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近日,在某一平台上收到一個邀請問答的話,大致意思是談一下20世紀以來在中國草書的發展史上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都有哪些,小編當時隨便做了一個簡單回答,今天我來詳細說說。

其實,1900年以後,中國出現了四位對草書藝術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書法家: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1、于右任,他規範了草書的字形。

于右任的書法依舊是清末畫家的面貌,只不過自己走的高貴了一些。他的成功之處就是將趙孟頫的書法變為己有,融進了自己的金石書法中。于右任的草書其實是將自己的行書進行誇張的工藝。無論再用筆上,還是筆墨上做作成分較為嚴重,看似精彩,實為花哨。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于右任是典型的以帖筆寫碑者,他很注重帖的時間性,碑書的空間雕琢時而要讓位於時間流程,作書時遇到有礙流暢行筆的結字即使再優美也要讓位於「自然」,所以于右任的書法氣脈很貫通,氣息綿和醇厚,近於儒家的「中和」之美,這是與肖嫻書很不同的地方。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于右任的碑書是真正的碑帖結合,似乎可以精確到1:1。有時欣賞他的碑書,真希望再老辣一些,有時希望用筆變化再多一些。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2、林散之,他刷新了草書的面貌。

林散之的草書完全是建立在隨心寫意的基礎之上,他把這個時代在書風上的弊端全都表現了出來。有人說,林散之的書法是超過祝枝山的,這完全是一個笑話。林散之的長處在於用墨,他對墨趣的把握上要高出於右任、沈尹默、馬一浮、弘一了。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老實說,林散之的草書作品如離開了原作,而僅憑印刷品發論是不足為信的,因為林散之草書特有的清逸鮮活的墨法、蒼茫一片、神采溢出的枯筆,均可因照相和印刷失真而失去風采。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林散之草書以形制氣格論至少執長可矯當代草書尖、平、薄、做,以及黑氣、霸氣、傻氣、油氣、俗氣、小聰明氣之弊,而在草書史上因其所長而迫前賢讓一頭地:林散之用墨的豐富鮮活,雖出畫意而非離書法本體,較之王鐸的漲墨入書,更見氣息的清純。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林散之借用自己已成風格的草書符號,緣相提煉以至精純,緣相而證真空妙有之境,緣相而顯其高華無染的生命狀態和豐厚的文化修養、藝術修為。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3、衛俊秀,他解決了草書的碑化問題。

衛俊秀作品氣韻高古,筆勢磅礴,或如瀑布飛渡,一瀉千里,或如珠落玉盤,溫婉俊逸。放處不凝滯,收處不佻靡,密處勢盪氣摩,疏處空靈可人。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衛俊秀極為重視臨帖功夫。衛俊秀先生是能代表中國二十世紀書法文化的一位大家,他成功地解決了草書領域碑貼兼容的難題……于右任解決了小草的碑化問題,王蘧常解決了章草的碑化問題,但相對而言,將團團使轉的大草與稜角分明的魏碑相打通遇戛戛乎稱難······衛俊秀一出,此種局面為之一新。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衛俊秀將王鐸,傅山一路狂草與北碑的厚重生拙不著痕迹地,創造性地熔鑄為一體,使奔放的草書多了許多凝重,使舞動的線條增加了幾多力度,其奔放處使人激動,其凝重處讓人流連,所謂端莊雜流利,沉著兼痛快。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4、王蘧常,他解決了草書線條的「澆鑄感」和風格的奇古,他以碑書的質感、篆書的圓轉、等粗的線條寫結構有意繁複冷僻的章草。

王蘧常如黃鐘大呂般的章草在草書史中是絕無僅有的一例,極古質的形貌中含蘊著極新的創造,他以古為新的創造力之大、風格面目之強可與古今大家齊肩而絲毫不顯短薄之態。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王作書是「意在筆後」多一些的,他的線態、結構在其心中「內節奏」、「內結構」的指導下必須時刻進入預定的位置,甚至做到準確的「同軌」,這無疑是一個不太值得稱讚的缺憾。但是線條的「澆鑄感」和風格的奇古迅速填補了這個漏洞。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作為章草,本來他的可變性就很小,平常人往往是「體內求變」——在章草這個書體內部進行改良創變,很少有人能夠跳出來進行「體外求變」——借鑒其他書體養分,在這一點上,王蘧常是震撼古今的大家。

1900年以後,中國草書史上出現的四位特別偉大的書法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