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過去一般滿族家庭都有撣瓶

過去一般滿族家庭都有撣瓶

一般滿族家庭,都會有撣瓶擺在家裡,過去也叫嫁妝瓶,也就是女方陪嫁之物。

最早的記載,據說是明朝,明朝常被蒙古的瓦剌欺負,但明朝人想到中原傳統就是打不過,還要嘴硬的時候,就送女人。這樣就給把有公主名號的女人陸續送給蒙古人,光送人不行,還要給大量的陪嫁,這撣瓶就是陪嫁之一,據說就是從明朝給蒙古送女人開始的。

清朝雍正年間,《陶雅》記載:「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艷奪目」。由此,受宮廷委託,景德鎮御窯在傳承永樂年間景德鎮首次製作的「青花如意抱月瓶」的基礎上,迎來了其顏色的描繪和工藝技術的革新,粉彩鳥紋抱月瓶由此誕生。

鳥紋抱月瓶憑藉喜慶的顏色、吉祥的寓意和高雅的氣質,很快成為公主王子、皇親貴族結婚禮單的新寵。

乾隆時期:達官顯貴婚嫁必備

清代中期的乾隆年間,瓷器儼然已成為達官貴人家女兒風光大嫁的常備嫁妝,多以陪嫁禮品瓷和家庭陳設器的形式出現,是女方經濟財力、社會地位在夫家的延續與展現。

嘉慶以後:尋常百姓家婚嫁必備

清朝晚期以後,瓷器作為嫁妝。開始是在一般旗人間流行,後漢族也開始學習旗人,這樣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但這一習俗主要還是受滿族影響比較的深的北方。

撣瓶成為嫁妝瓶,成為婚嫁民俗、娶妻嫁女的必備之物。嫁妝瓶,又稱撣瓶,一般用來放雞毛撣子,又可作陳設瓷。當時的人們對「嫁妝瓶」非常看重,姑娘出嫁前都要精心挑選,甚至要提前定製,而且必須繪製同一畫面的一對瓶,圖案多寓意吉祥、百年好合。新婚家庭往往把「嫁妝瓶」看作婚姻證物,悉心保存珍惜。

富裕家庭女兒出閣的陪嫁,除了普通百姓人家的嫁妝大瓶外,通常還會有中瓶、小瓶、帽筒、將軍罐、茶葉罐等,盡顯女方的財力。

按大小分可分為300件(60cm左右)、200件(50cm左右)、150件(42cm左右)及100件(高33cm左右)等幾種形式。按色彩分可分為青花、豆青青花、哥釉青花、青花加彩、粉彩、哥釉粉彩等幾種形式。與之相關的成一堂的嫁妝瓷為(從中間往兩邊排列):台鏡或座鐘一隻、一對嫁妝瓶、一對將軍罐、一對花觚、一對帽筒、一對冬瓜罐、一對狀罐。可因需要有所加減,或7件套,5件套等等。

由於其為北方民俗嫁妝,其存世量很大。但經特殊時期。

被銷毀了部分,80——90年代出口賺外匯很多流出國外。其經過幾十年至上百年的使用,完整的相對較少了。收藏價值按畫面來分:人物、山水、動物、花鳥從高到低;按色彩來分:青花加紫、粉彩、青花加白、青花從高到低。但還得考慮年代、畫工等各個方面,粉彩又分為雙面彩、是否名家畫工。瓶子耳朵的形狀 等等方面。成對器物當然要比兩個單只的其收藏價值高。其收藏價值正在逐年提高。

說道撣瓶,還有一類不得不提,就是漿胎撣瓶,也叫瓦胎,因為它的胎子不是瓷胎。是一種泥瓦胎,就像陶器一樣的胎。這種胎粗松,胎圖成灰黑色,燒制溫度低,通常500——600℃的溫度才能燒成。漿胎撣瓶外施有白色化妝土釉面才能變成白色。唐山的漿胎撣瓶無論形制和畫片都模仿景德鎮撣瓶,但是它也有它自己的特點,雖然大多工藝粗糙,但是非常古樸,自然。在2000年時當時漿胎的撣瓶還非常不值錢,但是現在完整或者成對的,畫工好的價格也是當時的十多倍了!這種漿胎撣瓶存在年頭不長,從晚清時期才有,到了民國以後在近代工業影響下,唐山啟新瓷廠、德盛瓷廠及東西缸窯各陶瓷廠先後採用機械設備和新技術。20年代,啟新瓷廠開始生產不施化妝土的白瓷,到了建國以後唐山便不再生產施化妝土的灰胎白瓷了。所以它也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大清朝始祖之謎
朱元璋為何對士大夫當眾脫了褲子打屁股?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