。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鑒賞
閱讀與欣賞 唐詩今譯(二)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