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寫得很不錯的3首古詩,千年後不太出名,細品之後卻讓人拍案叫絕

寫得很不錯的3首古詩,千年後不太出名,細品之後卻讓人拍案叫絕

大家好,我是真游泳的貓。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百年來眾多好詩流傳在人間。而除了那些有名的詩詞,還有很多好詩被埋沒,沒有被普通百姓所了解。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寫得很不錯的3首古詩,千年後不太出名,細品之後卻讓人拍案叫絕。

第1首,《飲酒》: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這首詩的作者是晉代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個詩人。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也流傳千古,成為永遠的美談。說起陶淵明的《飲酒》詩,相信大多數人熟悉的是第五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而上面我所舉的這一首也是十分經典。「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開篇就一鳴驚人,點出人無有千日好,花無有百日紅的哲理,點出人事有代謝,往來無古今的感慨。也因此,這兩句被宋代詩人黃庭堅高度讚揚,認為陶淵明有西漢時期的文學功力。而陶淵明因為想透了人生匆匆的道理,所以有一種及時行樂的思想,所以想著每天喝酒來娛樂自己的心情。

如果大家熟悉陶淵明的話,其實他之前還是有出仕的想法的,辭官後也未必就完全甘於平淡。正如他詩歌中所說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淵明內心深處應該還殘留著猛士的吶喊。只不過當時環境黑暗,陶淵明只能在自己的小天地中,飲酒種地賞菊,將自己的心聲寄托在一方小天地之中。這也許就是陶淵明「達人解其會」之後的選擇吧。

第2首,《夏日宿西禪院作》:此地絕炎蒸,深疑到不能。夜涼如有雨,院靜若無僧。枕潤連雲石,窗明照佛燈。浮生多賤骨,時日恐難勝。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潘閬,他比較有名的作品是《酒泉子·長憶觀潮》:「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這首詞將錢塘江大潮描繪得雄壯奇偉,別出心裁。

而上面這首《夏日宿西禪院作》同樣非常精彩,寫的是夏天時節作者在寺院住宿的感受。前兩句是說寺院非常涼快,彷彿人間福地,將炎熱隔絕。而「夜涼如有雨,院靜若無僧。」堪稱千古妙句,因為涼快的夜彷彿下著下雨,靜謐的寺院彷彿沒有僧人,這樣的句子如果沒有睿細心深刻去發現生活,是絕對寫不出來的。據說蘇東坡曾經在一個寺院的牆壁上見到「夜涼疑有雨,院靜似無僧」這兩句話,佩服不已,只恨不知道誰是作者。

很顯然,這兩句詩是化用了這首《夏日宿西禪院作》的句子。但一個「疑」字,一個「似」字,更好的將人的情緒融於環境之中,單純拎出來的話,確實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魅力。

第3首,《濟顛贊》: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開荊棘林,透過金剛圈。眉毛廝結,鼻孔撩天。燒了護身符,落紙如雲煙。有時結茅宴坐荒土顛,有時長安市上酒家眠。氣吞九州,囊無一錢。時節到來,奄如拖蟬。勇出利市,八萬四千。稱嘆不盡, 而說偈言。嗚呼,此所以為濟顛。

濟顛,也就是著名的濟公,千年來民間一直流傳著他打抱不平、除暴安良的故事。而隨著電視劇版本的《濟公》播出後,濟公不拘一格、不受戒律的邋遢和尚形象也深入人心。上面這首詩是濟公和尚死後,古代有人替濟公作的贊。這首詩描寫了濟公「非俗非僧,非凡非仙」的獨特形象,將濟公特立獨行、遊戲人間的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讓千年後的我們得以更加了解濟公的面貌。那一句「有時結茅宴坐荒土顛,有時長安市上酒家眠」看似不是正宗僧人的模樣,卻反而見出濟公的禪心。這樣的詩,當然值得千年後的我們拍案叫絕。

朋友們,你們對上面這些詩詞有什麼看法呢?你們還知道哪些不知名的好詩好詞呢?歡迎留言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真游泳的貓 的精彩文章:

TAG:真游泳的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