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你的壞情緒背後,藏著不合理信念

你的壞情緒背後,藏著不合理信念

原標題:你的壞情緒背後,藏著不合理信念



源 | 靜醫生(ID:JYSBYWKT)

「我必須今年之內懷上,不然的話,我過年沒辦法回家面對那些親戚」


「我一定要生個豬寶寶,不然我和我老公會很失望」


「身邊的人都有孩子了,只有我還沒懷上,我真的很沒用,我一無是處。」


備孕路上,如果經常被焦急、憂慮、生氣、失落、自我懷疑等負面情緒影響的話,對於備孕成功自然百害而無一利。但是「我也想放鬆一點啊,我也不想焦慮啊,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想法?如果有的話,那你也有極大的可能,會掉入負面情緒的陷阱。


人的情緒和思維模式、信念有關,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產生出不同的情緒反應,然而不合理的信念,就會產生壞情緒。比如同樣都是半杯水,有的人看到就覺得很開心,「還有半杯呢」,有的人看到就覺得很失落,「只剩下半杯了」。


20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開始研究人們的不合理信念,並把不合理信念歸納為3大類:絕對化要求,過分化概括,糟糕至極。那麼這些不合理信念具備什麼特徵,以便我們能夠及時覺察出自己想法中不合理的成分,及時進行調整,就能阻斷負面情緒的產生了。


01絕對化要求


「絕對化要求」指以個人以自我為中心,眼裡只能夠看到自己的目的、慾望,而忽略了現實性。

絕對化要求的想法會認為:我對你好,你就應該對我好!你要按照我所設想的行事,否則我就有點不高興。這個要求如果實現不了,她就會感到難以接受和適應,從而很容易陷入情緒困擾之中。


一位爸爸因為孩子不聽話,很著急生氣,表示:「我這個當爸爸的都主動向他示好了,這孩子不但不領情還總躲著我,您說氣人不氣人!我是他爸爸,他就應該聽我的!」。


這位爸爸的潛台詞是「我怎樣對別人,別人就要怎樣對我!」,稍微成熟一點的人都能想明白,要真這樣就好了,那「我愛愛豆,愛豆也要愛我咯」。這是典型的絕對化要求,有點天真,有點理想化,有點一廂情願。


這種絕對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為每一個客觀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不可能依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對於某個人來說,她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獲得成功,她周圍的人或事物的表現及發展也不會依她的意願來改變。


02過分化概況


「過分化概況」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其典型的想法就是以某一件或某幾件事來評價自身或他們的整體價值。


如:薛之謙歌唱得好,有點帥,就是好男人;薛之謙欺騙感情,就是一個渣。我懷孕這件事沒有做好,我整個人都是沒有價值的;我生孩子這件事比別人落後了,就代表我整個人都比別人矮一截。


以偏概全的想法會認為:你現在的行為代表著你的全部,你做不好,你的全部就是不好。很明顯,這些想法沒有以辯證的眼光,從多個角度、整體去評價一個人,一個事物的整體價值是需要從整體去評判的,而不是從幾個片面的維度就下了判斷。

這種過分化概括的思維之所以不合理,是因為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導致自卑自棄、自罪自責等不良情緒。而這種評價一旦指向他人,就會一味地指責別人,產生怨憤、敵意等消極情緒。我們應該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性。



03糟糕至極


「糟糕至極」是一種把事物的可能後果想像,推論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災難性結果的非理性信念。


如:一次排卵期沒有懷上寶寶,糟了,會一直懷不上,糟了,沒孩子婚姻也維持不下去了,糟了,離婚後大家都會笑話我,糟了,等我老了,生活會非常凄慘,糟了......


糟糕至極的想法會將事情的結果推論到最壞,並且沒完沒了。然而事情真的有這麼糟嗎?當然不是!


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因為對任何一件事情來說,都會有比之更壞的情況發生,所以沒有一件事情可被定義為糟糕至極。但如果一個人堅持這種「糟糕」觀時,就會陷入不良的情緒體驗之中,而一蹶不振。


萬事萬物皆因平衡而平和長久,生活是柴米油鹽的瑣碎,是細水長流的平淡,它雖然沒有你期待的那麼好,但好在也沒有你想的那麼糟。


人生路上,有奼紫嫣紅,也有滿地黃花堆積,但枯木亦能逢春,破釜亦能沉舟。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完全取決於自己的信念。換一種想法,有意識地改變不合理信念,樹立合理的信念,便可以擁抱美好的生活。


台灣漫畫家蔡志忠說「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會抱怨酸,拿到甜的就會抱怨小,而我拿到小橘子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會感謝它是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醫生 的精彩文章:

「暗」藏好事——黑暗效應
月經不調就懷不上寶寶嗎?

TAG:靜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