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1月4日上映的《大黃蜂》 有什麼可以期待的?

1月4日上映的《大黃蜂》 有什麼可以期待的?

變形金剛真人版系列中的首部獨立作品《大黃蜂》國內定檔2019年1月4日,而北美將會在今年12月21日上映。歷經了《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口碑深淵,傳說中的《變形金剛6》砍單,人氣十足的大黃蜂最終成了新故事的敘述者。而這一次,邁克爾·貝不再擔任導演,坐上了製作人的位置,全局把控交給了塔拉維斯·奈特負責。是的,就是那個影院動畫《殭屍新娘》和《魔弦傳說》的特別會講故事的導演。

乖巧.jpg

嗯,順帶導演塔拉維斯·奈特的另一個身份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的唯一繼承人。如果電影拍不好,只能被繼續調侃將回家接受1500億的家產。


給大黃蜂一個新聲音

回到主題。雖說是變形金剛系列的衍生版,《大黃蜂》故事線與主線幾乎沒有太多關係。大黃蜂定位的1987年背景一起,外形回歸到了上個世紀,變回一輛大眾甲殼蟲。在美國加州海濱小鎮與一個萌妹展開一段奇妙、打鬥劇多、爆炸效果驚人的故事。

重點是,大黃蜂的聲音不再源自於收音機的人聲合成,而是由《移動迷宮》男主角迪倫·奧布萊恩獻聲。這意味著,我們將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到會自己說話的大黃蜂,與主角之間的互動也更為直接。

從原版的剪輯風格看,《大黃蜂》仍然像極了邁克爾·貝的風格,但登場的汽車人數量銳減到個位數,不同於主線及其複雜的機械結構和難以辨認的機械碰撞,《大黃蜂》利用明亮的色塊幫助觀眾快速區分出每一個角色。例如擎天柱胸前明亮紅色盔甲和擋風玻璃,大黃蜂的黃色甲殼蟲前臉和大車燈,不同色系機器人之間的鬥爭也不再是讓各種複雜的機械混亂的打成一片,反倒有些卡通角色的味道。

事實上這套外形設計更符合《變形金剛》動畫原作The Transformers Generation 1,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變形金剛G1。G1時代雖然由於日、美製作方的不同會衍生出兩個派別,但定位兒童向本身沒有讓G1時代的變形金剛砸在機械結構細節上描述的特別複雜。並且G1本身也需要依靠玩具同步獲取盈利,在現實中需要盡量使用簡單的變形結構降低成本。這些背景也最終定性了大黃蜂、擎天柱在衍生版電影中的風格。

因此就算畫面拍攝仍然是邁克爾·貝喜歡的套路,敘事風格很可能與我們之前看到的變形金剛電影都不太一樣。塞伯坦大戰、飆車、追擊背後,是真正意義上的萌妹與大塊頭暖心互動,甚至還有那麼一點公路片風格。而預告片中的摸頭、保護萌妹的片段,也足以讓粉絲興奮不已。


重返G1,漫威客串

變形金剛G1奠定了其在歷史上成為最是成功的商業動畫之一,孩之寶給機器人賦予了生命,並交給漫威製作了一系列漫畫劇情。當時漫威也毫不客氣的將其併入漫威宇宙,讓故事的起點發生在野蠻島,還讓蜘蛛俠和神盾局局長尼克·弗瑞客串,換作今日,在價格沒談攏之前,這樣的龍套絕對不會再發生。

孩之寶讓G1打破了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例如機器人不再由人為操控,在隨後的劇情中引入原能矩陣概念,機器人與現實中的交通工具之間產生互動。為了賣出自己的可動玩具,孩之寶當年沒少想解決方案。

眼看著真人原創風格的汽車人造型走向涼涼,如何再次挖掘變形金剛的IP金山成了新問題。讓回到1987年的時間節點,從復古的角度描述新的故事,反倒更容易戳中80、90後粉絲的情懷。也怪不得即便派拉蒙砍單《變形金剛6》,也願意在衍生的《大黃蜂》電影中再賭上一把。

說不定哪一天,G1還能再套上漫威漫畫的劇情,讓漫威宇宙中的人物再來客串,怎麼算都是賺翻的。


賣萌戰升級

當酷炫的特效讓觀眾審美疲勞之後,《大黃蜂》把側重點放回了劇情上。處世未深的呆萌大黃蜂與霸天虎之間戰力懸殊,也悄然增加了劇情砝碼。是的,正面杠一定打不過的故事,電影情節自然要埋入許多偶然因素。這似乎也是擅長說故事的導演塔拉維斯·奈特,希望觀眾看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活網 的精彩文章:

5G新玩法 豐田已能通過網路遙控雙足機器人
液冷風冷一起上 10G內存猛如虎 來台努比亞紅魔Mars?

TAG:愛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