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香港新聞博覽館正式開幕 林鄭:為承傳文化踏出重要一步

香港新聞博覽館正式開幕 林鄭:為承傳文化踏出重要一步

位於中環的香港新聞博覽館今日正式開幕。

位於中環必列啫士街的「香港新聞博覽館」今日正式開幕,也是亞洲首個新聞展覽教育設施。特首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博覽館突顯本港對於新聞工作的重視,為承傳本地新聞文化踏出重要一步,認為在現今傳統新聞工作受到衝擊的時代,新聞博覽館的開幕是別具意義。

林鄭月娥今日出席香港新聞博覽館開幕。

香港新聞博覽館開幕典禮今日逾200名來自新聞界、學界,教育界,政界,商界等社會不同界別的嘉賓出席。特首林鄭月娥今日主持開幕典禮,致辭時表示,博覽館凸顯本港對於新聞工作的重視,為承傳本地新聞文化踏出重要一步。她又提到,透過「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成功將舊建築注入新生命,又形容博覽館是「保育中環」的滄海遺珠,因當年忘記將建築物放入「保育中環」的八大項目內。

每日透過大氣電波廣播的電台新聞,由報導員朗讀新聞部預備的新聞稿件,於80年代的新聞稿仍為人手書寫,館中展出商業電台的新聞稿,記錄了不少當時編輯寫稿、刪改的痕迹。

林鄭月娥致辭時亦特別引用已故的著名作家查良鏞「評論可以自由,但事實必須神聖」的說話,稱在現今傳統新聞工作受到衝擊的時代,新聞博覽館的開幕是別具意義。

於七十年代已有報章設「線人費」,主要為突發新聞消息報料,每人每月400元。

博覽館樓高兩層,樓面面積約一萬平方尺,設有多個專區,展示香港報業,電台,電視新聞及新媒體的發展。另外,館內亦展示經公眾,學生及委員選出香港十宗新聞大事的報道,反映新聞業與香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如何息息相關。

展館又介紹電視新聞「做Live」(直播)的歷年演變,器材由當年的大型攝影機及微波發射器,至今進化成只有背包大小的4G/5G器材。

館址前身是必列啫士街街市,於2011年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列入發展局第三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其後選出新聞教育基金,將原址活化成為香港新聞博覽館。

至於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電台新聞,多用一部重達6.8公斤的Nagra作採訪錄音,收音性能良好及直播時可用作混音,連電視新聞亦曾有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薈 的精彩文章:

他殺入《叱吒》男歌手十強,為何讓全港瘋狂?
尖沙咀商場外發生「槍擊案」 五途人受傷

TAG:香港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