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歐洲霧霾大國的艱難「洗白」

歐洲霧霾大國的艱難「洗白」

世 界 說

張夢圓 范韻欣

發自 波蘭卡托維茨 北京

全球的環保主義者在這個冬日供暖季,正聚集在歐洲「煤都」,在工廠村舍的裊裊白煙和煤炭工人擔憂的目光中,共商人類對抗全球變暖的長遠大計。

2018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於12月3日在波蘭南部的城市卡托維茨召開。卡托維茨所在省份西里西亞是這個東歐國家的舊工業區,高度依賴煤炭的重工業一度使這裡經濟富庶、人口稠密。但與此同時,在歐洲這片整體被霧霾影響較小的區域,該省份的多個城市卻時常受到霧霾困擾,pm2.5濃度常年很少低於50。

根據歐盟一份2015年的報告顯示,波蘭南部地區年均pm2.5濃度較高(另一個高濃度地區為義大利北部)

卡托維茨的現實掙扎,給今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增加了一重現實維度。在波蘭這個國家,根深蒂固的化石燃料利益階層遊說國家的氣候政策,使得能源轉型進展緩慢。社會經濟層面,9萬多煤炭工人和他們的家人的生活,會因為能源結構調整而受到影響。

12月4日,卡托維茨的礦工管弦樂隊為慶祝氣候大會召開當街演奏 來源:視覺中國

波蘭煤炭轉型的掙扎,對同樣重度依賴煤炭的中國有借鑒意義。西里西亞省副省長米哈烏·格拉瑪蒂卡向世界說透露,目前該省政府正努力推進與山西省的低碳發展合作,具體內容將在波蘭外交部審議批准後公布進行。

波蘭煤炭轉型為什麼難

波蘭是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硬煤生產和出口國,2015年硬煤探明儲量562億噸,主要分布在西里西亞和盧布林地區,已開採量佔總儲量的37.5%。按現有儲量計算,硬煤仍可開採160年以上。

波蘭南部地區的重工業基礎,曾在第三帝國軍事經濟的推動下進一步夯實,德國人希望將上西里西亞打造成新魯爾區的規劃為本地帶來現代化投資。當蘇德戰爭爆發後,這一地區就近服務於東線戰事。

卡托維茨的工業廠房 來源:視覺中國

但隨著戰爭陷入膠著,原先投資計劃被無節制的資源開採所取代,1943年至1944年,第三帝國30%的硬煤是從上西里西亞運出的。1945年1月,蘇聯軍隊奪取上西里西亞,德國軍備部長在呈遞給希特勒的報告里稱,失去這一地區意味著繼續戰爭不再可能。

密集劇烈的工業製造使上西里西亞的環境破壞在二戰後達到極限,生態災難集中在大城市及工廠周邊區域,空氣、土壤、水道甚至地下水都被污染。1989年3月,卡托維茨的省國家委員會通過決議,宣布該省為生態災區。

1989年,波蘭團結工會在議會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一夜間政治去共化。但經濟層面,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曾一度為了快速實現現代化,重視重工業發展而無視消費品生產,計劃經濟模式積重難返。一個指標就是劇變同年,煤炭占波蘭能源結構幾乎達到100%。

時至今日,波蘭的能源組合結構仍非常單一。根據波蘭智庫能源論壇(Forum Energii)的分析數據,波蘭大部分發電設施為傳統的火力燃煤發電機組,發電側是歐盟最不多樣化的國家。煤炭占能源結構比重雖由2015年的90%下降至2017年的78.4%,但距離2050年比例降至50%以下的官方目標還有距離。

煤炭對幾代波蘭人毋寧說是一種融入身份的標識,更是波蘭經濟的支柱。但現在,卻是波蘭納稅人在供養這個日薄西山的行業。

波蘭燃煤電廠長期依賴於政府補貼。據波蘭智庫WiseEuropa2017年的報告,從1990年至2016年期間,波蘭的煤礦業和煤基發電部門獲得了近535億歐元的補貼。若加上與公民健康惡化和自然環境退化相關的外部成本,這一數額上升到近4600億歐元。

讓諸如綠色和平在內的非政府組織感到不滿的是,在現行能源政策不改變的前提下,政府對煤炭發電和礦業部門的補貼還將繼續增加,每年預計將達到約26億歐元。與此同時,煤炭開採業在波蘭經濟總產出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僅占波蘭國內生產總值的1%。燃煤電廠近年來的恢復投資並沒有帶來產能的增加。

卡托維茨出產的煤礦石 來源:視覺中國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倡議協調員安娜·奧格涅夫斯卡指出,波蘭政府在歐盟前的「言」與在國內的「行」不一致,雖在歐盟層面響應發展綠色能源的主張,但國內卻在做另一套,實際仍在從財政和法律層面支持煤炭行業,將成本轉嫁給社會,且在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發展投資及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做的遠遠不夠。

波蘭政府對採礦業提供直接的補助支持,包括債務免除、直接補貼以及對礦工養恤金的補貼。能源公司受益於購買補貼後的低價煤炭,並獲得免費二氧化碳排放津貼。在被迫終止電力採購協議後,能源公司也能收到停滯費用補償。發電廠若同時燃燒生物質能與煤炭也會得到支持,這種波蘭能源市場的特殊產物曾受到NGO的嚴厲批評。

按照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標準,大型國有能源公司擁有的水力發電廠也可獲得補貼,但這些水電廠中不少設施陳舊及資產貶值,從而導致公共資金的分配不當。

煤炭業是現政府強有力支持的利益集團。波蘭考明斯基大學經濟學教授、《歐洲經濟增長冠軍:波蘭經濟崛起啟示》的作者馬欽(Marcin Piatkowski)對世界說表示,如果考慮到環境成本,煤炭是不合算的、虧損的。但波蘭依賴煤炭的狀況將長期持續,這是社會、政治和安全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局面。

截至2017年底,波蘭約有8.3萬名礦工,低於1990年的38.8萬名。煤炭產量從1990年的1.47億下降到2017年的6550萬。煤炭行業的改革的確正在進行中,但相對緩慢,仍然有大量的人員依賴煤炭行業。

而這些礦工及其家人構成龐大的選民陣營,即便政客想關閉煤礦,也不想冒著失去這部分群體選票的風險。因此在過去三十年間,每屆政府對關閉煤礦都猶疑不決,擔心可能導致的社會震蕩。這是煤炭轉型一直步履蹣跚的政治原因。

能源主權與地緣政治

另外,波蘭遲遲不願割捨煤炭還有國家安全因素,希望保留自給的煤炭能源供應以防對俄羅斯天然氣進口或其他市場的石油形成依賴。

脫離共產主義陣營三十年的波蘭仍未在天然氣供應上贏回「主權」,國家70%天然氣進口都來自於俄羅斯。擺脫蘇聯控制後的波蘭民間社會對東部大國懷有烙印般的敵意,俄羅斯曾對烏克蘭在冬季「斷氣」也被視為其擅將能源作為政治工具的前車之鑒。俄羅斯能源巨頭Gazprom還利用其在波蘭天然氣市場的壟斷地位進行操縱價格,還在合同中強加違反歐盟法律法規的條款。

能源問題實質上也是地緣政治問題。

因此波蘭在多樣化能源來源上寧願「向西看」。比如波蘭國企PGNiG與兩家美國公司簽署每年共進口400萬公噸LNG(液化天然氣)的20年協議,以期在2022年底與Gazprom簽署的長期天然氣供應合同結束後有及時替代方案。波蘭的需求與特朗普政府為美國LNG尋求新市場的推動相吻合。11月,PGNiG再與美國Cheniere集團達成一項為期24年的LNG交付協議,從2019年便開始供應。

PGNiG擁有的儲油罐 來源:視覺中國

另外,波蘭與丹麥政府達成共識,計劃修建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據2018年2月一份民調,九成波蘭人支持該項目落地。預計這條管道每年將為波蘭輸送100億立方米挪威的天然氣,大約佔到60%波蘭年需求量,還有向其他中東歐國家出口的可能性。

這一戰略性訴求可在《波蘭能源2030年規劃》得到印證,其中提到要穩定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安全,仍將波蘭儲量豐富的煤炭作為穩定能源安全的重要砝碼,同時考慮加強油氣的運輸和存儲建設,多元化油氣來源,提升與周邊鄰國互換電力的能力。

2013年,波蘭一條境內天然氣管道曾發生爆炸,導致村落房屋被燒毀 來源:視覺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波蘭對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很警惕,但從後者的煤炭進口數量和頻率均在上升。馬欽說,煤炭市場是一個國際市場,2018年波蘭煤炭進口量約1500萬噸煤炭,其中大部分來自俄羅斯,因為其更便宜,價格因素勝過政治考慮。

而諸如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在波蘭也飽受輕視,除卻昂貴的開發費用,還有一層更潛在的社會心理因素:這些新能源在「假想敵」鄰國德國那裡被捧得太高了。

2015年,被貼上右翼民族保守主義標籤的法律與公正黨(PiS)上台後,政策上抵制歐盟對波蘭主權的侵蝕。疑歐政客助長波蘭國內反對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情緒,甚至希望通過新的「清潔」燃煤電廠來實現歐盟達成的氣候目標。

在2015年議會選舉中,波蘭南部工業區均支持了法律與公正黨 來源:維基百科

一切都是為了減少碳排放?

波蘭是歐盟最依賴能源的經濟體之一,造成了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儘管從 2005年到2015年, 波蘭能源強度(能源消耗總量/GDP總額)下降速度遠遠快於歐盟平均水平,但仍居高位(分別為3.4% 和 2%)。在波蘭經濟強勁增長的背景下,能源消耗一直在增加,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也高於歐盟平均水平。

據估計,歐洲煤炭行業目前約有23.7萬名員工,絕大多數(18.5萬)在煤礦工作,而波蘭僱傭了其中大約一半的煤炭工人,德國、捷克、羅馬尼亞緊隨其後。歐洲20個地區集中提供約20萬個與煤炭直接相關的職位,而這些地區中6個位於波蘭,最醒目的當屬西里西亞地區,2015年時估計有8.25萬個煤炭工作崗位,另外有5個地區位於德國。

波蘭和德國儼然歐盟內一對「煤炭兄弟」,雖然波蘭煤炭占能源比重較德國高,但就煤炭絕對使用量上,德國實際比波蘭更多。哪個國家能率先在煤炭轉型道路上作出實質改變,是歐盟減排關注的焦點。歐盟要求波蘭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最終能源消費比例不低於15%,但由於波蘭立法環節的變更,可再生能源(RES)的開發自2016年起被擱置。

12月1日,在德國科隆環保人士舉行「終結煤炭」的抗議活動 來源:視覺中國

電力部門是經濟的核心,其目的簡單說來就是在價格合理的基礎之上保證可靠的電力供應。根據能源論壇的數據,波蘭年平均批發電價顯著高於地區周邊國家如德國、立陶宛和捷克,2017年每兆瓦時37.55歐元,而德國同期價格是34.7歐。鑒於攀升的電價,波蘭工商屆實際上歡迎更具成本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從2014年起波蘭就已成為電力凈進口國,而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及進口電力基本能夠滿足波蘭每年1.2%增長的能源需求。

波蘭電力協會負責人Monika Morawiecka對世界說表示,受歐盟規章及煤炭儲量耗盡的壓力,波蘭的能源轉型正在發生也會在未來完成。另一重壓力來自與全球經濟對接的需求,「我們的一些客戶在波蘭南部有大型工廠,他們告訴我想從我們的風電場買綠色能源,因為他們想把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而他們的全球顧客都在問生產的人均碳排放量。」

作為曾經的採礦區域,西里西亞區被政府納入支持採礦及煤炭密集地區向清潔能源過渡的試點地區之一。

廢棄煤炭工廠之上建起的西里西亞博物館,和卡托維茨的新地標——被改作城市瞭望塔的礦井 來源:作者

博物館內關於城市煤炭歷史的畫作 來源:作者

也有人提議可將歐盟對波蘭下一步的地區發展基金,更合理地分配至新能源領域及地區多元化經濟上。作為歐盟重點扶持成員國,波蘭自2004年加入歐盟後獲得大量輸血凝聚基金。截止2015年底,波蘭獲得歐盟資金約1250億歐元,主要用於基建、環境保護、科研及區域發展等方面。

馬欽分析認為,波蘭每年從歐盟獲得大約120億至140億歐元的資金,這筆資金占波蘭GDP的2.5%-3%,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到目前為止在0.5%。因此這筆贈款重要,但非關鍵。比如今年,波蘭的增長率將達到 5%,0.5%只是國家經濟增長率的十分之一。因此,歐盟投資帶來了增長,卻不是增長的引擎。但不可否認歐盟基金對減排和引進能源新技術的作用。

「我不認為波蘭會成為綠色轉型的領頭羊,有很多重原因,比如市場規模、投入大小及工業基建。」馬欽說,「我認為中國和美國在能源轉型方面能發揮更大作用,波蘭和整個地區將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國外技術的吸收者。但同時我們也可以始終在邊緣進行創新,因此,波蘭始終可以成為全球價值鏈的一部分。」

鑒於此,馬欽認為中國加大對綠色發展和研發的投入符合波蘭的利益。中國有足夠的實力投資光伏,這將大幅降低綠色技術的價格,波蘭可以成為最大收益方。因為費用高昂,太陽能發電在波蘭能源結構的比重低到可忽略不計。隨著越來越多中國光伏公司瞄準投資波蘭,這一情況有望被改變。

COP主席國波蘭能否起轉型表率作用?

本次在卡托維茨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4次締約方會議(即「COP24」),196國政府及歐盟談判者承載制定並通過《巴黎協定》最終實施細則的厚望。

第二十四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來源:視覺中國

三年前,各國在巴黎氣候大會上對新協定達成共識,用以取代將於2020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但分歧雜音如影隨形,《巴黎協定》能否擺脫被束之高閣的命運仍存疑。卡托維茨氣候大會任務不可謂不艱巨,全球氣候保護努力的成敗在此一舉。用本屆COP主席Micha? Kurtyka的比喻,巴黎大會種下的種子,卡托維茨大會要讓這顆樹苗長大。

波蘭作為主辦國,承擔協調談判及推動大會議程照顧國際社會廣泛利益的關鍵角色。但相比法國傾國家外交系統之力促成各國參與,並將《巴黎協定》成果視作外交勝利,波蘭政府的號召力在會前就被批評「疲弱(weak)」。更由於波蘭將在今明兩年接連經歷激烈的地方及總統選舉,政客的重心會投射在內顧且實際的國內政策而非國際宏觀議程上,氣候談判的政治氣氛十分消極。

好萊塢明星和前加州州長施瓦辛格在會上發表激情演說 來源:視覺中國

這已經是波蘭第四次主辦氣候大會,這個東歐最強勁的經濟體似乎著迷於操辦責任感強的國際大會,以期提升波蘭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國際作用和能見度,也傳達波蘭與歐盟框架站在一起的訊號。締約方會議的決定也將對歐洲及波蘭本國的立法產生實際影響,特別是在能源部門,並深刻影響未來投資市場走勢。

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利害關係也讓COP24談判披上一層博弈色彩,規則手冊會打破國家間按照發展水平的簡化分類,換言之,之前不需要承擔籌資或彙報責任的不發達國家,也將被要求在通行細則框架下採取具體措施。氣候行動的資金籌措問題一直是談判難點,目前的目標是2020年之前發達國家每年籌集1000億美元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支出,但之後的融資方式什麼樣有待COP24上的討論。

COP主席及其團隊承擔大會最終談判調停者的角色,不偏不倚的公正形象至關重要。而在在歐盟內部的氣候談判中,波蘭時常強調本國特殊國情,在能源轉型方面要求捍衛自身利益而展示出強硬立場。

波蘭作為主席國還被期待在能源行業轉型上起到帶頭表率的作用,制定能被與會者積極接納的行動方案。波蘭政府可能會著重強調投資離岸風力發電、開發電動汽車、改造電力設施,以及最攸關的治理城市空氣污染。

同時擔任波蘭環境副部長的Micha? Kurtyka介紹,空氣質量差是波蘭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主要原因是居民房屋供暖自給,波蘭有300萬間房屋沒有健全的供暖設施,居民燃燒低質煤炭。

未來10年內波蘭將投入300億歐元的清潔空氣計劃來解決這一問題。「希望它不僅能幫助解決空氣污染,還能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如增加熱量吸收的黑碳。通過消除這種污染物,我們可以同時實現氣候和環境的影響。」

END

責任編輯 | 苗 碩

運營編輯 | 賈珍珍

版面編輯 | 賈珍珍

《全譯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一冊

【英】愛德華·吉本

享譽世界200年

了解羅馬帝國不可不讀的至高經典

哲學泰斗休謨、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英國首相丘吉爾極力推崇

領略羅馬帝國1300年盛極而衰的恢弘史詩

讀客文化 出品

70元/冊 定價

讀者福利

在留言區寫上你的感受,小世兒會在本篇文章評論區篩選優秀評論,被選上的讀者將獲得《全譯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一冊,獲獎名單將在周末的一周贈書一文中公示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說 的精彩文章:

文字飼養人類靈魂
不,首相!——脫歐終局前特蕾莎·梅的背水一戰

TAG:世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