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世界大戰的陰影再次降臨?禍根早在4年前的那個小半島上就埋下了

世界大戰的陰影再次降臨?禍根早在4年前的那個小半島上就埋下了

在26日召開的聯合國安理會上,烏克蘭常駐聯合國代表已提議加大對俄制裁力度,並稱烏方已經做好準備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實施自衛權。

起因是25日上午,由烏克蘭海軍2艘炮艇和一艘拖船組成的船隊,駛入俄羅斯在黑海的臨時封閉海域,試圖通過刻赤海峽大橋從黑海進入亞速海。

俄羅斯海警艦艇進行強力阻攔,撞擊烏海軍拖船,並動用武器向其中一艘烏海軍炮艇開火。

俄烏關係再次緊張,北約和歐盟自然站到了烏克蘭一方。

一時間,俄烏似乎走向了戰爭的邊緣……


1

一次波及大西洋兩岸的擦槍走火

世界大戰的陰影再次降臨?禍根早在4年前的那個小半島上就埋下了

俄烏艦隻刻赤海峽對峙(圖片來源:俄羅斯「新知識」網站)

當地時間11月25日上午,由烏克蘭海軍2艘炮艇和一艘拖船組成的船隊,駛入俄羅斯在黑海的臨時封閉海域,試圖通過刻赤海峽大橋從黑海進入亞速海。

世界大戰的陰影再次降臨?禍根早在4年前的那個小半島上就埋下了

俄烏船隻刻赤海峽衝突(圖片來源:俄羅斯新聞台新聞網)

俄羅斯海警艦艇進行強力阻攔,撞擊烏海軍拖船,並動用武器向其中一艘烏海軍炮艇開火。

世界大戰的陰影再次降臨?禍根早在4年前的那個小半島上就埋下了

俄羅斯封鎖刻赤海峽並派遣軍機(圖片來源:俄羅斯衛星網)

其間,還有另外2艘烏海軍艦艇快速從烏克蘭亞速海北岸港口別爾江斯克向刻赤海峽方向出發。當天,俄羅斯暫時封閉了刻赤海峽,並動用兩架俄武裝部隊的攻擊直升機支援,特種部隊登上烏克蘭海軍船隻。

整個對峙過程長達10多個小時,共造成6人受傷,烏海軍3艘船隻、23名烏克蘭水手被俄方扣留。

隨後,一次艦隻衝突迅速演變為一起波及大西洋兩岸的國際政治事件。

烏克蘭反應激烈

世界大戰的陰影再次降臨?禍根早在4年前的那個小半島上就埋下了

懸掛俄外交牌照的汽車在烏克蘭被燒毀

(圖片來源:路透社)

衝突發生後,烏克蘭國內的抗議者包圍了俄羅斯駐烏克蘭的外交機構,一輛懸掛俄羅斯外交牌照的汽車被燒毀。

11月26日晚,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下令烏克蘭武裝部隊和烏克蘭安全局全面警戒,全國戒嚴時間為60天。

自2014年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之後,這是烏克蘭第一次宣布過進入「戰時狀態」。

俄羅斯相對克制

俄方雖然在衝突中撞擊並開火,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其態度還是比較謹慎和剋制。

面對自己堅信的來自對方「蓄意的挑釁」,俄方沒有擊沉敵艦,而僅僅是實施扣押,將衝突控制在一定程度和範圍以內,目的在於避免局勢升級。

俄羅斯要求聯合國安理會26號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亞速海局勢。

北約與歐盟偏向烏克蘭

北約聲稱「完全支持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包括其領海的航行權」,並呼籲俄羅斯不要阻止烏克蘭船艦進入其在亞速海的港口。

歐盟外交部門呼籲俄羅斯恢復刻赤海峽通行自由並減少緊張程度,敦促各方以最大的限度克制行動確保勢態不會升級。

2

爭奪目標,還是克里米亞

實際上,無論是扣船事件、亞速海軍事演習還是本次俄烏刻赤海峽衝突,本質上還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之爭。

謀求出海口、構建緩衝帶、注重空間安全是俄羅斯地緣政治思想的主導理念,事關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從古至今俄羅斯都是不惜以武力來捍衛。

克里米亞是俄羅斯帝國夢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17世紀以來,為將克里米亞半島併入俄版圖,沙俄同土耳其進行了9次戰爭,為爭奪它付出了很大代價。18世紀中期以來,克里米亞一直隸屬俄羅斯。

在強盛的蘇聯時期,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俄羅斯人並未覺得失去了克里米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才意識到,克里米亞將永遠劃歸烏克蘭所有,感到非常惋惜。

於是,俄國內收回克里米亞的呼聲絡繹不絕。

2013年11月底,烏克蘭危機爆發。次年2月末,亞努科維奇失去了對烏克蘭的掌控並逃離,親西方的政黨掌權。至此,烏克蘭導向西方的趨勢日漸明顯,俄已難以扭轉乾坤。

當烏新政府與俄漸行漸遠之時,克里米亞等地卻出現了截然相反的趨勢——當地居民要求加入俄羅斯的呼聲越來越高,民眾要求舉行全民公投決定克里米亞的歸屬。

經過審慎研究,普京毅然決定不惜使用武力支持克里米亞入俄。

2014年2月27日,沒有任何俄軍標誌、被西方媒體稱為「小綠人」的俄羅斯特種部隊閃電式地佔領克里米亞的重要軍事設施和戰略重地,俄軍幾乎兵不血刃、不費一槍一彈拿下了克里米亞。

3月16日,克里米亞公投順利舉行,結果96.77%的選民贊成克里米亞入俄。

21日,普京簽署總統法令,宣布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

然而,烏克蘭不承認克里米亞公投結果。

在烏克蘭倒向西方和北約後,俄羅斯與西方的緩衝地帶驟減,地緣壓力劇增,克里米亞、刻赤海峽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今年5月,俄羅斯今年還修通了橫跨刻赤海峽的「克里米亞大橋」,打通了內陸與克里米亞的陸路通道。

3

烏克蘭為何敢於頻繁橫挑強鄰?

不僅這一次,近期,烏克蘭在黑海-亞速海區域對俄羅斯頻頻作出挑釁行為。

僅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烏克蘭就先後舉行了數次軍演,且重點就在亞速海區域,如亞速海岸防軍演、亞速海軍演。

烏克蘭海軍船隻試圖通過刻赤海峽,也並非第一次!

今年9月23日下午,兩艘烏海軍軍艦——頓巴斯號搜救船和科列茨號拖船曾「堂而皇之」開進了刻赤海峽。在通過海峽時,兩艦上的所有水兵都進入了戰鬥位置,甚至專門派遣了兩個全副武裝的士兵站在船上的顯眼位置。

這一舉動引起了俄羅斯海警的高度緊張,但是,俄方未予阻攔。

這一次,烏克蘭想故伎重演,卻被俄羅斯狠狠教訓了一頓。

不僅如此,此前烏克蘭還多次扣押俄羅斯的船隻。

今年3月,烏克蘭在亞速海距烏方岸邊15海里處扣留了一艘懸掛俄羅斯國旗的漁船和10名俄羅斯船員。

11月9日,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一項法案,該法案允許烏克蘭政府將其控制的海域向黑海延伸12海里,以打擊日益泛濫的走私貿易。

分析認為,基輔的這條法案其實針對的就是俄羅斯。

同月15日,烏方在亞速海再次扣押了15艘外國漁船,其中多數也是俄羅斯漁船。

俄羅斯開始加緊在黑海-亞速海的軍事活動,並隨時準備封鎖刻赤海峽。

21日,烏克蘭國家邊防局再次指責俄羅斯試圖封鎖刻赤海峽,阻礙各國船隻前往烏克蘭的亞速海港口。

實際上,烏克蘭這種挑釁行為,既有軍事和國內政治的考量,又不乏外交方面的盤算。

首先,烏海軍船隻通過刻赤海峽從敖德薩前往頓涅茨克的港口對於烏克蘭具有重要軍事意義。

刻赤海峽是聯通黑海和亞速海的唯一海上通道,軍事戰略意義重要。

烏海軍船隻若能保持此通道暢通,無疑有助於增強對烏克蘭東部地區的軍事存在。

其次,距離明年3月的烏克蘭總統大選只有4個多月的時間,而現任總統波羅申科民意支持率低迷。

最新民調顯示,波羅申科的支持率只有7.8%,而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則以18.5%的支持率領先。在此背景下,波羅申科鋌而走險,試圖通過外交事件刺激國內政治。

四年前,他就曾憑藉基輔「廣場革命」,利用國內民眾反俄情緒,成功問鼎總統寶座。

四年後的今天,他似乎意圖再次故伎重演,通過再次調動反俄情緒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在於己不利情況下實現「逆襲」。

在波羅申科看來,「戰時狀態」更有利於開展自己的競選活動。

第三,2014年,俄烏因克里米亞入俄事件而「兄弟鬩牆」,烏克蘭雖然沒有實力通過武力奪回克里米亞,但並不甘心就此罷手,一直想把克里米亞問題國際化。

烏克蘭試圖強行通過刻赤海峽是針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實際控制權進行的反擊——

此次俄烏艦隻衝突迅速演變為一起波及大西洋兩岸的外交事件,也是因為烏克蘭打出「悲情牌」以博取西方的支持,煽動西方的反俄情緒,試圖通過藉助西方和北約的力量反制俄羅斯。

4

俄羅斯為何選在此時出手還擊?

近年來,俄羅斯的周邊一直是風起雲湧、硝煙瀰漫:

北約在俄周邊不停地調配軍力、大搞演習,如南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就密集地與北約進行聯合軍演;

美國等與俄羅斯在中東不停進行拉鋸戰,在對敘利亞及中東的軍事影響力等方面,俄羅斯並非高枕無憂;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不僅從多個層面對俄羅斯實施戰略圍堵,更是對烏克蘭極盡拉攏之能事。

今年7月,美國直接向烏克蘭援助2億美元助其提高防務能力。

而烏克蘭早就有意要加入北約,如果真的加入,就相當於把北約的炮口架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

況且,由於克里米亞事件,烏克蘭民眾反俄情緒已被激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不宜過度刺激烏克蘭,給自己添堵,因此,一直以來,對烏克蘭採取又打又拉、避免完全失控的策略。

換言之,為了避免再生事端,俄羅斯保持著相對克制的態勢。

然而,烏克蘭近期頻頻出手、躍躍欲試的反俄動作,使俄方認為到了該「施以顏色」的時候——

如果讓其覺得俄羅斯還能夠繼續忍氣吞聲,那麼烏克蘭有可能繼續膨脹而變本加厲,俄方在戰術上就將更加被動。

衝突發生後,克里米亞領導人表達的意思很清楚:

烏克蘭的這些行為「只會使烏克蘭的利益受損,烏克蘭已經在咀嚼海盜般扣押俄羅斯漁船『諾德』號所帶來的苦果。」

烏克蘭試圖通過強行通過刻赤海峽來對抗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控制權,顯然觸犯了俄羅斯的重大利益,俄羅斯以有所克制的小小動武行為予以反擊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內。

此外,俄羅斯還希望通過此次事件敲山震虎,展現俄方的強硬立場,藉機敲打一下烏克蘭背後的北約甚至美國。

要知道,今年10月,烏克蘭和北約舉行了大規模的空軍演習。為震懾俄羅斯,北約在北極地區舉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美國航母時隔30年首次進入北極水域。

不少俄羅斯媒體紛紛挖掘此次衝突事件背後的西方因素,就連克里米亞當局也公開指責烏克蘭此舉是西方挑唆。

誠然,美歐對烏克蘭的支持、對俄烏關係的分化,與俄烏兩國關係走到現在這種地步有很大關係。

然而,現在除了烏克蘭當局與北約,其他各方很難拿到西方是否參與的有力證明。

5

此事會全面引爆俄烏衝突嗎?

從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較低。

克里米亞事件發生以來,烏克蘭危機遲遲未解,經過這麼多年,西方國家以及當事國本身對俄烏僵局都形成了適應性,俄烏矛盾已成為兩國之間潰瘍,間歇性在國際範圍內發作,涉事各方的態度基本都是相對穩定的。

從烏克蘭方面來看,由於與俄羅斯海軍實力對比懸殊,烏方不敢輕舉妄動。

俄海軍現役人員約有2.3萬人,各型艦艇90餘艘、飛機約50架,雖然比起蘇聯時期已大不如前,但是,與烏克蘭海軍一較高下,還是綽綽有餘的。

因此,11月25日,在緊急召開的國家安全與防禦委員會會議上,波羅申科宣布烏克蘭進入為期60天的「戰時狀態」。

同時,他還聲明了「三不方針」:

不採取進攻性行動,宣布進入戰時狀態只是為了防禦外敵侵略;

不影響頓巴斯戰局,遵守烏東相關停火協議;

不取消明年的大選。

世界大戰的陰影再次降臨?禍根早在4年前的那個小半島上就埋下了

波羅申科緊急召開國家安全與防禦委員會會議(圖片來源:路透社)

由此可見,波羅申科並不想讓衝突進一步升級,在受到俄羅斯的教訓後也不太可能對俄進一步採取過激行動。

站在俄羅斯的角度,雖然俄烏僵局損害了俄的整體戰略利益,但是,想在不承擔巨大成本的情況下單方面改變現有格局,暫時也無能為力。

況且,俄羅斯是刻赤海峽的實際控制方,並且已經出手教訓了烏克蘭,所以,沒有進一步激化衝突的必要。

加之,俄羅斯一直存在與西方改善關係的意願,G20峰會在即,俄羅斯希望推動普京與特朗普的會面,在此時間節點,俄羅斯自然不會貿然採取行動激化矛盾。

實際上,北約也很難實質性幫助烏克蘭。

烏克蘭並非北約國家,北約只能對烏克蘭提供有限的支持。並且,目前的國際戰略博弈重點仍在中東地區,北約尚不至於為了烏克蘭而與俄羅斯直接對抗。

烏克蘭完全倒向西方、全面激化美歐與俄羅斯的矛盾,未必是美歐共同且穩定的願望——

從現狀來看,烏克蘭作為西方與俄羅斯的中間地帶最符合西方的利益。

在沒有北約實質參與情況下,烏克蘭與俄羅斯升級衝突,無異於以卵擊石。

所以,從三方的情況來看,此次衝突不太可能升級為戰爭。

當然,這一事件的風波或許沒那麼快就會過去,在26日召開的聯合國安理會上,烏克蘭常駐聯合國代表已提議加大對俄制裁力度,並稱烏方已經做好準備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實施自衛權。預計未來俄烏雙方將會繼續發生齟齬,西方也很有可能因為此次衝突事件聯合起來對俄羅斯施加新的制裁,或者延長、加重對俄羅斯已有的制裁。

俄羅斯做好準備了嗎?

在應對烏克蘭危機、敘利亞危機的漫長曆練中,俄羅斯已積累了豐富的包括綜合運用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各種手段在內的混合戰的鬥爭經驗,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應對機制,想必未來應對西方可能發起的刁難與打壓還能夠駕輕就熟。

延伸閱讀:

歐盟與俄羅斯關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世界大戰的陰影再次降臨?禍根早在4年前的那個小半島上就埋下了

1

歐俄關係起伏不定

從地緣上看,歐盟和俄羅斯作為歐洲兩大政治力量,雙方保持正常的合作關係,不僅關係到整個歐洲的安全穩定,也有利於歐洲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歐俄和則兩利,斗則兩敗,這本應是雙方的基本共識。

然而,今年以來,歐盟與俄羅斯關係跌宕起伏,變化令人眼花繚亂。

3月,發生俄前特工斯克里帕爾在英國的化學毒劑「中毒」案,歐盟、英國和俄羅斯鬧得不可開交,導致互驅大批外交官事件,使本已緊張的歐俄關係雪上加霜;

5月,「中毒」事件餘波未了轉機乍現,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相繼訪俄,與俄總統普京會談,歐俄關係顯露緩和跡象;

6月,關係尚未「解凍」,歐盟宣布繼續延長對俄制裁;

10月,雙方關係再起波瀾,英國、德國和荷蘭等國群起圍攻俄「實施網路攻擊」,俄方強烈否認,稱這些「毫無根據的指控」,意在「讓俄羅斯與西方國家敵對」;

與此同時,北約與俄軍事對峙加劇,互為假想敵的大規模軍演連續上演……

歐俄關係發展實在是撲朔迷離,難以捉摸。歐俄領導人一直在試圖尋求改善緊張關係的途徑,但每次努力都收效甚微,未能找到相互妥協的利益契合點。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10月5日在奧地利議會演講時,呼籲歐盟與俄羅斯這個「龐大鄰居」展開對話,「與俄羅斯一起構建歐洲安全架構」,再次表達與俄緩和關係的意願。

歐俄關係如此起伏不定,持續緊張的癥結究竟何在?

這是個敏感而複雜的問題,要從歐洲地緣政治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歐美俄是如何在歐洲進行地緣政治博弈中尋找答案。

2

由熱到冷的轉折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歐俄關係鬧到今天如此緊張的地步,並非偶然。它是歐洲地緣形勢變化中,雙方利益發生碰撞,導致衝突的必然結果。

實際上,歐俄關係經歷了一個由「熱戀」到「分手」,最後發展到對立的過程。

冷戰結束之初,俄羅斯將西方視作「天然盟友」,採取投靠西方的「回歸歐洲」政策,試圖以此換取西方的經濟援助,度過難關。而西方推行「歐洲融合」戰略,把向中東歐擴張勢力範圍作為政策核心。歐盟和北約對俄採取了利誘與安撫並用的手段,試圖把俄變為其旗下的合作小夥伴。

儘管西方對俄的許諾口惠而實不至,雙方在一些問題上存在矛盾分歧,但兩者在「歐洲融合」問題上互有需要,存在著共同的政治和經濟利益,這成為歐俄關係發展的基本條件。

1993年12月,歐俄簽署《俄羅斯同歐洲聯盟之間關於建立夥伴和合作關係的聯合政治聲明》,並確定了每半年舉行一次的歐俄首腦會晤機制。

1994年6月,雙方簽署了為期10年的《夥伴關係與合作協定》,歐俄關係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總體上來看,2008年以前的歐俄關係發展基本屬於正常範疇,並度過了短暫的「蜜月期」。

2003年5月,在聖彼得堡舉行的歐俄峰會上,雙方提出了建立歐俄「四個統一空間」計劃,即統一經濟空間,統一自由、安全和司法空間,統一外部安全空間和統一科教文化空間。

2005年5月,歐俄峰會通過了「四個統一空間」路線圖的一攬子文件。這一時期,歐俄之間在各個領域的合作關係不斷得到發展和加強。歐盟成為俄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地,俄是歐盟第三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能源供應國。

2008年,歐俄雙方貿易額達到2800億歐元,烏克蘭危機前上升到4000億美元。

然而,好景不長,此後,歐俄關係開始出現逆轉,逐步趨於冷淡,甚至於發展到目前的緊張對抗狀態。兩起標誌性事件,成為歐俄關係矛盾爆發的重要因素:

一是2008年8月發生的俄羅斯與喬治亞之間的「五日戰爭」;

二是2013年底到2014年發生的烏克蘭危機。

這兩起事件成為歐俄關係由熱到冷的轉折點。

「五日戰爭」是冷戰後俄第一次對外使用武力行動,主要目的是「懲罰」喬治亞積極尋求加入北約的企圖,阻擊北約東擴勢頭。而俄在烏克蘭危機中的行動,則是對歐盟、北約對俄圍堵政策的一次全面戰略反擊。

在與西方關係中,俄一直重視發展與歐盟的經濟合作關係,對歐盟東擴雖有疑慮,但此前並沒有公開反對。歐盟無節制地擴張勢力範圍,把手伸向獨聯體國家,滲透入俄傳統勢力範圍,引起了俄的不滿和警覺。

2009年5月,歐盟與烏克蘭、喬治亞、摩爾多瓦、白俄羅斯、亞塞拜然、亞美尼亞6國簽署了「東部夥伴關係」計劃,大挖俄在獨聯體的牆腳。為實現擴張計劃,歐盟採取了支持烏、格等國的「顏色革命」,顛覆親俄政權,簽署「聯繫國協議」等行動。烏克蘭危機導火索就是因「聯繫國協議」矛盾而引爆的,歐盟煽風點火,公開支持反對派政變奪權,是這場危機的始作俑者。

烏克蘭危機導致俄與西方關係全面惡化。歐盟中斷了歐俄峰會機制,美歐與俄制裁與反制裁的鬥爭日趨激烈,嚴重損害了雙方的經貿關係發展。2017年,歐俄貿易總額下降到2445億美元。與此同時,北約與俄軍事對峙愈演愈烈,嚴重惡化了歐洲安全環境。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俄之間在網路安全、間諜案等問題上齟齬不斷,互相攻訐,要想改善關係談何容易。

3

根源在哪?有人攪局?

從以上歐俄關係冷熱起伏的過程中不難看出,歐俄關係存在兩面性,既有進行合作的利益共同點,又有矛盾衝突的地緣政治因素。

當地緣危機因素大於利益共同點時,必然導致衝突,使關係惡化。

歐俄關係之所以持續緊張且難化解,主要有三大癥結:

其一,地緣政治博弈矛盾激化,烏克蘭問題成為難解的死結。

近20多年來,歐美以冷戰的「勝利者」自居,無法抑制通過勢力範圍擴張,實現意識形態抱負的慾望。歐盟和北約的無節制的「雙東擴」,就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置於了與俄羅斯直接對抗的第一線。

如果說,俄對中東歐國家「回歸歐洲」,參加歐盟和北約尚能「容忍」,是出於無力阻止的無奈,那麼,歐盟和北約把烏克蘭、喬治亞等獨聯體國家納入旗下的舉動,則觸碰了俄核心安全利益,俄無論如何都難容忍。其中,烏克蘭作為東歐的最大國家,對俄具有特殊的重大戰略意義,是俄西南方向僅存的與歐盟和北約的緩衝區和戰略屏障,失去烏對俄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一書中,將烏克蘭對俄羅斯的重要性闡釋的入木三分。「從地緣政治上看,丟掉烏克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為這使俄國的地緣戰略選擇受到極大的限制。即使失去了波羅的海諸國和波蘭,一個依然控制著烏克蘭的俄羅斯仍可爭取充當一個自信的歐亞帝國的領袖,主宰前蘇聯境內南部和東南部的非斯拉夫人。」

烏克蘭危機以來,歐美與俄爭奪烏克蘭的戰略目標都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博弈一刻都沒有停止。

歐美的目標是,拉攏烏加入歐盟和北約,把其完全納入西方勢力範圍。為此,歐美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全力支持烏與俄對抗。俄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對烏的控制,讓其不至於完全倒向西方,至少在烏建立保持中立的聯邦體制,確保烏成為緩衝地區的存在。

歐美與俄在烏問題上戰略目標的根本對立,在雙方未做出政策調整,找到妥協途徑前,都將是造成歐俄緊張關係的死結。

其二,北約與俄軍事對抗加劇,歐俄修復關係難上加難。

北約中大多數成員國是歐盟國家,俄與北約關係好壞,直接影響到歐俄關係。與歐俄關係相比,俄與北約關係更加曲折起伏。

北約與俄雖然建立了「和平夥伴關係」,簽署了「相互關係基本框架文件」,但因科索沃戰爭,雙方關係冷凍。直到「9.11」事件後,隨著美俄關係的升溫,北約與俄關係再次熱乎起來。

2002年5月,俄與北約在羅馬舉行「埋藏冷戰」的「19+1」峰會,雙方簽署了建立《北約-俄羅斯理事會》的《羅馬宣言》,宣布建立「新型夥伴關係」。

此後,北約完成了冷戰後的一次最大規模東擴,大大擠壓了俄戰略空間。

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北約聲稱無法容忍俄對烏的侵略,再次凍結與俄關係,「新型夥伴關係」變為「戰略對手」。北約進行戰略調整,制定針對俄的「戰備行動計劃」,向東部靠近俄邊境地區調兵遣將,加強歐洲東部前沿軍力部署,應對俄的軍事「侵略威脅」。

烏克蘭危機持續4年多,北約與俄的軍事對峙非但沒有任何緩和跡象,戰備活動愈演愈烈。

2018年7月的布魯塞爾峰會上,北約再次採取針對俄的行動,決定增設兩個軍事指揮機構,並批准「四個30」的戰備倡議,即在2020年前確保北約擁有能在30天或更短時間內,部署30個機械化營、30個空軍中隊和30艘艦艇的能力。

北約與俄羅斯爭鋒相對的軍演接連不斷,規模輪番升級。雙方在海上、空中「接觸」事故不斷,發生擦槍走火導致衝突的風險陡增。

今年,俄和北約分別舉行了冷戰後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相互展示軍力威懾對方。9月中旬,俄舉行了約有30萬官兵參加的「最大限度貼近實戰條件」的「東方-2018」最大規模軍事演習,展示了大批新式尖端裝備,向北約發出了嚴厲警告;10月底到11月初,北約糾集29個成員國和瑞典、芬蘭兩個夥伴國,在北歐地區進行了有5萬人參加的「三叉戟接點-2018」最大規模聯合軍演,矛頭直指俄羅斯。

這兩場軍演是俄與北約軍事對抗現狀的具體表現,進一步惡化了歐洲安全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歐俄修復關係難上加難。

其三,處在美俄較量的夾縫中,壓縮了歐俄改善關係的迴旋空間。

近幾年來,美國為強化其全球霸主地位,在軍事、外交領域與俄展開了激烈較量。在歐洲方向,美國利用北約盟國的安全擔憂,採取針對俄的軍事行動,製造緊張氣氛。美國這樣做一箭雙鵰:一為「遏俄」戰略服務,二為加強對歐洲盟國的控制。作為美國的戰略盟友,歐盟在美俄較量中,面臨著要麼緊隨美國與俄對抗,要麼根據自身的利益發展與俄關係的兩難抉擇。

實際上,特朗普任美國總統以來,推行「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政策,在退出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伊核協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協議和機構的同時,大肆貶損歐盟,質疑北約,聲稱在貿易和防務問題上「歐洲賺了美國的便宜」,並採取了對歐盟鋼鋁產品加征關稅等措施。

特朗普還猛烈攻擊歐俄能源合作,指責德國與俄共建「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是德國「做了俄羅斯人的俘虜」。美國務院發言人聲稱,「這條管道將給俄羅斯在政治上脅迫歐洲國家,尤其是烏克蘭,提供了一個新的工具,這樣會破壞整個歐洲能源安全和穩定。」這些都是為了破壞、打壓歐俄發展經貿合作關係。

美國的行為引起了歐洲盟國的強烈不滿,跨大西洋同盟關係裂痕加深。儘管歐盟領導人擺出不惜與美國鬧翻的架勢,說出「不再對美國抱有幻想」,「最好的辦法是團結起來,依靠自己」的狠話,但美歐之間綜合國力對比懸殊的現實使得歐盟不可能與美國徹底決裂。

在經貿關係方面,美歐互為最大的貿易夥伴,2017年雙方貿易額達到6320億歐元,遠遠超過歐俄貿易額。歐盟雖對美國的做法有不滿,但還是想方設法對美妥協。7月25日,美歐就貿易摩擦問題達成協議,雙方同意共同努力「實現零關稅、零關稅壁壘,以及對非汽車工業產品零補貼」。

而軍事方面,在北約與俄處在緊張軍事對抗的形勢下,歐洲仍離不開美國的安全保護。歐盟要建立歐洲獨立防務的願望,短期內不可能實現。此外,歐盟內部分歧嚴重,安全需求不同,經濟利益不同,很難就統一的對俄政策達成共識。美國正是利用了歐盟沒有統一的對俄政策,從中進行離間。

總之,歐盟處在美俄激烈競爭和較量夾縫中,在美俄緊張關係得到緩和之前,歐俄關係也將難有大的突破。

文 | 張征東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編輯 | 蒲海燕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寫於2018-12-0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治癒率高達75%」的癌症「剋星」,究竟是何方神聖?
美第7師為什麼在3.7平方公里上被中國軍隊打敗?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