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挪威如何將沉沒軍艦打撈出水?看完這組照片就能解開謎團

挪威如何將沉沒軍艦打撈出水?看完這組照片就能解開謎團

2018年11月8日,挪威護衛艦赫爾格·英斯塔德號因為同索拉號油輪相撞而嚴重受損,被迫進行搶灘。在進行為期5天的搶救之後,即在12日至13日的夜間,該艦沉沒在冰冷的海水中。儘管這艘護衛艦修復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但是挪威仍然決定予以打撈。

由於赫爾格·英斯塔德號的沉沒獲得了外界的極大關注,因此挪威官方專門製作了一組詳細的照片,以介紹整個打撈過程的細節。第一步是用鋼纜對赫爾格·英斯塔德號進行固定,防止其繼續滑入更深的水中,目前這個工作已經完成。

第二步,派遣潛水員和無人潛航器勘探現場,獲得相關的數據。然後,潛水員對赫爾格·英斯塔德號的船體和油櫃進行鑽孔,對船體內的油水混合物進行排空處理。完成這些工作後,潛水員用鋼纜對船體實施固定,以便於兩艘起重船執行打撈任務。

完成固定作業後,負責指揮打撈的人員通過收集到的數據,實施大量的計算工作,從而確保將赫爾格·英斯塔德號安全地打撈出水面。按照計劃,在這一次打撈工作中,執行救撈任務的是蘭姆比茲號和格列佛號巨型起重船。在這張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起重船已經將該護衛艦吊離海底。

赫爾格·英斯塔德號護衛艦吊離海底後,依靠巨型起重船將該艦的姿態扶正。由我國建造的33號半潛式駁船此時就位,起重船緩緩移動赫爾格·英斯塔德號,並將其轉移到半潛式駁船之中。雖然挪威調集了兩艘巨型起重船,但很有可能僅使用其中第一艘,即蘭姆比茲號。

之所以僅使用一艘巨型起重船,可能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如果同時用兩艘起重船機型吊裝,可能會導致更多的救撈費用。第二個方面,只用一艘起重船,避免了兩艘起重船進行協同作業的難度。第三方面,在進行排水作業後,挪威護衛艦的重量可能只有3000噸左右,僅用1艘起重船就能吊起。

赫爾格·英斯塔德號護衛艦被轉移到浮船塢後,由蘭姆比茲號起重船繼續調整姿態,使之能夠平穩地坐到33號半潛式駁船上。根據挪威最新發布的信息顯示,赫爾格·英斯塔德號護衛艦的彈藥和油料截至目前已經全部清除,降低了發生污染和意外事故發生的幾率。

完成赫爾格·英斯塔德號的固定之後,巨型起重船離開現場,半潛式駁船開始進行排水作業。當排水進行到一定程度時,赫爾格·英斯塔德號護衛艦會重新浮出水面。實現這個場景,花費的時間可一點兒也不短,挪威足足拖延了一個月。

打撈出水後,負責牽引的拖船就位。33號半潛式駁船搭載著赫爾格·英斯塔德號護衛艦返回挪威的基地,在那裡將進行損壞評估。通過進行現場評估作業,一方面是便於確認最初的撞船判斷,另一方面則是確認後續的處理工作,很大幾率是直接報廢。

挪威官方的最初計劃是在2018年12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完成赫爾格·英斯塔德號護衛艦的打撈工作。從目前的狀態來看,實際上已經只剩下三天左右的時間,節點應該還是非常緊迫的,很有可能造成拖延。而造成拖延的原因包括,挪威救援部門的工作效率低下,以及在實施準備的過程中遭遇了一場風暴,導致短暫的停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的空母 的精彩文章:

百萬噸級海上巨無霸勝利凱旋,美航母同它相比只是小不點
印度教練機墜毀摔成零件狀態,飛行員直挺挺地躺在地面上

TAG:雲上的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