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數字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六張圖讓你看懂人民生活的滄桑巨變

數字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六張圖讓你看懂人民生活的滄桑巨變

回到四十年前,你能想像中國人的日子是什麼樣子嗎?大多數家庭還僅僅只能維持溫飽,能夠擁有手錶、自行車,成為那個時代富裕的標誌。

四十年過去了,中國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擔心吃不吃得飽,而是擔心該如何減肥;自行車已經成了小孩子的玩具,小汽車滿大街都是。

看看你家裡的冰箱、空調、小汽車,四十年前你想都不敢想;再看看你手裡拿的行動電話、嘴裡吃的進口堅果,四十年前你都聞所未聞。

不管你是什麼身份,或是什麼地方的人,只要你理性的想一想,都不得不承認,四十年來,中國人擁有的東西是越來越多了,生活是越來越美了。

下面,我們將從六個圖表去感受一下每個中國人都親自見證的滄桑巨變。

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7年,中國人的糧食消費量在逐年減少,累計減少了18.6千克。這說明,中國人的飲食結構變得更加豐富,也更加建康。

糧食消費量的減少,伴隨的是肉類、禽類、水產品、蛋類、乾鮮瓜果類等食品消費的增加。其中,乾鮮瓜果類的消費增長最快,2017年突破了人均50千克。

以上是全國居民的平均數據,我們再看一下城鎮和農村的數據,比較一下差異。

從這兩個圖表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食品消費趨勢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程度上略有區別。隨著時間的推移,城鄉差異應該越來越小。

相比較而言,食品消費總是有限度的,也是最基本的消費需求。改革開放四十年間,最能體現中國人富裕程度的,莫過於主要耐用消費品的家庭擁有量。

2017年,全國居民平均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達到了29.7輛,相比2013年增加了12.8輛,平均每年新增3輛以上。按照這個速度,20年後,家家有汽車將成為現實。

如果算上平均每百戶摩托車和電動助力車的擁有量,可以看出,大多數家庭至少擁有一輛交通工具,少數家庭不止一輛,完全沒有的應該是極少數。

洗衣機、電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雖沒有達到每家必備的程度,但也走入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家中,彩電更是家庭標配(少數家庭沒有,是不想買,不是買不起)。

行動電話和計算機等互聯網新興設備,近些年來也變得稀鬆平常,平均每個家庭至少2個手機。照相機擁有量的減少在情理之中,畢竟手機的拍照功能變得越來越好了。

同樣的,我們再看一下城鎮和農村家庭的數據。

不出所料,城鎮居民家庭和農村居民家庭的變化趨勢完全一致。比如,家用汽車的擁有量,農村家庭大概只落後城鎮家庭五年左右;彩電的擁有量幾乎沒有差異。

洗衣機的擁有量,農村家庭落後城鎮家庭五年左右;電冰箱的保有量,農村家庭只落後城鎮家庭三年左右。由於氣候差異以及生活習慣,空調的擁有量,雙方差距較大。

另一組比較有趣的數據是行動電話和計算機。行動電話的擁有量上,農村還要略高於城鎮;但在計算機的擁有量上,城鎮接近農村的三倍。

看到這些數據,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改革開放四十年,你又親身經歷了哪些變化呢?歡迎留言討論,分享屬於你自己的故事。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數字中國:不看GDP,不看人均收入,這才是真正的六大經濟強省
童貫巧用攻心計平定方臘,被擄婦女悲慘命運讓人落淚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