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六部中,吏部和戶部哪個地位更顯赫?

清代六部中,吏部和戶部哪個地位更顯赫?

清代的中央政務管理主要機構是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按照正常的思維,大多人認為吏部為六部之首,這種看法其實並不十分準確。如果以政務而言,戶部和刑部遠比吏部更為重要,這也是清代比較特殊的地方。

清代六部中,吏部和戶部哪個地位更顯赫?

自隋代形成「三省六部」制以來,六部一直是中央主要的行政機構。清承明制,設六部分別管理人事、財政、禮儀、軍政、刑罰、工程等政務。從清代制度看,六部之中,以吏、戶、兵三部為重。因此,這三部都設大學士一人主管,合滿漢尚書、侍郎,共七位長官,有所謂的「七堂」之名。

吏、戶、兵三部中,吏部雖位於六部之首,但自雍正七年設立軍機處之後,重要的官職任免皆由軍機處秉承皇帝的旨意直接發表。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文官的任命權逐漸掌握在軍機處的手裡。吏部的事務只限於稽考中下級官員。

至於兵部,軍政軍令也因為軍機處的「廷寄」制度而不能過問,實際上兵部已淪為收發軍事命令與奏報的事務機構,它的常務工作無非是武職的任免。而清代也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因而兵部已慢慢失去地位,不能和吏部同日而語。

清代六部中,吏部和戶部哪個地位更顯赫?

清代的六部中,最重要的還是戶部,這不僅是與其他部相比而言的,而且是因為它是當時唯一的財政機構,這一點與唐、宋時代有所不同。相比之下,刑部是政務較為繁重的政務機構,而且是一個專業性較強的部門。如果不以權勢論,戶、刑二部是六部中最重要的機構。

這一點從六部的內部設置中可以看出,吏、禮、兵、工四部所屬皆四司,而戶、刑兩部設十四司(刑部後增至十八司)掌各省之事;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務最重要的兩塊便是錢糧和刑名,這兩大部分雖然包含六部,但實質是財政和司法,因此從中央到地方或地方到中央的行政運作中看,戶部和刑部是最重要的政務機構。

禮部掌禮儀,其重要之處則在於職掌科舉考試,但這畢竟是選舉,且歲、科二試有專差的學政,鄉、會二試有專差的考官,禮部本身並無選舉的決定權,更重要的是官員的任用權在吏部。工部的權利範圍大致限於朝廷的大建築和宮廷典禮,直省河工雖也歸其管轄,但實際上卻不經其手。

清代六部中,吏部和戶部哪個地位更顯赫?

再來說一說晚清時期戶部的重要性。自太平天國以後,中央的集權逐漸下放,吏部的地位也隨之下降。以往,各省的督、撫人選照例由軍機處提名呈送皇帝備選,在這個過程中吏部所發揮的作用雖不大,卻也有參與權。因為,吏部除了有任免文官權力外,還有考核權。所以,吏部對外省督撫三年一次的「大計」中還能發揮作用,是優是劣有一定的發言權。

但太平天國之後,人事權下移,朝廷最看重的還是地方督撫的權力,比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經他們舉薦的督撫就有數十人之多,這個時期別說是吏部,就算是軍機處也失去了往日的權威。而督撫以下的藩、臬、道、府、州、縣等官,更是憑藉督撫的一紙奏摺來決定,吏部無非就是發個官憑而已。

清代六部中,吏部和戶部哪個地位更顯赫?

相對吏部,戶部的職能更加重要。雖然太平天國以後,朝廷原來的奏銷制度被撼動,可是戶部依然掌握著財政大權。尤其是軍餉、購買武器裝備等大宗支出,沒有戶部的點頭認可那是不可想像的。

以李鴻章為例,他就十分依賴戶部。自翁同龢接替閻敬銘任戶部尚書之後,處處與他為敵。北洋海軍的建設也是因為翁同龢的阻力陷入停滯倒退的境地。對於李鴻章來說,吏部尚書對他的牽制就很小,他身兼大學士、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海軍衙門幫辦四個要職,可以說沒有一個是吏部任命的。反過來說,吏部的人事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還得看李鴻章的臉色行事。

清代六部中,吏部和戶部哪個地位更顯赫?

之所以會認為清代的吏部是六部之首,大多還是受此前朝代的影響。當然,在清代以前,吏部的地位都不可撼動,針對六部,也有人冠之以「富貴威武貧賤」的別稱,不過清代在雍正以後,尤其是晚清,吏部實在是配不上「富」這個頭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大清最會當家的戶部尚書——閻敬銘,他瞞著慈禧攢了800萬兩銀子
明朝滅亡萬曆皇帝要負主要責任,而大臣中此人久任首輔罪責難逃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