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項發明是中國最偉大發明之一,對2000年來中華民族繁衍作用重大

此項發明是中國最偉大發明之一,對2000年來中華民族繁衍作用重大

原標題:此項發明是中國最偉大發明之一,對2000年來中華民族繁衍作用重大


一說到中國歷史上的發明,我們很自然的就想到了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這四大發明,不排除這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但事實上,真正對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其重大作用的反而是不起眼的發明,比如豆腐的發明。


豆腐是中國古代最為獨特的飲食文化發明之一,因為豆腐營養價值高,所以不僅受到我國各民族的歡迎,而且已經風靡世界,為世界眾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所共享。豆腐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但關於豆腐的來源,歷來存在爭議。


早在古代,關於豆腐的起源,就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豆腐是孔子時代的產物。


《故事原會》中記載:「腐乃豆之魂,故稱貴食。孔子不食」,這就把豆腐的發明認定在了春秋時代。


不過對於這個說法,支持者甚少,支持較多的是宋代朱熹的說法,豆腐為西漢淮南王劉安所發明。


朱熹有素食詩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詩中有自注云:「世傳豆腐本為淮南術。」後來,明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也沿襲了這個說法。《本草綱目》中說:「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



劉安是我國西漢時期的煉丹專家,他是漢高祖劉邦孫子淮南厲王劉長的兒子。劉安這個人好讀書鼓琴,辯博善為文辭,不喜歡嬉遊打獵,很注意撫慰百姓,流譽天下。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術士中也不乏一些人才。術士很像春秋時代的士人,劉安養了很多士。在其主持下編寫《鴻烈》(後來稱《淮南鴻烈》,也稱《淮南子》)。

當然也包括一些煉丹的術士,劉安是個大孝子,熟悉養生之道。他的母親患病期間,他每日都用泡好的黃豆磨成豆漿給母親飲用,劉母之病遂逐漸好轉,豆漿也隨之傳入民間。



公元前164年,劉安在安徽省壽縣與淮南交界處的八公山上燒葯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機緣巧合的發明了豆腐。對於劉安發明豆腐的這一說法,也有極少數專家對此生疑,因為豆腐這個名稱到宋代才有,但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豆腐不是劉安發明的。


不過在公元1961年出土的文物中得到了肯定,提供了考古學證據。


公元1961年,河南密縣打虎亭村發掘了兩座漢墓,其中一號墓的畫像石上有「庖廚圖」,圖中就有做豆腐的畫面。經有關專家認定,此圖為一豆腐作坊,表現的是製作豆腐的主要工藝流程:浸豆、磨豆、濾漿、點漿、榨水等工藝過程,與今天的民間做法極為相似,所缺的只是一個煮漿的畫面。



整個畫面很容易使人誤解為釀酒過程,但釀酒無須用磨磨漿,也不必濾渣和榨水。所以它是製作豆腐的寫實畫面。專家還認為,漢代發明的豆腐未曾將豆漿加熱,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當前的豆腐,因此未能進入烹調主流。但製作工藝流傳下來,一直存在於民間。


這個事實證明我國漢代確已存在,後來經過一些再研究和摸索,直到宋朝,豆腐才成為重要的食品。


北宋文學家蘇軾就嗜好豆腐,還親手自製了私房菜東坡豆腐 。據說康熙爺下江南時,吃膩了山珍海味,一見到家常的豆腐,立刻龍顏大悅、大快朵頤。豆腐堪稱雅俗共賞的美食。



不要再說豆腐是日本發明的了,豆腐是唐代傳入日本的。據說唐代僧人鑒真東渡日本時,曾帶了去豆腐製作的方法,經改良之後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日本豆腐。


在宋朝時,豆腐傳入朝鮮,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周邊國家也從中國學到了豆腐製作的技藝,並形成了各地有特色的美食。19世紀初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



豆腐的發明,開創了一條利用大豆植物蛋白質的新途徑,同時,也彌補了我國食物結構中動物蛋白不足的缺陷,這對2000年來中華民族的繁衍,起了重大作用。


我們知道,大豆含蛋白質很高(平均為35%),素有「植物肉」之稱。脂肪平均值高達16%。因此,我國很多地區都把大豆當作最好的營養食品。而中國本身牛羊奶產量不多,古代嬰兒代乳品大都用豆奶。實際上,豆奶比牛奶更易於中國人的腸胃吸收。



所以說大豆也是古代中國人的重要補鈣手段。過去種豆的田地習慣於用草木灰施肥,也保持了一種鈣鉀平衡,有利於國人的營養健康。


因此,不難想像豆腐在中華民族繁衍中的重要作用,豆腐的發明絕不亞於四大發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顏威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600多年前,世界面積最大紙幣發行,在科技落後下如何做到防偽?

TAG:顏威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