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怪象:為何和尚都很胖,道士卻都很清瘦?原因其實很簡單

歷史怪象:為何和尚都很胖,道士卻都很清瘦?原因其實很簡單

我國兩大教派一是道教,一是佛教,在影視劇少不了這兩派的人物出現。但是有一個現象比較奇怪,道士的形象都比較出塵,很清瘦,一派仙風道骨的模樣,可是和尚的形象卻都是胖乎乎的。這種形象上的差別在塑像上也很明顯,比如如來佛祖肥頭大耳,太上老君就顯得清瘦飄逸,這種認識上的差別是如何形成的呢?

佛教是外來,自從傳入中原後也是幾次興盛和衰落。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和佛教也是一直在爭奪信徒。到了唐朝,李家人非常的推崇道教,道教的地位在此時是最高的,其創始人李耳還被李唐皇室認定為其先祖,一時間道教在大唐是風光無二的。

可是到了武則天登基,一切就不同了。武則天曾經出家為尼,母親的家族也世代信奉佛教,最關鍵的是,佛教可以被武則天當做鞏固統治的工具。各種佛經都在武則天的授意下出現了女身成佛的記載,《大雲經》還說「當代唐為閻浮提主」,總之不管明示還是暗示,佛教都指明了武則天當女皇帝是佛祖的旨意。因此武則天就開始揚佛抑道,打擊李唐皇室。

中國現在存在的大部分石窟內的佛像,還有一些鑄造流傳久遠的佛像,基本上都是出自於武則天當政的時期。據說洛陽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雕刻的模板就是武則天的樣貌。

史書記載武則天的樣貌「寬額廣頤」,下巴還很豐滿,而且唐朝還是以胖為美,因此當時做鑄造的佛像大部分的臉型都比較胖。而且人們對佛的理解就是寬容,所以潛意識就希望佛可以慈祥,和善、莊嚴。因此佛的形象對外表現就往往是心寬體胖,慈眉善目。

而道教則不同了,道教是起源於華夏大陸,其核心就是修仙和方術,希望可以修行之後飛升成仙,《太霄琅書經》說「人行大道,號為道士」。並且道士羽化飛升也稱其為「羽士」。道教的初步形成是在漢朝,但是真正形成宗教理論,興盛起來的時代是在魏晉南北朝。

魏晉時期推崇的審美觀就是瘦和飄逸,再加上道士的特點就是身居高山之中不食人間煙火,因此從魏晉時期所形成的道教神仙總是「仙風道骨」。後世雖然有朝代不斷更替,但這兩派卻一直存在,所以這種認知才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小故事:母親為救回17歲女兒,用菜刀怒砍鬼子兵!
度盡三千多年浩劫的鎮國之寶:曾差點被日軍搶走,如今禁止出國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