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進入倒計時,美俄關係再蒙新陰影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進入倒計時,美俄關係再蒙新陰影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進入倒計時,美俄關係再蒙新陰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2月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出席新聞發布會。 當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布魯塞爾表示,除非俄羅斯恢復全面履行《中導條約》,否則美國將在60天後暫停履行該條約義務。 新華社記者葉平凡攝

今年10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有意退出《中導條約》後,後續具體動作似乎暫無跟進,一時讓人覺得美國是不是在軍控這一問題上又對俄羅斯採取了慣用的「極限施壓」手段,並不會真正退出條約。然而,在APEC會議和G20會議特朗普兩度取消與普京的「會中會」後,美國再次就《中導條約》向俄羅斯發出新的最後通牒。

近日,美國國務卿彭佩奧在比利時參加北約會議時就《中導條約》明確宣布,美國已經發現俄羅斯事實上違反了該條約,破壞了美國國家安全權,並且表示如果60天內俄羅斯不「完全並可核查地」遵守條約,美國將退出該條約。

《中導條約》是冷戰期間美蘇為了維護戰略穩定的產物。1987年12月,美蘇兩國領導人簽署該條約。條約規定,雙方將全部銷毀和徹底禁止射程為500公里至1000公里的中短程導彈及射程為1000公里至5500公里的中程導彈。

值得注意的是,彭佩奧選擇宣布這一決定的時間和地點。這一時間點恰好是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爆發刻赤海峽事件之後。根據2003年俄烏之間的協議,亞速海及其通過刻赤海峽的出海口由兩國共有。這一協議的靈活度很大,兩國船隻都可以穿越該海峽,沒有太多死規定。

然而,克里米亞事件改變了烏克蘭和俄羅斯對亞速海以及刻赤海峽的勢力分布。原先東西大致一半的勢力劃分由於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而改變,亞速海以及刻赤海峽基本由俄羅斯控制。烏克蘭決心製造危機、引發爭議的做法造成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再度緊張,也是推動美國政府選擇此時此刻在《中導條約》問題上對俄發力的一大因素。

美國選擇在北約會議這一多邊場合宣布此事則暗示得到了歐洲盟友的背書。在此之前,當特朗普首次宣布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後,一些歐洲領導人公開批評美國,認為此舉將加大核軍備競賽的風險。此次彭佩奧宣布對俄羅斯60天的期限則似乎得到了歐洲方面的大力支持。由於俄烏最新的衝突事件,歐洲對美國處理《中導條約》的態度發生微妙變化。彭佩奧特意強調美國與北約盟友在此事上「完全團結一致」,美歐均認為必須「阻止俄羅斯繼續違反基本的國際法準則」。

美俄關係未來將更加艱難,因為雙方不僅缺乏合作意願和亮點,還受限於一系列複雜難解的制約因素。

首先,兩國仍然缺乏根本的戰略互信。儘管美俄高層有意推動雙邊關係緩和,但根植於冷戰的互疑猜忌並未得到根本緩解,甚至愈演愈烈。美國去年出爐的《國家安全戰略》、《國防安全》等官方報告將俄羅斯列為「修正主義國家」和「戰略競爭對手」,對俄負面戰略認知毫無改變、戰略打壓態勢絲毫未減。

其次,美俄針對歐洲地區安全的想法南轅北轍。對北約的態度上,特朗普政府經歷初期的含混其詞後已經回歸主流,強調與北約盟友共同應對俄羅斯對地區的「安全威脅」,短期內更不會放棄北約在歐洲安全中的核心地位,與俄羅斯的地區安全訴求不相兼容。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的政策則再度引發美歐疑慮,加劇雙方在地區安全構想上的矛盾與衝突。

最後,美國國內政治仍然掣肘兩國關係改善。當前,指責俄羅斯「干預美國國內選舉」已經成為美國國內兩黨共識和「政治正確」。特別檢察官穆勒關於「通俄門」的調查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一些新證據極有可能浮出水面。中期選舉後,掌握眾議院多數的民主黨人將更有動力發起針對「通俄門」的調查和聽證,以此為抓手挫傷特朗普執政銳氣,增加制衡特朗普的籌碼。

相比緩和對俄關係,特朗普將更重視自己的政治生命。「通俄門」調查徹底撥雲見日前,特朗普政府難以著力推動美俄關係實質性融冰,兩國關係仍將處於「僵而不死」的尷尬狀態。(孫成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周志偉:G20峰會將推動中拉關係健康發展 促進全球經濟回穩
賣家秀堪比「侏羅紀公園」 老外速賣通上買「恐龍」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