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改革開放40年:當年時髦的視聽器材新玩意兒,你還記得幾個?

改革開放40年:當年時髦的視聽器材新玩意兒,你還記得幾個?

(文章來源:兵工科技)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京召開,在這次會議上,黨和國家的基本路線實現根本轉移,從以階級鬥爭為中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制定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改革開放決策深刻改變了此後中國歷史的走向,讓我們從錯誤的道路上重新回歸正軌,實現了突飛猛進的快速發展,時至今天,正如習主席所指出,我們從改革開放當中取得的成就,使中國從未像現在這樣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改革開放的成就,多到說不清,也道不完,我們就從日常生活中一些細枝末節的變化說起吧,譬如,我們平時聽廣播和聽音樂所使用的視聽器材,40年來不斷更新換代,先後出現過很多時髦的新玩意,如果你太年輕,可能很多東西都沒見過。

筆者是七零後,改革開放起步時已能記事,至今記得改革開放前,家裡使用的唯一電子產品,是父親自己組裝的一部收音機,據父親回憶說,那時市面上有一本科普讀物《少年晶體管收音機》,很多人買回這本書然後動手組裝收音機,所使用的零件當中,有一個小玻璃管,學名叫檢波器,裡邊兒有一塊神奇的,像煤渣一樣的礦石和一個探針,再加一個高阻抗耳塞機,一個可變電容,若干導線,漆包線等,把這些材料照著書中講述的原理裝到面板上,再弄一段鐵絲盤個天線,拉到房頂上,經過調試,耳塞機里傳出了聲音,可以收聽廣播了。這個簡陋的廣播是父親在六十年代上中學時組裝的,一直使用到七十年代末。

圖註:上世紀60年代普通人自己動手組裝的收音機

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初期,市面上出現卡式收錄機,一開始是單卡的,後來有了雙卡收錄機,一部電器可以聽廣播,也可以聽磁帶播放流行音樂,一物兩用,讓當時的人們感到非常新奇,誰家結婚,能有一樣這樣的家當,擺在家裡最顯眼的桌面位置上,很是光彩。

圖註:充滿懷舊氣息的錄音機,是上世紀80年代青年人最喜愛的娛樂工具

到了90年代,隨身聽問世並開始流行,最知名的兩個品牌,一個是愛華,一個是索尼,1996年筆者考上西北大學,父親買了一部小巧的愛華隨身聽送給我,作為平時聽英語磁帶和休閑娛樂之用,當時普通人的月工資也就是四五百塊,而一部隨身聽大概值一兩百塊,價格不菲,宿舍里誰的隨身聽丟了,足以讓人沮喪好一陣子。

圖注:上世紀90年代,大學生幾乎人手一部隨身聽,兼做休閑娛樂和學英語的工具

進入2000年後,比隨身聽更小的MP3橫空出世,隨身聽有兵乓求拍那麼大,需要插放磁帶,而MP3隻有大拇指般大小,無需藉助磁帶就能播放海量音樂,功能效用比隨身聽強太多,一時間滿大街青年男女都是一副帶著耳機聽MP3的悠閑模樣。

圖註:小巧的MP3

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很快,過去十年換一代,如今各領風騷三五年,眼下,大家還是喜歡聽廣播,聽音樂,看電影,看電視,但MP3卻早已絕跡,人們通過一部小巧的智能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滿足聽和看的所有娛樂功能,看上去,似乎已經達到了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程度了,讓人簡直不敢想像,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未來視聽器材還會玩出怎樣的新花樣!

圖註:如今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同時滿足聽歌看電視玩遊戲等各種娛樂功能,代表了人類視聽技術發展的極大成就

圖註:攜帶型視聽器材需要一部高質量的耳機,圖為一款時尚酷炫的子彈造型耳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工科技 的精彩文章:

火箭炮升級能發射導彈後,還有必要保留火箭彈嗎?
大老爺們給自己花個錢,咋就這麼難?

TAG:兵工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