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他帶著一群八歲小孩造出「天空之城」,還得獎了

他帶著一群八歲小孩造出「天空之城」,還得獎了

他帶著一群八歲小孩造出「天空之城」,還得獎了

帶一群平均年齡只有八歲的小朋友一起造房子,

這想法聽起來似乎有些瘋狂,

但更令人驚訝的是,

建築師穆威早在六年前就實踐了這個想法,

他不僅幫助孩子們實現了想像中的居所,

還帶領他們斬獲了不少國際建築大獎。

他帶著一群八歲小孩造出「天空之城」,還得獎了

穆威

「我始終想把建築變得更平民化,

所以,當我做建築師的時候,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參與到建築中來。」

跳島式生活

十多年前,穆威還只是個懵懂的學生,在華中科技大學規規矩矩地學習建築,直到他遇見了以「為弱勢者建便宜房子」的中國台灣建築師謝英俊。穆威響應招募成為了災後重建的志願者,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和全國四十多名建築系學生一起到河北蓋農民房。這段經歷極大地影響了他對建築的認知,他認為建築師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因地制宜,選用適合的材料和建造方式,而不是醉心於花里胡哨的外觀設計

建築不是一個純粹的美學設計學,而是和文化息息相關的。所以,我當時就不太想繼續留在學校裡面,或者用學院的方式來學習。而是希望能生活在一個地方,有深度地去了解當地的文化,並通過這種方式去了解不同地方的建築為什麼會不一樣。

他帶著一群八歲小孩造出「天空之城」,還得獎了

△南院

穆威形容自己是一個感性的人,想做的事情就會很專註地去實現,其他因素都不會考慮。畢業後,他就做了一個驚人之舉,問朋友借了幾千塊錢就只身前往陌生的西班牙,他想到一個跟亞洲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圍中去學習。

原本,每兩年換一種文化維度的跳島式生活才是穆威理想的生活狀態,正如他在兩年之後離開西班牙去了挪威工作生活一樣。當時,穆威其實在阿根廷和東歐都找到了工作,他本來也想著去南美洲或者是東歐再去體驗一下,如果不是因為參與設計的上海世博會挪威館方案中標,他很可能會選擇繼續過這種旅居生活。因為他覺得,建築師應該趁著年輕多在不同文化氛圍中體驗和學習,而不是盲目地在同一個地方沉浸下去

他帶著一群八歲小孩造出「天空之城」,還得獎了

△上海世博會挪威館

於是,八年前,穆威順勢回到了國內發展,恰好得到了母校的邀請,返回華中科技大學任教,還創立了自己的先進建築實驗室。之所以起名叫實驗室而不是設計公司,他解釋說,因為經常會嘗試一些實驗性的項目:

我認為,人生要帶有實驗色彩,有一些很先鋒的東西。它不是一個服務資本的邏輯,而應該是一個帶有開放精神的工作方法。

造出心中的烏托邦

回國後,讓穆威比較感慨的是,雖然國內每年的建設量很大,但真正由建築師設計的還是城市裡那些昂貴的建築居多。再結合之前的汶川大地震,讓穆威更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沒有建築師設計的房子,很多都是缺乏科學性的,因此一旦遭遇地震災害,就會造成特別慘痛和慘烈的後果:

我的想法是,能不能幫更多的人蓋更多安全的房子,把工作邏輯換一下,不再是我服務一個個甲方或者有錢人。

他帶著一群八歲小孩造出「天空之城」,還得獎了

他帶著一群八歲小孩造出「天空之城」,還得獎了

石榴居。

穆威帶領著一群由高中生和大學生組成的志願者,嘗試以裝配式建造模式來蓋房子。

穆威漸漸確定了這種方式的可行性,於是,他想著讓參與者的年齡降到更低,通過一種親子建造的模式,讓孩子們和家長們能一起孵化創意,再通過親手測繪、搬運木材以及施工搭建等,一步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房屋建造,從而真切地體驗和了解建築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通過觀察研究,穆威和團隊發現,對於設計房屋,越小的孩子畫得越天馬行空,越大的則畫得越戶型化,到了十二歲,有的孩子直接就能畫出我們固有印象中的戶型圖。

他帶著一群八歲小孩造出「天空之城」,還得獎了

天空之城,獲得了2014 WA中國建築獎。

在以周末建造工作營的形式進行招募時,通過問卷、面試的方式對參與家庭進行層層篩選,以確保他們是理念相契合的自然主義者。最終,他們組建了一個有三十九個孩子參加的工作營,大多數孩子的年齡在八歲以下。

他帶著一群八歲小孩造出「天空之城」,還得獎了

在三個月的工作營期間,孩子們每周末都要像建築系的學生一樣到營地上課學習,了解基本的工具、材料以及建造知識,然後嘗試把腦海里想像的理想居所描繪出來。團隊工作人員會根據孩子們的傾向,引導他們自己分組找項目的共同點,求同存異,然後再去形成團隊協作。最後,再把大組揉到一起,得到一個大家都覺得很興奮的結論。

他帶著一群八歲小孩造出「天空之城」,還得獎了

絲房,獲得了2015 WA中國建築獎。

這個在樟樹林間的建築延續了同樣的理念,通過和孩子們反覆進行的材料實驗,用鋼絲形成的空間結構作為絲房的主體結構,白色麻繩作為維護結構來定義建築的外觀。

或許,不少孩子在從小的成長環境中,缺乏這樣一個完整的創作經歷。這讓很多目睹孩子們協同創作的家長非常興奮,他們告訴穆威,自己的孩子從來沒敢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這甚至讓有些家長激動落淚。

後來很多家長跟我們說,其實蓋不蓋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當然,如果能蓋出來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孩子們的成就感會爆棚,但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我們的整個工作邏輯就是一個讓小孩子能夠掌握某種處理問題的能力,然後去表達,再獲得讚揚或者批評,最後嘗試融入更大的價值團隊。其實,這個過程是一個處理問題的方法論。

蓋自己想蓋的房子

在積累了多次成功的經驗後,穆威也開始和國內外不同的自然教育機構進行合作,並繼續實踐兒童自然建造工作營等兒童自然教育活動。穆威透露,他們即將出版一本以帶孩子造房子為主題的書,書中會將之前所有的建造作品都變成童話故事,同時配有3D摺紙來幫助孩子們理解和實踐。

他帶著一群八歲小孩造出「天空之城」,還得獎了

△雲屋

穆威覺得,自己身上慢慢開始肩負起一些責任,他想做一個佈道者,如果能讓更多的人來了解和參與,他會更興奮。穆威更大的目標是——想幫中國人蓋自己想蓋的房子。這需要更久一點的時間來完成,他也在計劃做一些現象級的產品,可能會先以快閃屋的方式呈現一些生活場景,再慢慢去實現。未來的營地將被命名為個個世界,希望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世界的創造。

他帶著一群八歲小孩造出「天空之城」,還得獎了

Q&A 生活周刊×穆威

他帶著一群八歲小孩造出「天空之城」,還得獎了

Q:在帶孩子們造房子的過程中,除了幫助和引導他們之外,有沒有什麼是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或者引發你思考的?

A:孩子們的腦洞非常大,沒有什麼邊界。之前我們在廣西做一座房子,村子環境特別好,孩子們敲敲打打也非常開心。有一天晚上,他們發現雨後路邊有很多大蝸牛,其中有一隻蝸牛被踩死了,他們特別傷心。其中有個年齡大點的小孩主張成立一個蝸牛保護協會,然後大家都很支持。當時,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然後他們就加班加點到很晚,我們都快扛不住了,到最後做成了一個小牌子叫保護蝸牛。這過程完全是自發的,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他們這個機制特別好,快速決策,大家的協作力也非常強。我們都還挺驚訝的,家長說,寫作業都沒這麼亢奮過,他們認為這件事情今晚不做完是不能睡覺的。這可能是成人世界沒有的,大家都麻木了,看到一個死蝸牛,最多感慨一下,僅此而已。但孩子們會想到,我們要做點什麼東西出來。

Q:如何讓更多的人來認同這種建造的理念?

A:我們發現,建築的這種顛覆性的觀念,對公眾來講,接受需要很長時間。因為建築不是像手機、服裝這種快消品,它的觀念迭代和試錯成本很高。但當我帶著孩子蓋房子的時候,因為有教育屬性,反而大家是願意參與的,因為他們認為我的孩子有機會體驗一個很獨特的教育,並能夠成長。所以,從2013年之後,我們每年不斷迭代,做這種親子模式的建造。一直到今年,我們想把兒童建造這塊做成一種固化的全球化的教育產品。我們在法國成立了基金會,現在我們做的項目可以批量化、產品化。以前的模式,它是從零到一的過程,很累很痛苦。為了讓更多人去接觸,我們就把它做成像樂高一樣的模塊,你可以大批採購,然後就可以去搭建,可以回收利用。但工作坊模式可能每年還是會做,比如暑假或者是重要節點做一個有代表性的,還是要保持一個高度,保持不斷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不瘦、不高、不年輕,但她們很美!
100種好設計|進博會國宴用瓷有什麼奧妙?

TAG: 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