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基因修改:不可阻擋的外部進化!

基因修改:不可阻擋的外部進化!

關鍵字:基因編輯

基因編輯嬰兒的出生,激起了全球輿論與科學共同體的一致批評。此次人體實驗具體到兩個嬰兒身上,無創新、風險大,收益小,毫無必要,當然是錯的。實際上,這次試驗引發的軒然大波,與其說是基於技術思考,不如說是基於社會原因。

正如現代生物學領域最重的意見領袖喬治.丘奇表示:圍繞賀建奎的批評有點過度狂熱,「我覺得有義務保持平衡」。所以當該事件正在逐漸從輿論熱點上退下來的時候,不妨進行一些事件之外的冷思考。

污染人類基因池?

如果說國外的質疑與批評的聲音幾乎都來自於科學界的話,那麼在中國國內,似乎變成了一個大眾議題。從科學問題變為社會問題,源於大眾的恐慌。

實際上,包括一些專業人士的批評,都顯得有點過於政治正確化,而失去了常識。比如說,此次試驗會污染人類基因池。

其實,這不過是一個簡單的算術。基因不是病毒,不可能通過空氣、接吻、體液傳播,其在種群中傳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假設這兩個嬰兒都在30歲的時候各自生育2個孩子,在按照這個速度繁衍下去,那麼,90年後,全世界攜帶經過改造基因,並且活著的人,最多也就不到30個。

如果把時間拉得更長呢?科學家曾對世界不同地區和民族的女性進行線粒體DNA調查,確定現代人的線粒體來自於約15萬年前的一位女性,這位母系祖先被稱為「線粒體夏娃」。同樣的,通過比較各個個體之間Y染色體序列的差異,科學家也計算出現在所有人的Y染色體都來自大約6萬年前的一名男性,他被稱為「Y染色體亞當」。

這就意味著,基因傳播到整個人群,花了6萬年到15萬年的時間。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基於當時人類數量較小,基因擴散到整個人群相對較快。在現在的人口基數的前提下,露露和娜娜的基因要擴散到全人類,時間會長很多。

這還是基因擴散的理論上的最快速度,實際上,不但中國的生育率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而且,如果基因引發了不利的性狀,比如早夭、智力低下,甚至會自行消散。這本身就是大自然處理變異的成熟機制。大自然沒有那麼脆弱。異形、弗蘭肯斯坦式的怪物、或者基因優良的「非人」等等,都是文藝式的抒情。

實際上,某種程度上人類的基因一直處於這種不自然的過程中。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出生。當時,許多人擔心她長成一名「畸形怪物」,甚至可能無法生育。現在全球已有500萬試管嬰兒降臨人世,全球試管嬰兒數量「呈指數式遞增」。

試管嬰兒本就是極不自然的,沒有經過數億年形成的自然選擇機制。有研究認為,試管嬰兒有統計上明顯的差異。試管嬰兒患有先天性缺陷的比例比普通嬰兒高,患心理疾病尤其是自閉症的可能性也較大。至於這種癥狀是否會遺傳下去,還沒有相關研究。

如果有,在短時期內,這些性狀就可能擴散到整個人類。現在,試管嬰兒的數量是500萬,那麼理論上,在更短的時間內,全人類都會變成被人工操作改變過受精過程的人的後代。不過人們並不大擔心這個危險。

這种放心是有道理的。一種危險的速度與後果是相關的。巨大的危害總是迫切的,因為速度讓人猝不及防,後果才不可挽回,而潛移默化的危害,總是能夠解決的,因此相對威脅也不大。

那種潛伏上萬年,幾十萬年,然後突然在短短一年內爆發,毀滅人類的基因危險,只是一種臆想。更何況,人類的技術在不斷發展,可以通過檢測、優生、絕育、或者進一步的編輯完善基因,阻斷有害基因的傳播。

所以,大可不必擔心,新事物即使有問題,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的幫助下,人類總有辦法解決。試管嬰兒不需要標註,編輯基因的風險比試管嬰兒更大,但在漫長的時間面前,這個風險並不算很大。

外部進化

著名的桑德爾教授在《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一書中給出了這樣一個例子。一對耳聾女同性戀,她們認為耳聾是一種文化認同,生活方式,是完美的。

所以,他們給孩子基因設計,找到一個家族五代都有聾子的精子捐獻者,生下了一個聾啞的孩子。桑德爾在書中隱約展示著他的觀點:反對完美。即完美是相對的,科技破壞了人。

不過,桑德爾錯了。人的能力的完善性,不是一個相對概念,而是有著絕對的指標。

不妨從生命的發源說起。在原始地球的環境中,閃電使得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地球上發展出一段漫長的自組織過程。

所謂自組織,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統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種規則,各盡其責而又協調地自動地形成有序結構,就是自組織。

從系統論的觀點來說,「自組織」是指一個系統在內在機制的驅動下,自行從簡單向複雜、從粗糙向細緻方向發展,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複雜度和精細度的過程;

從熱力學的觀點來說,「自組織」是指一個系統通過與外界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而不斷地降低自身的熵含量,提高其有序度的過程;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說,「自組織」是指一個系統在「遺傳」、「變異」和「優勝劣汰」機制的作用下,其組織結構和運行模式不斷地自我完善,從而不斷提高其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的過程。

生命,是自然在熵增的熱力學洪流的沖刷中,用自組織的方法建立的一座精巧的、脆弱的小塔。這座小塔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值得讚歎的、美好的。

這是人類社會的最根本原理與過程。然而,這個過程太慢、代價太大。

在漫長的進化中,病毒和宿主都在進化,病毒威力變小,不在立刻殺死宿主,而宿主的免疫系統也逐漸變得能適應病毒。

比如,一部人感染肝炎病毒後能夠自愈,而早在2007年,科學家就發現那些擁有HLA-B07和HLA-B14基因的人更有可能在埃博拉病毒的侵襲中活下來。但是,這個過程是以無數死亡、自然選擇為代價的。

人類顯然不會滿足這個過程,於是發明了抗生素、疫苗,於是,原本需要幾十萬年、以無數人死亡為代價,才能獲得的免疫能力,人類能夠在短短數十年內就獲得。這是發生在身體之外的「外部進化」。

自組織過程,是朝著低熵、高能量、高精度發展的。這個過程會出現智能。智能到一定程度,就會幹涉進化,導致「外部進化」。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更低的熵,更高的精度。

所以,超越一定階段之後,智能才是保證生命本質的最重要手段。DNA、蛋白質變得不再是第一位的。人有了智能,進化就不必僅僅依靠自然選擇。不必再等待幾十萬年,在累累白骨得進化淘汰之後,才獲得抵抗某種病毒的能力。

在2015年12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基因編輯峰會期間,哈佛大學遺傳學家Dan MacArthur在推特上寫道,「預測:我的孫子將會是進行過胚胎篩查和生殖系編輯的。這不會『改變人類的定義』,而是像接種疫苗一樣。

外部進化雖然發生在身體之外,卻符合基因的本質。

這兩年,流行一本叫做《自私的基因》的書,我大概翻看了一遍。不過,在這一波爭論中,卻鮮有人提及,但如果把人的本質從基因的層面去看,就不難發現,用智能改造基因,符合基因進化的方向,也即自組織的熱力學方向:低熵、高能量、高精度。

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本質不重要,基因的本質與動機才是更重要的。

在人類社會中,人的生理性,像一條暗河,平時不為人所察覺,但它無比強大,無比長久,人類文明的文化、傳統、習俗、法律、道德、看似厚重、悠久、強大,卻並不能與之抗衡,因為這些東西本身,就是人的生理性在不同層面、不同邏輯層次上的映射。

往往因為這種邏輯層次太多,人們反而忘記了最為根本的東西,以為思想、觀念是完全獨立的,甚至想反過來無視人的生理性本身。而在生理性之下,則是基因擴張自己、完善自己的不可阻擋的熵減之路。凡是與此相悖的,那怕再神聖、再悠久的東西,也會弱化、變遷。

所以,進化導致的智能,必然會反過來影響基因,但這仍然是基因本性的體現。這個動機,比倫理更基礎,一定會大於倫理。至於受精卵的自主性、人的平等,讓一個人立刻死亡,還是帶著殘疾繼續生活50年,這些形而上的角度,註定不能阻擋基因的本性。所以只要改造基因是安全的,那麼一定是不可阻擋的。

這個誘惑,發端於基因的本性,表現為個體自利動機,並最終使得整個社會,乃至人類文明,都無法拒絕。

中產自利、基因本性與馬太效應

這也正是此次試驗引發的一個更深遠的憂慮,即通過改變基因,改良後代的技術,會導致階層間的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或許在未來,這樣的對話可能就會出現在中產媽媽的聚會上。

——我家娃花了50萬,智商做到130,現在孩子才3歲,就認識3000個字,會做3位數乘法了。

——你做的真便宜啊,我家孩子,其實我就想放養了,自然人,但他爸說不行,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花了80萬,智商做到了150。現在比你家孩子大一歲,我們正在犯愁給他報哪所高中。

——你們都是牛蛙,我家是雞娃,不過,你們光做智商不行的,我們加了鋼琴才藝的。你知道嗎,這樣孩子的手指會比沒做的長5毫米。更有利於彈琴。

——彈鋼琴好啊,閒情逸緻,我們就不行了,孩子命苦,得繼續奮鬥,要想成功,得加外向性格。這個性格啊,並非單一基因決定,除了多個基因調控,還要建立基因的網路機制,得到日本去做,200萬,沒辦法,這錢也得花啊。

——成功外向就夠了?不行的,還要加進取型人格,這個要做8個基因點位,外加網路調控,我們選了男孩,睾丸酮分泌翻倍,這叫領導型人格,充滿進取心,進攻性。這個只有瑞士的Gattaca研究院才能做,一般不對外,得皇族、五代才能做。我們家老爺子找的關係。

這一幕會出現嗎?基因改造,有錢的人,能夠通過錢去改造自己的後代,形成馬太效應?然後,階層不止固化,而是徹底被焊死?但是換一個角度想,這一切不是正在發生著的事嗎?人們對階層固化的擔心,並未阻止全球各國向著階層固化的方向發展。

無法拒絕源於個體自利。現在的中產,花費無數心血教導孩子,如果需要他們拿出50萬,就能安全的得到一個學霸,誰能拒絕?當有人去做了,那麼人人都不得不去做。這種困境發生在學區房,也就一定會發生在基因改造。

個體自利,無非是基因在個體理性層面的體現。那麼,從這個角度,無法拒絕基因改造,本身就是基因的本性,是進化的一部分。

不過,也不必太過於擔心。

首先,改造基因,未必和電子產品一樣,富人先享受。這是因為基因是非常複雜的,沒人能保證效果。即便投入實際使用,最初的產品必然也是充滿風險的,只有那些甘願冒風險的人,才能從中獲得提升下一代智商、體力、性格的好處。更甘願冒風險的人,往往因為他們的成本小,說白了,往往處於社會底層。

更重要的還是,人是複雜的動物,而人組成的社會則更是複雜。智商並不決定一切,還需要情商、毅力、性格。就算性格可以通過基因來調控,也更加複雜,更不可控。與後天因素有關。更微妙的是,性格無法有一個絕對量的優劣。進取心過頭,就變為功利;專註過頭,就變為固執;毅力過頭,可能就成為偏執。如此過猶不及。

那麼,沒有絕對量,就無法進行數量上的精確調試。哪怕是一個精心製造出來的人,相對於一個自然出生的人,在性格上也無法形成肯定的,絕對的優勢。那麼,在社會一輪一輪的大浪淘沙中,強者就無法利用自己的財富優勢,形成馬太效應。

智商,以及更重要的性格、情商這些東西,都是人類在群居生活中發展出來的才能,需要不斷與群體互動,自我調適,才能成就一個人。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那麼,到以人類現有的技術來看,自然賦予人類的包括智力、性格在內的智能,仍然會驅動社會發展,驅動階層變遷。依靠技術來實現反烏托邦的將來,在可見的將來,仍不可能。

不過,還存在另一方面的危險,那就是對所有人進行反向操作,比如通過普遍性的、強制的基因操作增加服從性。比如,在新版的《超人:鋼鐵之軀》中,氪星球實行的就是通過定製基因實現決定嬰兒一生的職業,做農民、做工人的、做軍人的、做科學家的,基因都各不相同。

不過,這也並不容易。因為自然懷孕與分娩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在強制力之外生下一個自然人,仍然是容易的。在電影中,超人就是其父母偷偷生下的多年來氪星球的第一個未經修改基因的自然人。

針對這種情況,還有更深層次的邏輯上的出路,那就是外部進化,並非僅僅是改造基因。需要指出的是,另一種形式的外部進化是道德、習俗。它們產生於智能,在本能、甚至個體理性之上,調整著社會關係,推動文明順著更有序、更高能級的熱力學箭頭的方向發展。所以也是一種外部進化的方式。

這就意味著,當進化進入到依靠智能推動外部進化的時候,基因的自私性也會被智能所影響。簡單的說,當智能能修改基因的時候,智能必然也有是有價值觀的。

最近看過一個演講,一位專家的研究結果顯示,東亞人比歐美人更加聰明。有人提問,為什麼反而歐美人有更傑出的科學與創新成。這位專家認為,這是因為歐美人更高的睾丸酮導致了更低的服從性,從而促進了創新活動。

所以,對多樣性的尊重,對個體的尊重,本身也是符合進化的箭頭的。這些價值觀出現在智能之後,從文明的發展歷史看,促進了文明的發展,在未來,也一定會被納入到智能的價值觀之中。

中國道路

健康、更強壯、更聰明,長壽、乃至永生,是人類的終極追求。自古以來,就不乏追求仙丹靈方的帝王,但始終只能望著那道不可逾越的高牆哀嘆。如今,站在當下的時代,技術已經把城門拉開了一道縫隙,誘惑如此之大,很多人會窮盡自己的力量去把這扇門拉得更開。從這個角度,生物技術就是這個時代的仙丹靈方。

在劉慈欣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中,狂人維德為了人類的生存,喊出「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在中國這樣一個鄙視程心這樣的白左聖母的國家中,很多人對此深以為然,但是,如今面對一個人被改變基因,卻又在強調維護人類基因的純潔性,人的純潔性,以及人性的純潔性。其實,這不過是轉基因恐慌之下的假象。

國外對於克隆、基因研究的謹慎性,源於在宗教的影響下,人性是相對於神性而存在的,作為受造之物的人性,是相對與神性而存在的,有著神聖性。但是,在一個無神論國家中,沒有了神性,所謂人性,不過也是碳氫氧氮的構造之物。那麼,阻止改造基因的研究,就缺了一個最主要的思想禁忌,是否打破,只有一寸之隔。就如被用來形容強制引產的一句話:「死亡和生存之間,只有一英寸」。的確,中國告別這個階段並不久,關於人性倫理的話題,似乎還很奢侈。

在中國,倫理問題僅僅源於技術不確定性,並不存在人的神聖性等問題,所以,一旦技術不確定性被克服。基因層面對人的改造一定會迅速發展。

其一,相對於西方發達國家,宗教對生物技術的限制,中國是一個無神論國家;

其二、中國不同於西方的社會階層、政治結構,對於生物技術發展的推動力更大;

其三,普通的中國人,相對而言,更缺乏通過輿論去制約技術的能力。

那麼,在這個三個方面的因素總用下,中國必然在生物技術方面,會率先出現「突破」。

「傳播知識價值,倡導獨立思考!」

微信公號:價值世界

網站名稱:價值中國

全站精華搜索: 數百萬篇極具價值的經濟/商業/金融/文化類文章期待對話。微信公號中,輸入您感興趣的任意「關鍵字」,可搜索精彩的專家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價值中國 的精彩文章:

TAG: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