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小課堂 水墨動畫

小課堂 水墨動畫

在上個月已經和大家推薦了水墨動畫的片單,大家有去看嗎?本期將和大家科普一下我們的水墨動畫知識。

水墨動畫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動畫的一大創舉。它將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引入到動畫製作中,那種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雅的畫面使動畫片的藝術格調有了重大的突破。

50年代我們一部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在威尼斯電影節獲了獎,而評委們卻認為是蘇聯作品。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的特偉老先生當時覺得很受傷,發奮探索,從京劇風格的剪紙片到水墨片,真給他開創出一條中國民族風格的動畫片道路。

1960年,上海美影廠拍了一部稱作"水墨動畫片段"的短片作為實驗。同年,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誕生,其中的小動物造型取自齊白石筆下。該片一上映便轟動全世界。

古人一定想不到,上千年來靜靜等待、默默不語的水墨畫,穿越了歲月,在那麼多年後,會自己在屏幕那端栩栩如生的動起來。

水墨動畫技術

與一般的動畫片不同,水墨動畫沒有輪廓線,水墨在宣紙上自然渲染,渾然天成,一個個場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畫。角色的動作和表情優美靈動,潑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壯麗,柔和的筆調充滿詩意。它體現了中國畫"似與不似之間"的美學,意境深遠。

水墨動畫片的製作過程繁瑣又耗時間,但並不是人們所理解水墨動畫的動畫作業都在宣紙上完成。由於要分層渲染著色,一部短片所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是驚人的。美影廠對水墨片投入巨大,製作班底也是異常雄厚,除了特偉、錢家駿這樣的老一輩動畫大師,就連水墨動畫片作品 國畫名家李可染、程十發也曾參與藝術指導。正是因為這樣不惜工本的藝術追求,中國水墨動畫在國際上博得了交口稱讚,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於同中國人的耐心競爭,日本動畫界甚至稱之為"奇蹟"。可是也正因為藝術價值同商業價值的脫離,也使得水墨動畫面臨著無以為繼的尷尬。

動畫里的角色是先由鉛筆畫出來,然後描到透明膠紙上,上色,再由攝影機拍攝出來的,製作手法非常複雜。我們雖然在熒幕上看到活動的水墨暈染的效果,但是只有在靜止的背景畫面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水墨筆觸,只有背景畫面才是如假包換的中國水墨畫。原畫師和動畫人員在影片的整個繪製過中,始終都是用鉛筆在動畫紙上作業,一切工作如同畫一般的動畫片,原畫師一樣要設計主要動作,動畫人員一樣要精細地加好中間畫,不能有半點差錯;如果真的要在宣紙上用水墨畫出那麼多連續動作,世上沒有一位畫家能把連續畫面上的人物或者動物的水分控制得始終如一。

水墨動畫片的奧秘都集中在攝影部分。畫在動畫紙上的每一張人物或者動物,到了著色部分都必須分層上色,即同樣一頭水牛,必須分出四、五種顏色,有大塊面的淺灰、深灰或者只是牛角和眼睛邊框線中的焦墨顏色,分別塗在好幾張透明的賽璐璐片上。每一張賽璐璐片都由動畫攝影師分開重複拍攝,最後再重合在一起用攝影方法處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

也就是說,我們在螢幕上所看到的那頭水牛最後還得靠動畫攝影師「畫」出來。工序如此繁複,光是用在攝影攝一部水墨動畫片的時間,就足夠拍成四、五部同樣長度的普通動畫片。就憑著那種水滴石穿的功夫和毅力所創造出來的水墨動畫片,確實也引起西方國家、港台等地動畫界人士的讚歎。

鷸蚌相爭

草人

因為複雜的工序,製作時間花得特別常,儘管做得很好,效率很低。

過去水墨動畫是只有國家資助的動畫廠才能玩得起的,水墨動畫同時作為一個實驗性的作品,不僅有資金注入,背後還有各路國寶級大師們的心血。

到了80年代,剪紙片試用「拉毛」剪紙新工藝,出現了水墨風格的剪紙片《鷸蚌相爭》。「拉毛」工藝使《鷸蚌相爭》中漁夫穿的蓑衣和鷸的羽毛直接產生水墨暈染效果,拑攝過程比較簡單,不會像拍水墨動畫片那樣反反覆覆繁瑣無比。後來,連羽毛工藝畫的特色也被剪紙片引用,把羽毛貼在剪紙鳥類的身上,裝飾與寫實兼備,使1985年出品的《草人》獲得好評。

據統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生產的4部影片《小蝌蚪找媽媽》《牧笛》《鹿鈴》《山水情》在國際上共獲獎13次;其次,中國水墨動畫在國際上受到了高度讚賞。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1961年7月在捷克國際動畫電影節展映時,優美的畫面震驚了國外觀眾,並引發了影片拷貝中金魚片段被挖剪的事情;1980年,特偉去美國講學,在播放《牧笛》一片後獲得陣陣掌聲,現場觀眾不吝讚美之辭,以「這實在太美了」「簡直是奇蹟」「這完全是中國式的動畫片」之類的語言表達他們看後的激動心情……水墨動畫能在世界範圍得到認可,實現跨文化對話,原因自是眾多,但作品對傳統的繼承以及大膽創新的特質,甚為突出。

中國特色才有世界舞台

其實傳統也好、創新也好,其最終的創作目的都是要凸顯出中國文化的特色。水墨動畫從誕生之日起就帶著中國文化的基因,這就決定了它從形到神都浸染著中國元素。植根於中華文化傳統,兼具傳統美學氣質和深厚民族精神的作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形神兼備的水墨動畫,也只有這樣的佳作才能讓世界為之折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電影交流會越來越頻繁,只有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中國動畫才能充分展現本土特質,才能歷久彌新。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中國動畫也要和時代同行,獲得新的活力與生機。前輩們的創作思想在今天看來,依然充滿著智慧的力量。中國動畫不能總借鑒日本、美國等寫實的畫風,丟掉本土特色。只有中國特色才有世界舞台,只有具備自己的本土特色,才能被世界觀眾認可。

本周小課堂就結束啦!有任何學術疑問歡迎在後台留言哦!我們下期再見~!

*「動畫學術聯盟」開放約稿,如有專訪、發稿、新片上線及其他商務方面事務請聯繫下圖相關負責人,非常感謝。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米網 的精彩文章:

日本動畫界的「王家衛」,歐美觀眾最愛的導演渡邊信一郎

TAG:酷米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