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易經》的智慧:這三個字道盡了人的一生

《易經》的智慧:這三個字道盡了人的一生

「上」字加一豎為「止」,「止」上加一橫為「正」。

人應有上的勇氣,止的智慧,正的態度,知足知止守正,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經典《周易》,無限智慧,字字珠璣,耐人尋味。

讓我們一起傳承經典,沿襲智慧。

上:拼搏進取

《周易》里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發奮努力。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奮進的心態,不一定要活的風光無限,但一定要活的充滿希望。

少年易老難學成,一寸光陰不可輕。人生百年,彈指而過,若不提早努力奮鬥,到了老年就只能空嘆息,徒傷悲。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世界很公平,想要有所成就,就得付出足夠的努力,循序漸進,腳踏實地,相信終點終究會抵達。

人不自救天難佑。人生不會一帆風順,遇到困境如果失去了希望,自我放棄,那麼誰也救不了他。

止:進退有度

《周易》:亢龍,有悔。

一條乘雲升高的龍,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極端的地方再無上進的位置,這時候就要開始思考退路,否則就要遭到禍患。

人生要有向「上」的勇氣,也要有「止」的心態與智慧。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很謙卑,他們不會認為自己舉世無雙,不會趾高氣昂。

因為他們知止。在心態上,他們不自滿,不自傲;在生活中,他們謙遜低調。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就是這個道理。止,也是一種智慧。

范蠡助勾踐復國,事了拂衣而去。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主動裁撤湘軍。二人功高震主,卻都得以善終。急流勇退,是大智慧,更是大魄力。

古人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要根據時機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行動。

人生有進,也要有退。退一步,有時並不意味著失去,而是重獲新生。

正:正位凝命

《周易》: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正位凝命,指擺正位置,凝聚力量,以完成自身使命。

無論是「上」還是「止」,都要在上面加一橫,這就是「正」。這一橫是約束,是底線,是生而為人不能突破的良知。

中國人常講,慎獨。是說,一個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堅守內心,不做違背良知的事情,這樣才能坦坦蕩蕩,問心無愧。

孟子說:不慮而知,良知也。

人的良知,人的底線,其實是自然而然存在人心中的,但是因為被慾望蒙蔽,才會遺失掉。

換句話來說:能知足,方能守正。錢掙得再多又怎麼樣,能帶走嗎?

在山西,那些富麗堂皇的百年大宅,主人的身影早已無跡可尋,如今那些手握鑰匙的,又是何人?

想要的不能太多,清茶淡飯,內心安寧,就是最大的財富。

即便一時失意,遭遇不公,也不要違背自己的良心去做事,不然只會遺憾終身。

錦衣華服,內心卻惶惶不安,這樣的人生就算得到也不一定會幸福。

君子之風:能上 知止 守正

一個人,如果對生活抱有希望,充滿熱情,朝氣蓬勃地活著,不氣餒、不頹廢,那麼一定會不枉此生,這是「上」

在時機的變化中,能夠知進退,懂捨得,謙遜低調,就會避免遭受禍患,這是「止」

無論何種境遇,都不動搖底線,活得問心無愧、坦坦蕩蕩,這是「正」

能進、能退、能守

能做到這三點

人生還有什麼禍患可言呢?

編輯|白翔

審稿|焱開 建君 政潮

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能靜觀音

本周我們一起共修《心經》

《心經》是記錄釋迦牟尼佛向其舍利子講述,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蜜多、專註思惟觀修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

把六百卷《大般若經》濃縮為五千字的是《金剛經》;再把五千字的《金剛經》,濃縮為二百多字的是《心經》。

《心經》宣揚空性和般若,是世界上最被人廣知最流行的佛教經典。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Changer邀請您每晚21:00,

我們一起共修15分鐘,

讓我們一起震撼共修!

共沐佛光,同沾法喜,

共同迴向,福慧安康!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共修感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者Changer 的精彩文章:

一行禪師:此時此刻,就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刻
非常好看的印度劇《佛陀》國語版 全家一起看,五福臨門!

TAG:禪者Chang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