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後,回老家看望生父,他卻沒能認出我
圖片來自網路,圖文無關
讀者講述,木子李整理
媽媽帶我從老家離開的時候,我才七歲。關於生父的記憶:一張嚴肅的臉,經常醉酒且醉酒後就對媽媽拳打腳踢。
直到有一天,媽媽對我說:強子(我的乳名,化名)呀,媽媽要去很遠的地方工作,且以後的生活很可能會非常辛苦,你是要跟隨媽媽,還是留在爸爸身邊。我當時想也沒想,就說要跟著媽媽。
直到長大後,我才知道,媽媽當時和爸爸離婚了。
在沒有爸爸陪伴的23年時間裡,我和媽媽確實吃了不少苦,慶幸的是,我現在已經大學畢業、結婚生子,且我目前已經是一家效益不錯的民營企業的高管。
前段時間,出差路過生我的地方,就想回去看看。
雖然生我的城市很陌生,但是,曾經生活了七年的家,我依然有些許記憶。
再見到生父的時候,他如是問我:年輕人,你找誰?
我:你的腿怎麼了?(他走路一瘸一拐)
他:二十多年前,醉酒後,和鄰居打架,留下的後遺症。
我:你這些年過的好嗎?
他:如果我兒子現在在身邊,應該和你差不多年紀。
我:我就是你兒子呀。
他:年輕人,別開玩笑,我兒子,我怎麼會不認識?再說,我兒子怎麼會來看我?
當我擼起袖子,讓他看到我胳膊上的那塊胎記時,他已經老淚眾橫。
後來,從他的講述中,我得知:
在我和媽媽離開當天,他醉酒後,和鄰居打架,被鄰居打傷了腿;
在我和媽媽離開後,他就一直過著一個人的生活;
這些年他過的雖然清貧,但是,在我即將要和他做別的時候,他還是用顫抖的雙手,給了我一紙五萬元的存款條,密碼是我生日。
當然,這個錢,我沒有要。不是我不稀罕這份親情,而是覺得他比我更需要錢。
那之後,我經常瞞著媽媽給他打電話。
我知道,我的寬恕,就是他的開心。
編後語:
人活一輩子,就是成長和傳承的過程。行進中,有遺憾,有頓悟,希望也會有更多思考。
只是,面對自己生命中比較重要的父母、愛人、子女,盡量的別去辜負,否則,頓悟的時候,必然是太多遺憾。
當然,當親人有姿態渴望救贖的時候,我們最好能夠放下心中的仇恨,去成全對方的救贖。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TAG:國權演講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