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什麼是人才?

什麼是人才?


Pierre-Auguste Renoir,Self-Portrait



什麼是人才?


 


答案似乎顯而易見,但其實並不好回答。

 


去年以來,多個城市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標準是按學歷及年齡來劃分的,大致來說,本科及以上,年齡不超過45歲,所有城市都視為人才。這種政策後來在新聞中不多見了,可能觀感不太好吧。「受過好教育的年輕人,就是人才」,這種標準,它到底對不對呢?


 


肯定是對的。而且是人人知道的人才標準,有時甚至是唯一的人才標準。某種程度上,我也認為需要一個簡單粗暴的標準,它站在概率這邊,受過好教育的年輕人,能做事的概率大。


 

但被這種標準鎖死,以為不符合標準的都不是人才,那也非常浪費人才資源。你是一個老闆,一個員工的能力非常符合你的預期,甚至超預期,你就不會在乎他的文憑與年齡。而一個文憑很高的年輕人,事實證明是個笨蛋,敗事有餘,你也會解僱他。在實踐的層面,人才的標準是「有價值,被需要」。


 


城市會搶人才,當然是知道,沒有人才的凈流入,城市沒有未來。同樣一個行政級別的城市,市長的官一樣大,但管理100萬人與1000萬人,實際的重要性可能相差百倍。


 


如果有人是文盲半文盲,生活無法自理,那肯定不符合「受過好教育的年輕人」人才標準,那是否符合「有價值,被需要」這個人才標準呢?

 


有的。稱人才可能奇怪,但可能是城市最愛的人。這類人就是小學生。城市遷入一個小學生,之後就是一個家庭遷入。這個家庭里,「受過好教育的年輕人」也一併遷入了。


 


為準確統計人口變遷,人們找到一個好指標:人口流動中,小學生數量變化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地產研究者劉曉博認為,全國小學入學率接近100%,而且小學生數量是「數人頭」數出來的,不是抽樣調查出來的,更不是估計出來的。因此,小學生數量變化與城市吸引力變化關係密切。2016年6月,《第一財經日報》以此為依據,對過去7年33個主要城市的小學生數量變動情況做了統計,結果符合人們對經濟發展的印象:深圳、鄭州、上海總增量均在20萬以上。從增速來看,廈門、深圳增長最快。而東北的大連、哈爾濱、長春則下降明顯,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7年間,廈門是小學在校生增長最快的城市,達到了58.29%,之所以單說廈門,那是因為廈門學位與師資的增長,已經滿足不了小學生的增長。即使父母有房產,因為積分不夠,孩子無書可讀的例子,並不少見,這些家庭只好離開廈門。這種矛盾不解決,城市可能就會錯過吸引人才的機遇。但是解決又不容易,仗著城市比較優越,硬搶別人年富力強的教師,觀感太差,也不會被允許,並非長久之策。


 


前幾天,廈門出台了一個非常聰明的政策:面向全國公開招聘退休教師,即「銀髮教師」,正式聘用的每月可享受8000元至12000元不等的補貼。


 


招聘的是退休教師,所以並無挖牆角的嫌疑。而教師這類智力勞動者,在他們退休時,往往處於職業巔峰狀態,再高效工作10年以上,完全沒有問題,但以傳統的人才標準,卻在退休年齡到達時,將他們強行驅離職場,不再認為他們是人才,而智力勞動者離開工作,停止知識更新,幾年後,確實也就不是人才了,甚至會加速衰老,這是巨大的浪費。




廈門的「銀髮教師」計劃,可以說是重新定義了人才,利用了原本浪費的資源。這個政策制定者,值得脫帽致敬。可以想見,這政策可能將被迅速模仿,除了教師,其他智力勞動者,也會被經濟發達地區視為人才引入,老年人的價值將大大提升,城市的發展,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解決問題,一步一步增加人的價值,城市化,是很美妙的事。




 

推薦:好爺爺的重要性


上文:努力到了中年,為何忽然畏懼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連岳 的精彩文章:

拼團 | 羊毛女士手套=優雅、溫暖、永不過時
為愛丟一點點臉

TAG:連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