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50多位駐華外交官齊聚 探討與華文化經貿對接 天價千年古琴現身安徽「樂博會」

50多位駐華外交官齊聚 探討與華文化經貿對接 天價千年古琴現身安徽「樂博會」

價值連城的宋代古琴、估價上億的義大利Rocca小提琴、明代古箏、張柏年琵琶、巴赫年間的羽管鋼琴……一批稀世珍品12月1日盡數亮相安徽蚌埠。

當天,為期兩天的中國國際樂器交流博覽會(以下簡稱樂博會)暨第二屆商貿與文化交流國際論壇在安徽蚌埠的「湖上升明月」中華古民居博覽園盛大舉行。

這是繼上海「進博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之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再次在中國舉辦的一場世人矚目的國際盛會。「樂博會」是「進博會」的接力和精神延續。

30多個國家的50多名駐華使節,以及來自海內外的30多家商協會代表,相約龍子湖畔,聚焦「一帶一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再度牽手集結。

打破不同國家疆界,讓不同地域的商貿和文化在這裡交融的,此次是音樂。

「音樂是最親切、最生動的語言,它可以突破不同國界、種族甚至人心的樊籬。」活動的主辦方這次以樂器為媒,為來自各國的與會代表獻上了一場令人大開眼界的絲路樂器嘉年華。

1000多年前的古琴長什麼樣?貝多芬聽過的小提琴是什麼音色?估價過億的琴與普通樂器有何不同?

對普通人來說這些好奇的問題,使得本屆「樂博會」變成了一場世界頂級名貴樂器的大PK。

北宋古琴:已有千歲估值過億

據了解,本次「樂博會」參展的「重器」包括一批年代久遠的「伏羲氏」、「神農氏」、「落霞式」等古琴,以及一批歐美文藝復興時期的名貴小提琴、鋼琴等,其中「年齡」最大的超過一千歲,身價最高的逾上億人民幣,這些古老樂器的年齡加起來,比中國5000年的歷史還要長,而價值抵得上半個國家。

在上午的開幕式上,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一把北宋年間製造的古琴,至今已有上千歲,估值過億,為本屆展覽樂器之最。

該琴背刻篆書體「黃淡而印」,琴尾刻「宣統已末秋月,淡而重修」,說明此琴清宣統年間曾被重修,雕刻者為黃淡而。龍池兩旁撰寫精美隸書「我自賞音不問鍾欺 一彈再鼓 結想黃義」。體現出宋琴陶冶性情,抒懷寄情的特點,是宋代古琴文化和美學思想的凝結。

中國知名演奏家趙家珍在中華古民居博覽園成龍環保藝術展示館演奏收藏級古琴。李國慶攝

據主辦方介紹,該宋琴音色古樸,清淡悠遠,哀而不衰,蘊而不濃。長久以來深藏閣中,鮮少露面公共場合,此次博覽會不僅在成龍環保藝術館神秘現身,而且還由當代著名演奏家趙家珍現場彈奏,再現宋代「太古之音」,成為本次博覽會的一大精彩看點。

演奏者趙家珍,其在中國和世界的名氣不在這把古琴之下。趙是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被美國紐約時報評為「世界一流的演奏家」。

三把古琴:驚艷露面各有傳奇

據介紹,古琴至今已有3700多年歷史,和瑟同一時間出現,是中國名仕文化的代表。目前市場上所見最早的古琴製作於唐代,最常見的是明清兩代的古琴,存世的收藏級古琴約2000把。

像宋琴這樣流傳民間的珍品已極為少見。在2003年中國嘉德的春拍會上,一把唐代「九霄環佩」琴曾以346.5萬元創下當時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

此次同宋琴一同參展的還有「伏羲式」、「神農氏」、「落霞式」三把古琴。古人造琴通常根據審美趨向改造琴身樣式,每種樣式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藝術特色和思想內涵,從「仲尼式」、「神農式」、「伏羲式」的聖人造琴到「落霞式」、「蕉葉式」等文人造琴,其背後都有著對應的歷史典故。

「伏羲式」古琴相傳來自伏羲氏制琴的故事,伏羲認為鳳凰是百鳥之王,只在梧桐樹上棲息,因此推斷梧桐是優良的木材,他於是叫人砍來三丈三尺高的梧桐,截成三段,分別象徵天、地和人三才。伏羲式琴造型圓渾古樸,項腰各有半月形彎入,音色寬宏。

「神農氏」古琴則相傳為神農氏所造,式樣古遠,該類琴上部從琴肩部位起彎直接連到琴頭,下部大致在燕足部位起一個彎,非常簡潔。屬於聖人造琴一類。

「落霞式」古琴一名給人浪漫的遐想,相傳古代文人觀賞晚霞之豐富變化,突發靈感,並以此為參照造琴形。落霞式顯著的造型特點是在琴的兩側呈對稱的波狀曲線,琴聲雄渾,適合宏偉的樂曲。

「夢幻之琴」:貝多芬聆聽過的小提琴

12月1日上午,在中華古民居博覽園徐錦江藝術館內,一批歐美名家小提琴的展出同樣引人關注目。這些展品包括1851年Rocca小提琴、F比索羅蒂小提琴、Janosspiegel匈牙利小提琴等。其中以1851年Rocca小提琴最為昂貴。該琴由世界制琴大師Rocca於1851年製作,琴身製作精美,狀態完好,保留了原始的琴頸,指板和配件。制琴家Rocca在製作過程中融入自己的個性,從而誕生了這把百年難得一見的小提琴。

該琴音量宏大,音調平衡,完整,是西方小提琴的最高製作水平的代表。當天上午,來自中央音樂學院的職業音樂家梁大南和洪梅用這把舉世聞名的小提琴演奏了曲目。

此外,在「樂博會」開幕式的音樂會上,觀眾在一飽耳福之際,還欣賞到來自中國一流音樂學府中央音樂學院的一系列「鎮院寶器」,包括明代仲尼式古琴、張柏年琵琶、羽管鋼琴、1714年瓜奈里家族的大提琴、1617年AH阿瑪蒂小提琴等。

在這些「名器」中,張柏年琵琶原為上海名流葉壽臣賜予汪昱庭的稀世之物,其價值非常物所及。羽管鋼琴是巴赫時期的鍵盤樂器,巴赫的絕大部分「鋼琴作品」實際上是為羽管鋼琴創作的。

而1617AH阿瑪蒂小提琴,由義大利制琴大師AH阿瑪蒂兄弟於1617年製作,該琴曾首演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第18號第二首,是為數不多保留下來的貝多芬本人聆聽過的小提琴,近四百年間被提琴界稱為「夢幻之琴」。

另外,在「樂博會」開幕現場,一架通體紅色鋼琴也備受關注。據介紹,這架鋼琴是國際頂級鋼琴品牌施坦威為中國定製,剛從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完成展出,現在已「紮根」樂博會。主辦方認為,這架鋼琴寓意「既是進博會『永不落幕』精神的弘揚,又是其放大溢出效應的延續。」

(文/子燁 圖/問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倫圈 的精彩文章:

黑五還沒完,Dior、Jimmy Choo 1折起!
咖啡師總翻白眼的一萬個理由,看完我還是戒咖啡吧

TAG:英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