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監寇連材之死:小人物背後的慈禧與光緒、梁啟超

太監寇連材之死:小人物背後的慈禧與光緒、梁啟超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十六日,太監寇連材在菜市口被殺。之後,關於寇太監如何被殺便眾說紛紜,一直流傳到五六月份才逐漸平息。

(1)小太監寇連材被殺事件餘波

1899年二月初一,梁啟超先生寫作的《烈宦寇連材傳》出版後,寇太監成為支持「戊戌變法」,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俠士」。由此,寇連材成為小說、話劇、影視劇訟揚的人物。比較著名的小說就是《孽海花》《後孽海花》,話劇方面則是《清宮外史》。1943年,《清宮外史》話劇演出,得到了《新華日報》《中央日報》好評。

到了1950年代,寇連材的孫子出來講述了爺爺的故事,作為一名「光緒倚重」的維新青年更加被人看重。

太監寇連材之死:小人物背後的慈禧與光緒、梁啟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晚清小太監影視劇形象

到了1980年代,由戚其章先生開發更多的學者表示對寇連材「上書十事」語涉維新變法、黨爭等方面的真實性。

人們發現梁啟超先生對寇連材的評價有被「拔高」的嫌疑。因此,一些人便「生氣」地稱寇連材為:不過是「義和團」而已,毫無什麼先進性。除了學者以外,建國初對一些老太監的採訪(當然也是口口相傳)證明也有盜竊、爭寵等說法。

由此許多人就稱梁啟超先生為了抬高維新派故意誇大、拔高寇連材,他只不過「義和團」成員,毫無先進性。到了1990年代,關於寇連材的研究隨著人們興趣點轉型也就偃旗息鼓了。因為,回答頭條問答才注意到這個問題,經過查詢資料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那麼,我們該如何評價寇連材呢?

其實,小太監寇連材被殺在慈禧看來只是一件小事兒,殺他對於慈禧來說不過是碾死一隻螞蟻而已。所以,在太監們的群體中流傳的說法就是:慈禧太后一聽他要奏事,看了看,只說了句「喲,你這東西,不是找死嘛」。接著就把李蓮英叫進來將寇連材拉出去審問、關押,第二天就被推到了菜市口。

太監寇連材之死:小人物背後的慈禧與光緒、梁啟超

晚清小太監

此後就像一切事兒都沒有發生一樣。對這件事兒所引發的各種傳聞,她也懶得去做任何反應。那麼,這件事兒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2)寇連材上書的內容是什麼

寇連材是今北京市昌平區人,之前有通州區、滄州人等說法。其祖父寇懷璧,父親寇士通,原名寇成元,家中獨子,家族排行第七。

A.關於寇連材生平

目前有兩種觀點。一者為梁啟超先生為代表,一者為寇連材的後代、親屬為代表。

《烈宦寇連材傳》、《清宮遺聞》:15歲被閹入宮,18歲被殺。即1879年生、1893年入宮、1896年陰曆二月十七日被殺。即入宮三年。此類多以20歲以下為線。

寇連材之孫寇長城:1868年出生、1891年(23歲)自己凈身入宮。寇連材乃今北京市昌平區人,與今北京市順義區某村的張氏女結婚生有兩男一女,即入宮五年。此類觀點或認為入宮五年或入宮三年。

據唐益年先生查《新進太監底檔案》查:昌平州民寇連材(亦寫作財、才)於光緒十九年五月初十日(1893年6月23日)入宮,時年十七歲(請注意是虛歲)。

太監寇連材之死:小人物背後的慈禧與光緒、梁啟超

裝扮成觀音的慈禧,站立者李蓮英

據寇長城說,寇連材15歲時結婚,光緒十六年因與趙姓財主發生糾紛家破人亡。

其後,他在奏事處從最底層的使令太監做起,基本與光緒、慈禧都很難接觸到。1895年11月14日,總管崔玉貴經過請旨將其補儲秀宮(慈禧處)當差。四個月後的1896年3月29日被殺。

B.寇連材都說了什麼

目前關於寇連材的觀點多以「為國事而上奏或言說」,很少有宦官間內鬥的說法。且無論批評還是讚揚寇連材觀點者,都支持「為國事上書十建議」。由此,我們可以說:關心「天下興亡」從來就不是只有位高權重之人的專利。

作為一名宦官,寇連材能夠對西方列強保持警惕(儘管迷茫),正是代表了底層民眾對入侵者地反抗。總比那些幫助外國侵略者的人要強。

梁啟超先生的觀點只是觀點之一(諸多觀點參見圖一、圖二),對寇連材到底說了什麼有許多觀點。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就是慈禧對消息嚴防死守,人們只能靠「聽說」,再加上每個人都喜歡按照自己的觀點「宣傳」,因此,事情真相到底如何,已經很難說清了。所以說,離我們越近的歷史觀點越多,野史越多,謠言也越多。

太監寇連材之死:小人物背後的慈禧與光緒、梁啟超

圖一:寇連材都說了什麼觀點

我目前收集了八份觀點:汪大燮致汪康年信、前工部右侍郎汪鳴鑾致吳承璐信、李鴻章幕僚沈能虎給李鴻章的電報、文廷式《聞塵偶記》、梁啟超《烈宦寇連材傳》、清宮遺聞(寇之兄語)、《甲午戰爭有關摺奏史料·寇連材死諫折》(手抄本)、內閣侍讀學士惲毓鼎等。

在這八份資料談及的建言中,談及最多的當屬為光緒皇帝立儲事宜,七份全說;

參劾李鴻章、張蔭恆;廢止鐵路兩項並列第二,八份有六;

慈禧應回宮不要住在頤和園排第三,八份有四;

慈禧不應攬政排第四,八份有三。

(3)對寇連材的第一波記錄

寇連材二月十六日被殺,就被當時的人記錄下來,可以視作寇太監「傳說」的初始傳言。

二月十七日:內閣侍讀學士惲毓鼎就披露了這件事,介紹了這件事兒。應該是比較早的,其內容如下:西城內外拜客。昨日菜市殺太監一名,姓寇,名連瑞,通州人,素嫻文墨,為兩宮所賞。十二日請假五日,既銷假,即進條陳,凡十事:

太監寇連材之死:小人物背後的慈禧與光緒、梁啟超

光緒與珍妃

一頤和園不宜駐蹕;

一停止勘修圓明園工程;

一不宜使皇上日近聲色;

一請立皇子;

一李鴻章不宜出使外洋;

一武備廢弛,沿邊請練鄉團;

一停止鐵路工程;

一鑄行銀元(其三條不得其詳)。

奏上,太后震怒,謂祖制宦官不許干預國政,立予斬決。

至市,索袍褂著就,向東拜別祖瑩及老母,雲:「我雖系內監,然所陳諸事皆忠君愛國之心,即驕首市曹,亦可見祖宗於地下。」帖然就戮。

可以看出,在惲毓鼎這位官方史家官員的眼中,對寇連材持的是同情的態度。惲毓鼎在派繫上較為模糊,但屬於「後黨」外圍較為肯定。1907年,在慶親王弈劻地支持下參奏瞿弘禨、岑春煊,使弈劻、袁世凱成為「丁未政潮」的勝利者。

其後,晚清外交官、1917年任段祺瑞政府的國務總理的汪大燮在二月十九日也留下了記錄,在他與汪康年中談及了上書內容。

太監寇連材之死:小人物背後的慈禧與光緒、梁啟超

圖二:寇連材上書內容的八種觀點

之後對口寇連材的行為進行了評價:此是愚忠。前時曾跪太上前,泣諫不聽,因乞假五日作十條,膺逆鱗之怒,交刑部處決。臨刑猶整冠領,自言天下將送洋人,我總對得住祖宗云云。此真前古未有之名宦,士大夫都愧之。

可以說,在第一次宣傳寇連材中最積極的人就是汪康年。汪康年中進士後進入張之洞幕府,1895年加入上海「強學會」,1896年與黃遵憲辦《時務報》、聘請梁啟超擔任總編。1898年,在上海創立《時務日報》;1907年在北京辦《京報》。可以說,汪康年乃是「康梁」一黨。

(4)如何評價梁啟超先生的文章

1899年梁啟超在寫作《烈宦寇連材傳》掀起了第二波寇連材宣傳,在寫作時也參考了汪康年等人收集的各種資料。通過「圖一」「圖二」可以看出,梁啟超先生的這篇政論文卻有抬高之處。但這時正是慈禧「廢帝」陰謀醞釀之中。梁先生的文章見附錄1

榮祿嗾使李鴻章之子李經方的親家楊崇伊出面,請太后復出聽政。御史張仲炘、黃桂鋆等人則密疏,主張廢掉光緒帝,另立皇帝。這些雖然都是秘密的,但通「戊戌變法」之前,慈禧攬權專政就已經很明顯。而且,「忠君」的相關人員並不少,因此,相關信息被透露也是可以理解的。

為此,梁啟超通過樹立寇連材反對慈禧專政,是出於對本身派別的影響力增強考慮,但更主要的是阻止慈禧「廢帝」至少也要增加一些阻力,而這一目地確實有一定效果。由此,寇連材反對慈禧專政、支持光緒變法成為主流觀點。

所以,梁啟超作為一名政治家,他的所為完全符合其身份。至於後者有人將其作為歷史,那就是自己的問題。正如一位文學家寫歷史文學,你偏要當歷史那不是文學家的責任而是你的責任。

梁啟超同樣也是歷史學家、文化大師,但在梁啟超一生中,他的政治家身份卻是第一位的。因此,在研究梁先生的著作時,要深刻理解這一關係。

太監寇連材之死:小人物背後的慈禧與光緒、梁啟超

梁啟超、光緒、康有為

從三門灣事件小歷史,談1895到1901年大環境

英國勢力在南美!它是如何被美國趕出拉美的

李鴻章與輪船招商局:英國太無禮李二竟答應!倫敦道歉後

附錄1:烈宦寇連材傳

寇君,直隸昌平州人也,敏穎硬直,年十五以閹入宮,事西後為梳頭房太監,甚見親愛。凡西後室內會計皆使掌之。少長,見西後所行,大不謂然,屢次幾諫。西後以其少而賤,不能為意,惟呵斥之而己,亦不加罪。己而,為奏事處太監一年余,復為西後會計房太監。

甲午戰敗後,君日憤懣憂傷,形於詞色,時與諸內侍嘆息國事,內侍皆笑之以鼻。乙未十月,西後復專政柄,杖二妃,蓄志廢立,日逼皇上為蒲博之戲。又賞皇上以鴉片煙具,勸皇上吸食。而別令太監李蓮英及內務府人員在外廷造謠言,稱皇上之失德,以為廢立地步。又將大興土木,修圓明園以縱娛樂。君在內

廷大憂之。日夕皺眉凝慮,如醉如痴,諸內侍以為病狂。丙申二月初十日早起,西後方垂帳卧,君則流涕長跪榻前。西後揭帳叱問何故。君哭曰:「國危至此,老佛爺(宮內人每稱皇帝為佛爺,西後則加稱老佛爺)即不為祖宗天下計,獨不自為計乎?何忍更縱遊樂生內變也?」西後以為狂,叱之去。

太監寇連材之死:小人物背後的慈禧與光緒、梁啟超

汪大燮曾任段祺瑞政府國務總理,曾暗中與蔡元培發動了「五四運動」

君乃請假五日,歸訣其父母兄弟,出所記宮中事一冊授其弱弟。還宮則分所蓄與其小太監。至十五日,乃上一折,凡十條。一請太后勿攬政權,歸政皇上。二請勿修圓明園以幽皇上。其餘數條,言者不甚能詳之,大率人人不敢開口之言。最奇者,末一條言:皇上今尚無子嗣,請擇天下之賢者立為皇太子,效堯舜之事。其言雖不經,然皆自其心中忠誠所發,蓋不顧死生利害而言之者也。

書既上,西後震怒,召而責之曰:『妝之折汝所自為乎?抑受人指使乎?」君曰:『奴才所自為也。」後命背誦其詞一遍。

後曰:『本朝成例,內監有言事者斬,汝知之乎?」

君曰:『知之。奴才若懼死,則不上折也!」於是命囚之於內務府慎刑司,十七日移交刑部,命處斬。臨刑神色不變,整衣冠,正襟領,望闕九拜,乃就義。觀者如堵,有感泣者。越日遂有驅逐文廷式出都之事。君不甚識字,所上折中之字體多錯誤訛舛雲。同時有王四者,亦西後梳頭房太監,以附皇上發往軍台。又有聞古廷者,皇上之內侍,本為貢生,雅好文學,甚忠於上。西後忌之,發往寧古塔,旋殺之。丙申二月御史楊崇伊劾文廷式疏中謂廷式私通內侍,聯為兄弟,即此人也。楊蓋誤以「聞」為「文」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不可一世的日不落英國,在中美加勒比海60年何以被打敗
小人物被殺後引發的輿論風波:梁啟超用筆保護光緒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