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出乎意料的二戰數據:若法國不供給糧食,約有1/3德軍要餓肚子

出乎意料的二戰數據:若法國不供給糧食,約有1/3德軍要餓肚子

原標題:出乎意料的二戰數據:若法國不供給糧食,約有1/3德軍要餓肚子


1941年6月22日德國不顧跟蘇聯簽有的《蘇德友好條約》,出動兵力數百萬,以坦克為先鋒形成裝甲洪流壓過蘇德邊境,打響了二戰中最慘烈的蘇德戰爭。


中國有句古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即出兵打仗怎樣保證自己的士兵能夠吃飽肚子是個首要問題,有時甚至比士兵手中武器還重要。


德國調動百萬大軍出擊,而當兵的德國人往往都是青壯年,是農業生產的主力軍,簡而言之即德國出兵的大小,是和糧食的產量掛鉤的。


所以當無數的德國人懷著滿腔熱血投入戰場之時,德國本身的糧食產量開始下降。對於這一無奈局面,德國政府計划了用佔領區的戰俘去替換參軍的德國青壯年。


但是戰俘也是要吃東西的,就算給他們最低標準,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因此這種替換的方式,只是放緩了德國缺少糧食的步伐,並未把德國因戰爭深入陷入糧食困境的問題給解決。


因而為能保證德國軍隊不會在戰場上餓肚子,在6月22日進攻日前一個月的5月23日,負責蘇德戰場糧食後勤補給的德國東方事務司,從自身職位掌握的數據總結出了一個給德國軍方的必須完成的任務。


即為以3年為期限,在戰爭開打三年之後,德國軍方在戰場上的糧食補給,必須要在佔領區解決,本土的糧食將僅僅是供給給德國本土的生產者和普通公民。


基於這個大的任務背景,東方事務司給出的具體分配任務是,德國控制下的法國政府提供的糧食,需要養活全德國1/3的德軍,而剩下的2/3則是需要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在內的所謂東方地區提供。


根據這個任務的要求,可見要是沒有法國政府提供的糧食,約有1/3德軍要在戰場上餓肚子,而根據戰爭後期,德國幾乎丟掉所有東方佔領區的歷史事實來推論,戰爭後期法國承擔的軍糧比例將會遠遠超過1/3。

如此一來法國作為德國第一個滅掉的大國,它那塊土地成為支撐德國繼續打仗的「核心」存在之一。



與此同時也正是因為這個任務,德國士兵在戰場上除了要力戰防禦的蘇聯人外,還必須把眼睛盯在食物上,軍隊所接受的任務除了去打仗。


還有就是去佔領區收刮糧食,根據《柏林金融日報》1943年12月2日的報道,德國士兵在被蘇聯猛打到被迫撤退之時,也沒有忘了這個「收刮」使命。


每個戰區都有很大一批列車不是裝士兵撤退,而是擠滿了羊、牛、馬等肉類,他們是德軍撤退前對當地人最後一次無情的掠奪。

有些德國士兵為此開玩笑道,當年斯大林跟我們玩焦土戰略,不給我們留下一粒口糧,如今他們也要「焦土」,不過苦了當地的普通老百姓,一次戰爭被迫接受了「2次焦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77年前的今天,蘇聯在莫斯科反攻,朱可夫一戰成「神」
納粹德國的恐怖生產力,蘇軍兵臨本土,它依舊能重新武裝200萬人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