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博《大唐風華》展法門寺精華篇:無極齋分享

國博《大唐風華》展法門寺精華篇:無極齋分享

原標題:國博《大唐風華》展法門寺精華篇:無極齋分享


國博《大唐風華》展之法門寺精華篇


無極齋分享


韓回之,字無極,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愛好收藏,對古代武備、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獵。博涉而深究,視野開闊,頗有心得,樂藝會特開設專欄《無極游》,陸續刊登各系列藏品展品,與各位同好分享。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國博「大唐風華展」。


9月3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文物局共同舉辦的「大唐風華」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幕。展覽以「大唐風華」為題,彙集了陝西省近120件(套)唐代精品文物。它們分別來自於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門寺博物館、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昭陵博物館、乾陵博物館、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長武縣博物館等九家文博單位。


從展品的質地看,包含有石器、玉器、木器、竹器、銅器、鐵器、金器、銀器、瓷器、紙類文物等,這次展覽還有了幾件原則上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壁畫,這些從韓休墓、武惠妃墓中出土的精美壁畫,讓人驚艷。


展覽由六部分組成,分別為「文武安天下」「皇室的珍寶」「長安多麗人」「騎獵散歌塵」「大唐異鄉客」「學理共歸真」。何家村窖藏和法門寺地宮的部分金銀器是「皇室的珍寶」部分的重要展品。



皇室的珍寶


唐朝是當時疆域最大的國家之一和東亞文明的中心。作為強大帝國的統治者,李唐皇室在宮廷中匯聚了眾多的財富和珍寶,有宮廷作坊製作的精美器具,有來自異域的奇物異產,也有地方官民進奉的金銀貢品。這些遺留至今的珍寶令人驚嘆不已,顯示了唐朝發達的金銀工藝和奢華的宮廷生活。何家村窖藏和法門寺地宮是20世紀陝西十分重要的兩次考古發現。西安何家村窖藏發現於1970年,出土271件金銀器;扶風法門寺地宮於1987年被發現,出土金銀器121件組。兩次出土發現都具有世界性影響。


本專集就專題展示本次展覽中法門寺地宮所出精美文物。


法門寺 圖片來源:網路


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東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寶雞市90公里。 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於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後裔拓跋育曾擴建,並於元魏二年(494年)首次開塔瞻禮舍利。隋文帝開皇三年(583)改稱「成實道場」,仁壽二年(602年)右內史李敏二次開塔瞻禮。 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5年)敕建並改名「法門寺」。唐貞觀年間曾三次開塔就地瞻禮舍利。原塔俗名「聖冢」,後改建成四級木塔。高宗顯慶年間修成瑰琳宮二十四院,建築極為壯觀。


唐代供奉


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據史載 「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可干戈平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後一次送還佛骨時,按照佛教儀軌,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稀世珍寶一同封入塔下地宮,用唐密曼荼羅結壇供養。唐代諸帝篤信佛法,對舍利虔誠供養,寺院大小乘並弘,顯密圓融,使法門寺成為皇家寺院及舉世仰望的佛教聖地。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法門寺地宮寶藏


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塔下地宮。寶雞法門寺地宮其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於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


圖為法門寺開啟狀況 圖片來源:網路


金銀器


法門寺地宮中珍藏的金銀器多達120多件(組),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這些金銀器多是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動而專門製造的禮器,做工極為考究,多刻有鏨銘,為判斷物主、斷代提供了方便。其中還出土了許多的茶具,比如茶碾、茶碗等等,與今天日本茶道的器具幾乎完全相同,證明了日本茶道來源於中國唐代。


鎏金龜形銀盒

通高13厘米,長28厘米,寬15厘米


唐鎏金龜形銀盒,分體焊接成型,紋飾鎏金,整個造型作龜狀,引頸昂首,瞪目張口,四足外露,以背殼作蓋,內焊橢圓形子口架。龜首及四足中空,龜首與腹部先套合後焊接,尾與腹亦焊接。


背部飾龜背紋,外圍鱗紋一周,首與四腿飾斜方格紋,內填篦紋,下頸,胸部飾雙弦紋數道,以錐點紋作襯托,腹部滿飾花蕊紋。造型手法寫實,紋樣逼真,給人以真實的藝術魅力。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唐真身寶塔地宮出土。



鎏金仙人駕鶴紋壺門座茶羅子


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


高9.5、羅長13.4、寬8.4


屜長12.7、屜寬7.5、高2厘米。重1472克


錘擊成型,紋飾鎏金。器形為長方體,由蓋、羅、羅架、屜、器座組成。頂蓋面鏨兩體首尾相對的飛天,頭頂及身側襯以流雲。蓋剎四側各飾一和合雲紋,兩側還飾如意雲頭,剎邊飾蓮瓣紋,蓋立沿飾流雲紋。羅架兩側刻有頭束髻、著褒衣的執幡駕鶴仙人,另兩側鏨相對飛翔的仙鶴,四周飾蓮瓣紋。羅、屜均作匣形。羅分內外兩層,中夾羅網。屜面飾流雲紋,有環狀拉手。羅架下焊台形器座,有鏤空的桃形壺門。羅底刻:「咸通十年文思院造銀金花茶羅子一副,全共重卅七兩,匠臣邵元、審作官臣李師存、判官高品臣吳弘愨、使臣能順」。


屜面飾流雲紋,有梅花形襯墊的拉手,用來承接過羅的茶末。羅架下焊台形器座,四周為鏤空的桃形壺門。

蓋剎四側及立沿紋臥雲,羅架兩側飾頭束髻、著褒衣的執幡駕鶴仙人,前後兩側鏨相對飛翔的仙鶴及雲岳紋,四周飾蓮瓣紋。羅、屜均作匣形,分內外兩層,中央羅網。



盤絲座葵口素麵小銀鹽台


銀鹽台造型別緻,近視一簇荷葉、蓮花、蓮蕊、荷葉乾的立體造型,並有小魚、花草等附件裝飾,唐人飲茶或調以鹽、姜、椒等,鹽台即為盛放佐料的器具。歷代茶書均未記載鹽台,此器為首次發現。



鎏金鴻雁流雲紋銀茶碾子


長27.4厘米 高7.1厘米


由鎏金壼門座茶碾槽架和純銀堝軸二件組成。槽架通體呈長方形,由碾槽、轄板、槽身、槽座四部分組成。槽呈半月弧形,口沿外折,與槽座鉚接,為堝軸之滾槽。轄板呈長方形,插置槽口,兩端呈如意雲頭狀,中間焊一寶珠形小捉手,以便抽動開合。捉手兩邊各鏨一隻鴻雁,襯以流雲紋。槽身截面呈凹狀,碾槽嵌置其中,頂面兩端亦為如意雲頭,側面兩壁飾鏤空壼門。壼門間飾兩匹相向的天馬,間以流雲紋。槽座上承槽身,兩端作雲頭狀,周邊飾二十朵扁平團花,碾底有鏨文「咸通七年文思院造銀金花茶碾子一枚共重十九兩」,即公元866年製作。



純銀堝軸系澆鑄,鑄銘「堝軸重一十三兩」。碾軸輪兩側以軸眼為中心飾團花,團花外繞以流雲紋。軸桿兩端細中間粗,兩端各鏨鎏金草葉紋。


鎏金銀茶碾銀碢軸


文思院造,唐僖宗供奉。茶碾子由碾座、碾槽、碾蓋三部分構成。碾底有鏨文。碢(音駝)軸柄面刻有唐僖宗小名「五哥」字樣。


這隻茶碾,專門用於碎茶,也是法門寺出土的。它由槽身、槽座、轄板所組成。槽身置於槽座之上,與中藥店裡用的葯碾子造型類似,底部鏨有「咸通十年文思院造銀金花茶碾子一枚共重廿九兩」字樣。碾子銀質塗金,上有鎏金鴻雁流雲紋。轄板飾飛鴻流雲紋。槽上置有碾軸,與碾子配套使用,也稱為墜或軸。軸輪上飾以同樣的鎏金流雲紋,輪邊尖銳而薄。




鎏金飛鴻紋銀則


銀則是投茶時的匕狀量具,形如勺,茶匙是煮茶時用來擊沸湯麵,使茶末融於湯中。



金銀絲結條籠子

通高15㎝,厚0.2㎝,長14.5cm,寬10.5cm ,重355g


此籠是盛裝茶團的器皿。籠子由上蓋、提梁、籠體和足四部分組成,皆用金銀絲編織而成。絲徑極細,紋樣呈長六角形透空,孔眼如蜂房狀。提梁是用素銀絲結為復層,繫結於器身兩端。蓋體稍隆,蓋與蓋沿的交稜線為金絲盤旋成的連珠。蓋中心為金銀絲編成的浮屠狀裝飾物。器足由鎏金銀絲盤旋成三個旋圈套,似爪形籠腳,足上部為獸面裝飾。該籠出土於地宮後室,是懿宗所賜整套茶具中的一件。



鎏金雙鳳銜綬帶紋銀方盒


通高9.5厘米,邊長21.5厘米,足徑18厘米,重1.585千克


唐鎏金雙鳳銜綬帶紋銀方盒,銀片錘鍱成型,紋飾鎏金。盒呈扁方形,直壁,平底,矮圈足。蓋、身上下對稱,以子母口扣合。


蓋面高隆,中央飾口銜綬帶相對翱翔的雙鳳團花,四角鏨十字綬帶花結;蓋沿飾花瓣紋一周。蓋側四角與盒身四壁各飾長條形對花一組,上下交錯,互相呼應。蓋面正中有墨書題記「隨真身御前賜」,反映了唐皇室崇佛風氣之盛。



鎏金雙獅紋菱弧形圈足銀盒


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通高11.2、足高2.4厘米。重799克。盒體呈菱弧形,直壁,淺腹,平底,喇叭形圈足。蓋、身上下對稱,以子母口扣合。蓋緣飾一周蓮瓣紋,蓋面內以聯珠組成一個菱形,與周邊呈斗方布局,內菱形中部鏨刻兩隻跳躍的獅子,四周襯以西番蓮與纏枝蔓草,內外菱形的角隅飾背分式西蕃蓮紋樣,腹壁上下均鏨刻有二方連續的蓮葉蔓草。圈足飾一周簡化蓮瓣。盒蓋內底墨書「內庫」二字。圈足外底鏨刻文字曰:「進奉 延慶節金花陸寸方盒壹具,重貳拾兩,江南西道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臣李 進」。

鎏金卧龜蓮花紋五足朵帶銀熏爐、銀爐台

此展品為唐代文物,銀熏爐由爐蓋、爐身組成,蓋面高隆,底沿飾一周蓮瓣紋,上有五朵蓮花,花蔓纏繞,每朵蓮花上有一隻口銜瑞草、回首而望的烏龜。下層蓮瓣鏤空,便於香氣溢出。現收藏於法門寺博物館。



鎏金人物畫罈子(鎏金人物畫銀香寶子)


通高24.7厘米,口徑12.3厘米,重901.5克


鈑金成型,紋飾鎏金。帶蓋,直口微斂,深腹,圈足。蓋紐為寶珠形。蓋面隆起,以豎向的凹棱將蓋分為四瓣,每瓣內模衝出一隻飛鹿,底部襯以纏枝蔓草,魚子紋地,每瓣凹棱側飾「s」狀二方連續紋樣。壇蓋與身以子母口扣合。銀罈子腹壁劃分為4個壺門規範,壺門中分別鏨刻二十四孝中的四組畫面。其中有一組為兩人對弈圖。喇叭形圈足,圈足與杯底焊接。


《茶經》中列有「鹺簋」條:「以瓷為之,圓徑四寸,若合形,或瓶、或暈、貯鹽花也。」因法門寺為皇家茶具,以銀制之,不為奇怪,銀罈子也是茶具中的貯存「鹽花」用的。



鎏金雙蜂團花紋鏤空銀香囊


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鈑金成型,通體鏤空,部分紋飾鎏金。香囊為鏤空球體,上下半球體以合頁鉸鏈相連,鉤狀司前控制香囊之開合。下半球體內有以兩個同心圓組成的持平環,鉚接香盂於其中並與球體相連。球冠有圓鈕,上接U形結構長鏈。鏈端套有環鉤,鏈下端有蓮蕾飾物。香囊內之香盂鉚接於雙層持平環上,環又與下半球形鉚接,使香盂面始終保持平衡。

法門寺鎏金蓮花座銀菩薩



八重寶函


八重寶函共有八重,大小不同,層層相套,依次揭開,光芒眩目。八重寶函自外而內依次為:第八重,銀棱頂檀香木寶函。從外觀上看,這是一隻精緻的黑漆木函,呈正方體,長、寬、高皆為30厘米,雕花銀棱,通體以極珍貴的檀香木製成,內壁漆以黑漆,烏黑髮亮。所謂頂,就是函蓋上棱呈斜面的函。此木函在被發現時已嚴重朽壞了。第七重,鎏金四天王頂銀寶函。第六重,素麵頂銀寶函。第五重,鎏金如來說法頂銀寶函。第四重,六臂觀音純金頂寶函。第三重,金筐寶鈿珍珠裝純金寶函。第二重,金筐寶鈿珍珠裝武夫石寶函。當開啟至最內層,即見第一重寶函,名為寶珠頂單檐四門純金塔,塔頂飛檐高翹,金塔座上有一小銀柱,僅11厘米高。


本函是第四重。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吾道鼠:宋代道教花錢大珍玄武鍾馗驅鬼圖的探索
《火取集 昭烈社糙物錄》雜項編(1)爐瓶三事風月無邊上篇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