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志:做官不易,路徑不對、投資強度不夠等等,都會血本無歸

楊志:做官不易,路徑不對、投資強度不夠等等,都會血本無歸

原標題:楊志:做官不易,路徑不對、投資強度不夠等等,都會血本無歸


楊志的第一次出場準確說是在第十二回,梁山泊林沖落草,汴京城楊志賣刀一回。


洒家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志。流落在此關西。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蓋萬歲山,差一般十個制使去太湖邊搬運「花石綱「赴京交納。不想洒家時乖運蹇,押著那花石綱來到黃河裡,遭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不能回京走任,逃去他處避難。如今赦了俺們罪犯。洒家今來收的一擔兒錢物,待回東京去樞密院使用,再理會本身的勾當。

可以看出:一,楊志是楊家將的後代;二,楊志自己憑本事做了官,沒有辱沒先人;三,自己命不好,把官位丟了;四,楊志正打算回去賄賂樞密院大官,以求官復原職。



做到殿試司制使官,大概相當於皇家招標採購專員,是威風且有油水的官兒。仕途哪有一帆風順的?楊制使押的黃石綱行到黃河翻了船,官丟了。


丟官可比丟命還可怕。楊志過早地體會到做官的威風,想戒除官癮比戒毒難得多。他湊齊一擔金銀財物,買上告下,想官復原職。錢花盡了,方才得到申請文書能面見高太尉。也是楊志點子低,想投靠高太尉門下,人家還不要。高領導怒罵楊志,將楊志趕出太尉府。

明白做官之不易了吧?想買官花盡了錢,路徑不對、投資強度不夠、領導哪天不高興等等,都會血本無歸的。



楊志上山後,屬於沒嘴葫蘆類型——話不多。對於梁山,他有一種說不清的感覺,他未必願意留在這裡。楊志在梁山上的功勞也很不起眼:攻打大名府,只是策後馬軍;關勝要遊說水火二將, 吳用派林沖、楊志監督;打破曾頭市楊志僅僅是和魯達武松史進一起包圍蘇定, 盧俊義攻打東昌府,楊志和張清交手兩招,躲過一個石子後頭盔上挨了一石子,伏鞍歸陣。上梁山後沒什麼太出彩的戰績了。


梁山受招安,也不見楊志多高興,可能知道自己已經在官場混不下去吧!因為老都管把生辰綱丟失誣賴是楊志帶人打劫的,就像林沖和高俅是死對頭,楊志和蔡京也是水火不容。征方臘途中,僅僅過了長江,便在丹徒縣患病不起,最終病死異鄉。


上個世紀後半葉對楊志的評論,總體上來看是評價不高的,人們習慣於以這個階級鬥爭的理論來指導文學人物的評判,善於從階級意識去描寫人物的立身行事。


我個人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認為,這至少不符合小說家塑造楊志這個人物的初衷。我們都知道,《水滸》作者塑造梁山一百零八將,並非平均用力,而是著力寫好幾個重要人物。



在楊志的生平中,虎落平陽、英雄末路,人才貶值的悲劇至此達到了極致。我們讀智取生辰綱這一節,到這個老都管喝罵楊志, 「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職。」我們讀著這樣的話,可以感覺到作者在下筆的時候,一定是感慨悲憤、眼含同情之淚。


整個楊志的故事,是講述一個人從充滿理想到理想破滅的這樣一個過程。這比林沖式的被動悲劇,更令人心酸。


如果你仔細體會就會發現,小說家賦予楊志的同情和理解,甚至超過了林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前蘇聯歷史檔案披露:當年出賣女英雄卓婭的叛徒和下場
生前征服天下,死後征服歷史!這座皇陵歷經千年卻巋然不動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