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洋盛宴:沙丁魚大遷徙

海洋盛宴:沙丁魚大遷徙

沙丁魚(英語sardinepilchard),其實不單指一種魚,而是鯡科魚類中某些食用種類的統稱。根據聯合國訂立的標準,世界上共有二十一種可以稱做沙丁魚的魚類,包括大西洋鯡魚小鯡魚油鯡南美擬沙丁魚等。

勇敢的沙丁魚,悲壯的沙丁魚

一說到沙丁魚,你可能馬上想到的是怎麼做法才好吃。但是這裡我要講的是這些小魚是怎麼歷經千辛萬苦,逃過無數捕獵者回到最初生活的地方繁殖的故事。

沙丁魚的三十六種做法——今天我們不講這個

每年,沙丁魚沿著南非海岸遷徙期間,在這些海域都會上演精彩又殘酷的捕食表演。沙丁魚吸引來了海豚、鯊魚、鯨、旗魚、海獅等海洋動物,還吸引來了塘鵝和企鵝等海鳥,數以百萬計的沙丁魚成為它們的口中之食。壯觀的狩獵活動開始於海豚,為了填飽肚子,它們已經發明出了特殊的狩獵技巧,將魚群趕到水面,以方便捕食。

沙丁魚(sardine,或pilchard)是鯡科魚類中某些食用種類的統稱,主要指沙丁魚屬(Sardina)、擬沙丁魚屬(Sardinops)和小沙丁魚屬(Sardinella)的種類,也常用來泛指能做成罐頭的大西洋鯡(Clupea harengus)及一些外形類似的小型魚類

沙丁魚喜歡在上層海水中成群結隊地活動,這是它們面對捕食者時的自我保護機制,本文要說的沙丁魚盛宴中的主角——南非擬沙丁魚(Sardinops sagax)更是將這種策略發揮到了極致。

沙丁魚會整齊地聚集成群,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每年5月到7月間,大波的(總數可以數十億計)南非擬沙丁魚就從厄加勒斯淺灘(Agulhas Bank)出發,沿著南非東岸向北遷徙,目的地是德班——南非第三大城市,位於誇祖魯-納塔爾省(KwaZulu-Natal)——北部的海域,路線長度超過1000公里。

南非擬沙丁魚遷徙路線圖

Waterfall bluff在聖約翰港東北面50km的一處斷崖,海底地形呈坡狀,海豚容易將深海的沙丁魚趕上淺海,是BBC的自然大事件、 國家地理等生態大片拍攝沙丁魚最精彩鏡頭的所在地

這麼巨大的一塊誘餌堂而皇之地路過,各方豪強豈有不取的道理?讓我們把鏡頭拉近,看一看捕食者們在沙丁魚遷徙途中的饕餮盛宴吧。

首先是海豚們,主要是長吻真海豚(Delphinus capensis),也有部分寬吻海豚(Tursiops aduncus),其總數大約18000頭。它們結隊而行,從下方將沙丁魚群驅趕上海面,再利用氣泡將魚群分割包圍成一個個的「餌球」(bait ball)。這些餌球直徑10到20米,厚度約10米,持續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

接下來是鯨類,代表有虎鯨(Orcinus orca)和布氏鯨(Balaenoptera edini),後者常常在魚群密集處張開一張大嘴,將沙丁魚連同海水一同吞下,海水泡沫飛濺,有種「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磅礴氣勢。

鯊魚團隊的成員陣容也很強大,短尾真鯊(Carcharhinus brachyurus)、灰色真鯊(Carcharhinus obscurus)、沙虎鯊(Carcharias taurus)、黑邊鰭真鯊(Carcharhinus limbatus)、薔薇真鯊(Carcharhinus brevipinna)、公牛鯊(Carcharhinus leucas)、鎚頭雙髻鯊(Sphyrna zygaena)等不顧路程遙遠,紛至沓來。

說到聲勢,海鳥們絕對是主角中的主角。沙丁魚群除了要應付海水中的威脅,還要提防來自天空的襲擊,堪稱名副其實的「腹背受敵」。

成千上萬的南非鰹鳥(Morus capensis)追逐沙丁魚群遷徙的路線,從空中它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魚群形成的一條條黑帶,在海面十多米處盤旋之後,就是俯衝表演的時間。滑翔,收翅,以40到120公里的時速俯衝入海,在水下形成一條白色的氣泡柱。

其他海鳥如黑眉信天翁(Thalassarche melanophrys)、黑腳企鵝(又叫非洲企鵝,Spheniscus demersus)還有燕鷗、鸕鶿等也紛紛奔赴盛宴。

斑紋馬林魚在捕食這群剛剛從布氏鯨口中逃脫的沙丁魚

當海豚、鯨魚、鯊魚和海鳥們飽餐一頓之後,還餘下大量的沙丁魚,它們繼續向前遷徙。

「如果你不是一尾沙丁魚,你怎能知道這樣的遷徙意味著什麼?」

到底為什麼南非擬沙丁魚會進行如此艱苦漫長的遷徙之旅呢?有人說是因為海水溫度的變化。南非擬沙丁魚喜歡生活在14至20攝氏度的海水中,冬天——雖然是6、7月份,但這是在南半球——南非東海岸的表層水溫降低,使其可以將生活區域向北擴展。

通常是在一股低溫的海流在厄加勒斯淺灘出現,並開始向北流動的時候,沙丁魚的遷徙才會發生。因為這一帶的大陸架狹長,表層低溫海流的寬度也很窄,地少魚多,使沙丁魚群的聚集顯得格外惹眼。

魚群緊密成團,其長度可達7公里以上,寬度可達1.5公里,厚度可達30米,簡直就是一塊巨大的肉團,可以在海面上空清楚地看到。

事實上,目前對南非擬沙丁魚遷徙的機制還未完全了解。關於其產卵地,過去有研究稱位於厄加勒斯淺灘,沙丁魚在此產卵之後,便追隨富含浮游生物的低溫海流向北遷徙。近期的研究則認為,它們的產卵地其實是在北方靠近德班的海域。

南非擬沙丁魚其實與南極的帝企鵝或北美的大麻哈魚一樣,在遷徙問題上都遵循著那個古老的信念:一切為了種族的延續。 繁殖的本能使它們不計大規模傷亡的代價,頑強地回到產卵地。

多年來南非擬沙丁魚的數量一直保持相對平衡,證明這一「回家」的遷徙策略是成功的。在較遠的北方,即厄加勒斯海流的上游處產卵,能保證魚卵更好地孵化,稚魚也得以在到達厄加勒斯淺灘之前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發育。

那麼,南非擬沙丁魚當初為什麼又會選擇到北方路途遙遠、環境又不怎麼樣的地方產卵呢?科學家給出了兩種假說。

假說1認為這是歷史遺留,可以追溯到上一個冰期。那時候沙丁魚生活在北方誇祖魯-納塔爾省附近的海域,後來冰川衰退,喜歡低溫的沙丁魚只能向南遷徙,然而到了每年的繁殖季節,它們仍然會回到最初生活的地方產卵。

假說2更注重偶然因素的作用,認為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刻,一群沙丁魚因為迷路或者海況的原因,陰差陽錯來到了北部這片海域,結果獲得了在種群繁殖上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之後,這群沙丁魚的後代不斷重複著這條遷徙路線,沙丁魚群也不斷壯大,最後形成了讓人嘆為觀止的群體遷徙奇觀。

南非擬沙丁魚的遷徙歷程,與非洲大草原角馬的遷徙一樣,都體現了大自然的雄偉與浩大。希望人類能好好呵護這美麗而又脆弱的海洋,讓這樣的奇觀永遠不會消失。

來源:整理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胡旅遊 的精彩文章:

一節有質量的課到底應該怎麼上?特級教師這樣說
為什麼冬天一定要去一次哈爾濱

TAG:老胡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