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當皇帝後,不僅殺了韓信,還殺了好友盧綰,為何卻不殺張良?

劉邦當皇帝後,不僅殺了韓信,還殺了好友盧綰,為何卻不殺張良?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是我們並不陌生的一句話,言語中滿是悲涼。意思也很明了,用現代話說就是把曾經立過功的人一腳踢開,一旦失去利用價值就只得落得個悲劇的下場。韓信當初被殺的時候,也曾說過這麼一句話,顯然,這句話就是對漢高祖劉邦說的,不過這句話一開始是出自范蠡口中,范蠡後來由於知曉越王勾踐的脾性,於是在幫助越王登基後選擇全身而退,這不失為明智的做法。

有道是:「月盈則虧,盛極必衰」,范蠡自是懂得這些帝王的小心思的,因而免去了一場血光之災,與范蠡同樣,明曉如此道理的,還有漢高祖劉邦的軍師張良。張良在幫助劉邦完成登基大業後選擇了歸隱田園,過起了逍遙日子。而同期與劉邦一起奮戰的好兄弟如韓信、英布,甚至還有劉邦的發小盧綰,都一一被劉邦殺害。

劉邦,一個小小的無賴,說是無賴也的確是有道理的,他是布衣皇帝,論能力論氣魄,皆不敵當時的項羽,他自己也明白,自己能走到現如今的位置,靠的都是一群好兄弟的幫扶。相對於項羽,劉邦的好兄弟個個都是精英,不管是戰場殺敵還是謀略施才,都比劉邦高出一大截。

兄弟們幫忙打下江山,劉邦順利上位,最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給立下赫赫戰功的兄弟們賞賜。最起碼的事情還是要做到位的,於是劉邦二話不說就封了8個異姓王,其中的梁王彭越、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在列,還有一個燕王臧荼,只不過後來劉邦試圖把自己的發小盧綰拉進這支隊伍,於是殺了臧荼,替換了盧綰為新燕王。

但是眼見著這些王都比自己年輕比自己優秀,手中還掌握著一定的兵權,如今自己也年紀大了,太子又少不更事,自己的大漢江山有朝一日必定會落入這些人手中,於是就想著來搞一些事情,意圖除去這些幹將,好給自己的大漢有個後路。他先從韓信入手。

想當初「戰神」韓信和劉邦對話,還跟劉邦說過:「大王帶兵十萬就夠了。」劉邦一聽,又問:「那你帶兵多少?」韓信開口說了四個字:「多多益善。」後還跟劉邦說了一句:「事成之後,我要得到我應得的。」

韓信功高蓋主不說,說起話來也是毫不忌諱,說白了就是情商有點低,每次要求出兵都一定要講條件,劉邦早就不滿了,現在都敢跟我談條件,那以後掌握的軍權越來越大,弄死自己豈不是容易至極,所以韓信這個人必除,於是劉邦和呂后以及丞相蕭何謀劃把韓信引入宮內處死了。

儘管我們同情韓信,但是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上司面前還是要有一點頭腦,不能盲目自大,自古君王自是容不得這些人的。

而淮南王英布,原為西楚霸王項羽的名將之一,後叛楚歸漢,淮南王英布這個人,是個草莽英雄,而且又生性敏感,眼見著韓信和彭越都被劉邦殺了,他就想著,劉邦遲早要對自己下毒手啊,於是,英布就真的造反了,結果也被殺了。反正早晚都得死,倒不如掙扎一下,這興許是英布最後的倔強。

而和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發小,穿同一條褲子的盧綰,眼見著一個個異姓王被殺,當然也慌了,他想著得做些事情來博得好兄弟的信任,於是他派人暗中和匈奴聯絡,自己製造一種叛賊還沒有剿滅完全的假象,結果劉邦當真了,看到自己那麼鐵的老友,也存心來添亂,那顆孤獨的心更落寞了,於是一狠心,下令要殺盧綰,叛者一律格殺勿論,最後盧綰也落了個悲慘結局。

就這樣,劉邦先後把異姓王都一一剷除,異姓王解決得差不多後,基本問題也解決得差不多了。而為何不殺張良呢,縱觀這些異姓王,情商都不太高,要麼就是目中無人,要麼就是愛逞能,要麼就是不識時務,不懂得變通。

張良這個人就不同了,他乖乖地選擇隱居田園,做事也不急不躁,對待劉邦的這些行為,自己也深懂其意,所以也不干涉,還偶爾幫忙出謀劃策,既不偏袒誰也不討好誰,劉邦看著張良這般淡若水的面容,自然也是舒服的,哪裡還會殺他,而張良最後幫忙斬草除根了,深知自己也是時候離開了,就開始歸園田居,實為明智之舉。

所以說,在職場上,給老闆做事,也得有進有退,做事圓滑一點,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壞事,反倒能幫助你更好地脫身。

參考資料:《史記》、《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妹妹被皇帝選中,出嫁時嫁衣太大,不好看,父母:讓你姐替你出嫁
為什麼古代女子結婚那麼早?不到15歲,還沒有發育成熟便結婚了?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