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抓住孩子體育訓練最佳年齡,愛上運動受用終身!

抓住孩子體育訓練最佳年齡,愛上運動受用終身!

運動員為何能將肢體美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網球場上你為什麼打不過那些練過童子功的?是他們的訓練,抓住了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

各種身體素質,有各自的迅速增長期,而且時機稍縱即逝。為了孩子一生的健康,父母對孩子進行「體育」鍛煉,應及時抓住孩子的「敏感期」,體育鍛煉應從娃娃抓起。

1、鍛煉讓人終身受益

一位留學生回來說,在美國,很多孩子喜歡玩滑板遊戲,衝來撞去,甚至從幾尺高的台階上躍下。父母對如此驚險動作,拍手叫好;她回國後,發現已上大學的鄰家男孩,長得很胖,而他的媽媽卻說:「我覺得他比寒假回來時瘦了,得好好補補。」

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何為健康?人體的健康水平,常常是在運動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身體健康素質(體適能)的諸要素為:身體成分、心血管系統的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身體的柔韌性。

增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對人一生有益。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總量呈下降趨勢。如果人經常進行力量鍛煉,他的肌纖維會粗,肌肉的橫截面積會大,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會提高,從而改善骨骼狀況,防止骨質疏鬆,防止肌肉肌腱和韌帶損傷,延緩衰老。

柔韌性好,即肌肉、肌腱和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很好,讓人增加和保持關節的靈活度,有利於速度的發揮,讓人的動作姿勢優美,防止傷重事故發生,提高工作效果。

上述兩類母親,哪種讓孩子更健康,不一目了然?

2、促進神經系統發育

「一學就會」

人體9大系統中,神經系統的發育最先最快,所以和神經支配與神經感覺有關的靈敏、動作速度、技巧等的學習,要越早越好。

新生兒出生後的l-2年,大腦發育相當快。而小腦發育到3歲時,已基本達到成人水平,能維持身體的平衡和動作的準確性,所以在崇尚「體育」的美國,孩子在3歲左右,就會被帶去學體操、游泳或滑冰。

3-6歲,大腦皮層各區域之間,增加了暫時聯繫的可能性;6歲時條件反射的形成已比較穩定和鞏固,形成動作技能的能力更加提高;7-8歲時,大腦皮質運動區神經細胞的分化,已接近成人水平。因此人在7、8歲時,特別敏感,可塑性最大。

13-14歲時皮質抑制調節機制達到一定強度,分析綜合能力明顯提高,所以說,小學高年級是「一學就會」的年齡,不用費力,孩子們就能學會一些新動作,如假動作、射門技術等。

13歲以後,大腦發育定型了,即使大量訓練,也很難達到13歲前的學習效果和效率了。

據了解,籃球場在美國社區隨處可見,孩子很小就在球場上摸爬滾打,很多巨星都是從這裡冉冉升起的。

訓練有最佳年齡

「速度」為人體美第一素質;在各項體育運動中,「速度」被稱為靈魂、核心。因為身體內外所有隨意肌的運動,均受「運動中樞」支配,因此,速度的發展敏感期,較其它素質要早。

「反應速度」的敏感期,為9~12歲;「速度素質」在10~13歲時期增長最快,如果此時期不進行訓練,14歲以後肌肉收縮的速度就會緩慢下來;「動作速度」的敏感期是7~11歲,以後頻率提高就比較難了;「位移速度」,男子7~14歲,女子7~12歲。

因此,要想速度快和跑得快,7~11歲就要參加訓練了。

柔韌性越小越好

兒童骨和肌肉的彈性好,關節韌帶的伸展度較大,所以要讓身體柔韌性好,應在兒童時期及早進行訓練。有助於柔韌性的訓練有體操、游泳、武術等。

現在中國孩子也喜歡玩滑板了。玩滑板,對身體柔韌性、敏捷性、平衡性的要求很高,所以玩的初始年齡要小,上初中後才開始玩,反應慢、肌肉僵、不敏捷,非常危險,切記!

3、耐力訓練並非越早越好

兒童少年的心肌纖維較細,心肌收縮力量較弱,心容量較小,神經系統對心、血管活動調節還不夠完善。這個系統的發育,到30歲左右,才可能發育得好,所以耐力訓練,並非越早越好。

小學生運動,應該是「有氧運動」,就是不要累得喘不過氣來。如短距離60米、100米、200米的中速跑,各種活動性遊戲和徒手操等;而對一些長時間緊張的運動,重量過大的力量練習,對身體消耗過大耐力性練習等,則不宜過多採用。

13-14歲以後,心血管機能逐漸接近成人水平,可以承受更大的運動負荷,可以練練長跑,做做「無氧運動」了,但也要注意循序漸進。

4、從小打好技能基礎

基本技術掌握得越多,越熟練,新的運動技能就掌握得越快,越自如。因為,動力定型建立得越多,大腦皮質的靈活性越高,改建就越容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跆拳道 的精彩文章:

中國的絕大部分家長都不明白,體育運動對於孩子的全面成長有多重要!
繩梯訓練方法細節動圖!

TAG:跆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