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如何讓千萬人每天做公益,卻不需要煽情和淚水?

如何讓千萬人每天做公益,卻不需要煽情和淚水?

在中國當下的語境中,有一對相似的辭彙,時常被搞混,即「公益」和「慈善」。

你可能會問,不就是做好事么?這有啥不同?錯了,這兩個詞無論從動機還是結果上都有很大的區別。

一般在媒體上及生活中常見的「好人好事」,大多是慈善行為。所謂慈善,是幫助陷於困境的個體獲得正常的生存與發展權利,即滿足某個個體或組織的私益。無論是給失明老人送大米,還是給邊遠山村蓋小學,都是慈善。慈善的動機,常常是資源充沛一方的憐憫、同情或不忍。而公益則指公共利益,並非針對某個個體或組織的私益。真正的公益行為,其結果是普惠的,無論富人窮人都應當因此受益。比如環境保護、改善政策制度、發展科教文衛事業等。

不難發現,慈善通常是「一鎚子買賣」,往往伴隨著感性,受助者的慘狀會激發更猛烈的捐助。而公益則充斥著理性的味道,是經過思考、討論之後,用實際落地的解決方案方能執行的實務,需要長期化、日常化地操作。

那麼我們分辨這兩個詞有什麼用呢?

被策劃的「中國式慈善」

2014年時,有媒體寫了一篇評論文章,名為《娛樂公益節目煽情泛濫化,看與被看下的廉價感動》。該文直指當前媒體上泛濫的「公益節目」,用淚水將娛樂武裝起來。

這種廉價的感動曾讓王朔在接受採訪時一度失落——「上世紀90年代,一件感人肺腑的事兒,全國人民都跟著哭;現在電視上動不動就哭,卻一件感人肺腑的事兒都沒有。」

如此策划出的「中國式慈善」一方連接著製造悲慘內容的媒體或機構,另一方則是被故事打動的富裕階層。而被媒體精心炮製過的「感動內容」,也使得感動過於泛濫。

長此以往,不止是富裕階層做慈善的心理門檻越來越高,那些沒有被故事化呈現的窮苦者也依然得不到幫助,更不要提從制度或環境層面「授人以漁」了。甚至於某些時候,還有人會專門利用這種「需要淚點」的善心,以誇張甚至欺詐等方式騙取善款,這種案例想必大家也都有所聽聞。

凡此種種,都讓慈善在中國顯得不那麼純粹,甚至有些時候,令人不忍細看。

並非捐錢才叫高尚

相比於常常以財物捐助為表現形式的慈善,公益則往往少被公眾所具體感知。

公益,最大的目標是實現公共利益,即在整個活動中,不存在某個「單純付出者」,而是所有參與者既共同投入財物以外的成本(如精力、時間),也共同收穫了一起建設的公共利益。相比較於基於私人情感的私益捐助,基於公共利益的公益行為,無論從道德層面還是從實際利益考量來看,其高尚程度只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然,據此推理,公益最大的關鍵也是難點,在於能否發動更多的人一起行動。但難就難在這裡,因為公益不是「一鎚子買賣」,所以很多公益組織或NGO組織,都是由專業人士長期從事的,其擴展人力的方式極為有限,旁人很難插上手。

為保障公益效果,不少企業家都開始嘗試用公益心態和商業手法做公益。然而,國內依然少有企業,可以搭建這樣能夠發動更多社會力量的公益平台。我們更常見的,依然是慈善平台,幾乎完全以捐助為目的,企業在其間主要提供了技術和流量支持。

這很容易回到之前的老路上,還是無法避免「中國式慈善」的問題。那怎樣才能發動更多人一起做公益呢?

一個正向循環的公益樣本

很少有人能想通,到底如何才能將商業力量打通到公益實踐當中。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平安產險,這家國內車險市場的一線品牌,卻用今年10月發布的「益行關愛」平台,與公安部主管的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簽署協議,以 「全國交通安全日」為契機,共同探索助力交通安全環境成型的新形式,從而打造了一個正向循環的公益樣本。其設計頗為精巧,讓做公益不再是一鎚子買賣,而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類似文明駕駛的小行動中,令人不得不感嘆市場機制無形之手的浩蕩力量。

平安產險一邊是國內千萬車主,另一邊是支教、扶貧等公益項目。如果只是發動車主捐款,那就是傳統慈善,可是平安產險創造性地設計了一個「玩法」,即車主通過平台將自身的安全駕駛行為轉換成可參與公益項目的「愛心值」,再讓「愛心值」捐至支教、扶貧等項目。

再具體拆解一下,整個流程之所以能夠正向循環的細節,是這樣的——

首先,車主不必付出財物,但因其行為特性和人群體量(2017年底,中國有3.4億駕駛員),這個群體天然具備大量公益特質。車主群體只需調整或注意一下自己的日常行為,就可以為社會產生巨大的公益價值。在此次活動中,如車主連續28天無超速、闖紅燈、亂道行駛、佔用專用車道等違章行為,且完成一次公益「愛心」捐贈,即可獲得道路交通安全協會認證的「安全文明好車主證書」,又能參與公益。

(平安好車主APP「益行關愛」頁面)

隨著公益項目「愛心」籌滿,保險公司便投入實際資金到公益項目里。在整個車主群體中,已經先期產生了巨大的公益價值,且更妙的是,這一切都是在日常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並不需要眼淚刺激,也不需要掏出什麼真金白銀,所有的付出,只不過是改善出行習慣和生活習慣。

這樣一來,既改進了車主群體的良好習慣,讓道路更安全,環境更美好,又讓扶貧支教等項目拿到了寶貴資金。在這整個正向循環的流動中,同時產生了公益和慈善價值。如此一來,數以千萬的平安產險車主,就可以輕鬆進入公益流程,並影響社會。

希望未來,能夠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像平安產險一樣,藉助科技手段讓行為公益無處不在,讓每一個微小善行都能迸發出巨大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生態圈來了新玩家
拼多多「消失」的15小時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