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太上感應篇》解讀:做好這三件事,積累福報,人生方得圓滿!

《太上感應篇》解讀:做好這三件事,積累福報,人生方得圓滿!

大家好!十分有幸能和諸位一起學習國學經典!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國學經典《太上感應篇》解讀:做好這三件事,積累福報,人生方得圓滿!

《道德經》中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其意為,上天對於世間萬物本沒有親疏,但是善良的人總是順應天道而為,自然常常受到眷顧。一個人有善心,行善舉,那麼上天一定不會虧待他,而如果作惡,即便是能得意一時,也終究會有報應,正如俗話所說:「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

在勸誡世人遵守道德規範的國學典籍《太上感應篇》中,就有對善惡因果的詳細論述,所謂「世事有因果,善惡皆有報」,在此書中均能察其根源。《太上感應篇》是一本篇幅很短的道教典籍,全文僅有一千多字,它成書於我國北宋年間,因其思想主要為勸人止惡揚善、自利利他,所以被後世譽為「古今第一善書。」

民國時期的佛門泰斗印光大師一生推崇《太上感應篇》,曾經刊印流通有近百萬冊,印光大師說:「兒女從小,即為教其常念《太上感應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須念一遍。盡此一生念,依之而行,則自可歸於正人君子之域矣。」可見,《太上感應篇》對於教誨我們立身處世的裨益之大。

如下摘錄有《太上感應篇》中,頗具有現世意義的三句經典箴言,對於我們待人接物、培福遷善,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若能做好這三件事,積累福報,人生方得圓滿!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01、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譯文:應該憐憫他人因作惡所招得的凶禍,讚歎他人因行善所獲得的福報。幫助他人的急難,救助他人的危困。

凡是人們作惡,災禍是遲早要來的。而每個人都有向善的一面,有時造作惡事,往往只是一念之差,未必無法救助化解。《圍爐夜話》中說:「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我們對於作惡招禍的人,應該給予憐憫和勸誡,這也是我們的善行。

而對於別人行善事,我們要鼓勵、讚歎他,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功德圓滿,自己的福祉也能夠得到增長。古人云:「他人患難顛沛時,若能善用解救,上可資助祖先,下能庇蔭兒孫。」在別人急難危困時,切不可吝嗇自己的能力,要儘力的幫助他,這不僅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亦能幫助我們修福修慧。

02、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譯文:為人處世,必須要盡忠、盡孝,友愛、尊敬別人。先要端正自己,還要去勸化別人,共同存著善心,共同去作善事。

忠孝友悌,是儒家所說的「五倫八德」中的內容,也是我們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需要每個人用盡一生來完成的必修課。《朱子家訓》中說:「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禍秧。」凡事要有所成,首先要有好的德行,即遵守「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處世原則,如果德行不好,做事非但很難成功,甚至還會給自己招致災禍。

曾國藩言:「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意思是說,只有先端正好自身的品行,才能以此幫助他人;只有做好分內的事,才能得到他人的欽佩。我們守得正、行的端,則可有勸化他人的資本,這樣行善才能有顯著效果。

03、受辱不怨,受寵若驚。

譯文:受到了別人的侮辱,也只是責備自己的德行薄,決不會去怨恨別人。凡是在受到升遷獎賞的待遇時,要能誠惶誠恐,怕自己福報不夠,難以長久的擁有。

人生之中,總是荊棘與坦途並存的,有時難免會受到別人的指責侮辱,而這時,我們應當反躬自思,而不是去怨恨別人。如果錯在自己,就應該坦然接受,若與自己無關,更沒有怨恨的理由了。古往今來,凡事能成大事的人,必然要能忍受小恥小辱,有氣度、懂寬容,這往往是功成名就的關鍵。

《道德經》中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總是相依的,我們即便是受享尊榮,也應該保持小心謹慎,因為福運中可能潛藏著災禍,一旦我們驕傲自滿,必然是要吃大虧的。《菜根譚》言:「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我們應以此作為立身處世的準則,寵辱不驚,人生方能智慧圓滿。

以上就是《太上感應篇》中告訴我們應做好的三件事,蘊含著為人處世的大道,令人嘆為觀止。我們若能在待人接物中,謹記這三句話並嚴格的落實,則可以積累福報,人生方得圓滿,後半生即便不能福運滿盈,也自會清福不斷,願與君共勉!

不知道您對《太上感應篇》中闡述的三句箴言有何見教?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感悟!若您想繼續學習更多國學經典的話,可以「關注」我!願諸君六時吉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屋不打烊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三句經典箴言,熟讀謹記,做人做事則能無往不利!
《太上感應篇》解讀:讀懂這四句箴言,積德積福,可去災免禍!

TAG:書屋不打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