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要能自立 不要等著人家來救度

要能自立 不要等著人家來救度

功德林講十行位「為大施主,凡所有物,悉能惠施,其心平等,無有悔吝,不望果報,不求名稱,不貪利養」,要做到這一點。

他有沒有目的?也有,但是他目的跟我們不一樣,他目的是「但為救護一切眾生,攝受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這是他的目的。為了這個目的,「為學習諸佛本所修行」,他所學的,都是為了救護、攝受、饒益眾生。

你會覺得說,我都欠人家來救護來攝受來饒益了,怎麼去饒益人家?當這樣想的話,就上不了菩薩道,因為你等著被救濟。假如一直想說,我是苦海里的眾生,要人家救濟,那不能學佛。

心境要轉一下,你是一個被動的,不是在生死苦海中漂流流到岸上,才來救濟人家,這個是一個基本前提,一定要弄清楚。

在世間用大腦的是可以這樣想:我現在都快餓死了,我怎麼救人家呢?大腦當然想說:我趕快,有沒有人來救我,沒有人救我,我可以去抗爭;政 /府發太少,我可以去抗議,叫他多發一點。你說那是我們的權利,那去爭吧,只有越爭,煩惱越多。

要把這種觀念改一下,不要以為說社會上是這樣你就這樣,那種觀念根本就是錯誤的觀念。第一個要學佛,要先自立,獨立的立,自己要站的起來,不要等著人家救護你,這是一個覺醒。自己要能夠站起來,才能看清楚;看清楚,才能邁開步伐,獨立生存絕對沒有問題。

現在人麻煩的就是相互依賴,卡住,所以不能夠放開,一放開就倒下去了,這是很可怕的現象。人是彼此相互依賴沒錯,可是彼此都各自獨立。人與人之間,那就好像森林一樣,相互依賴,可是森林裡每一棵樹都是獨立生長的。

生命也一樣,相互之間是互相莊嚴,像個花園,花園裡的每一棵花都是獨立的,它都自己能生長,不是靠著別人生長。每一個人,都應該發起救護眾生的心,互相攝受眾生的心,每一個人都應該發起互相饒益眾生的心。

例如,社會上通通都是窮人,只有你一個富翁,一定慘了;當這個社會上個個都是富翁,你是個窮人,你也富了。假如大家都要依賴的話,那個個都是窮人,沒有富翁。大家都應該想,我們做個平凡人就好,那個平凡人就是偉大;大家都想做英雄,這世間就完蛋了。大家都想當英雄,就互相侵略,互相爭奪,這種觀念絕對不對。

我們常講平常心平常心,真有平常心嗎?不是,我們現在的教育教大家的,講好聽叫英雄心,講得難聽就是強盜心,都是要搶別人,把對方打到,假設別人是壞人。假如大家都是平常心,那人人都是好人。

不要一直有被救護的心,從生命的深層次來看,每個人都發起為眾生設想的心以後,這個社會就不會有人想說我要被救護了。要留意到,眾生是需要被救護的,沒錯,但是只達到他的基本生活條件。

人必須要能自立,是生命的自立,而不是互相依賴。十行講到這個地方,是太廣了,生命一定要有能夠自立自強的這個基礎,生命可貴的價值跟意義是在這個地方,不是等著人家來救度你,這是一個基本認知。

主動積極,然後要去思考周密一點,不是應付一下。在奮鬥的過程里就會發現,會很有意義的,過著很充實的人生。這個是一個前提性的問題!(海雲導師講十行,圓明提綱撮要Ⅲ1-24)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一個女生花一萬塊 挽救了一鷹一人
具足三個條件 才能叫自覺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