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保羅·穆勒:一個奇蹟的破滅

保羅·穆勒:一個奇蹟的破滅

就是這位人們敬愛的英雄,卻在多年後被拉下神台。為什麼?

醫路諾貝爾系列:挖掘歷屆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得主的經歷,為大家展示1901年至今醫學界絢麗多姿、波瀾起伏的科學畫卷,見證現代醫學每一次改變人類歷史的進步。

更多故事請點擊:》》喬治·惠普爾:研究「多吃肝臟可補血」獲諾貝爾獎

作為194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者,保羅·赫爾曼·穆勒(Paul Hermann Müller)當年曾擁有很高的熱度。他發現了極為有效的殺蟲劑,成功遏制了瘧疾等傳染病的傳播,在那個流行病爆發的年代被視作一位全球英雄,就連他的名字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穆勒的名字和兩年前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赫爾曼·穆勒(Hermann Muller)極其相似,就像一個美麗的巧合。

然而,就是這位人們敬愛的英雄,卻在多年後被拉下神台。為什麼?因為保羅·穆勒當年發現的那種殺蟲劑,便是如今已經臭名昭著的污染物滴滴涕。

保羅·穆勒(諾貝爾獎官網)

不同尋常的職業生涯

1899年1月2日,保羅·穆勒出生在瑞士一個小鄉村裡,後來全家搬到了瑞士第三大城市巴塞爾。上中學那會兒保羅就表現出了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到了高中,他就給自己建造了一個小小的實驗室,用以製作無線電設備和沖印照片。

穆勒對上學不怎麼感興趣。比起書本上的知識,他更嚮往實戰中的科學應用。十六七歲時,高中都還沒畢業的穆勒便自行輟學,跑到一家著名的農業公司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當上了門檻最低的實驗室助理。第二年,積累了一定經驗和技術的保羅又跳槽到了另一家著名的化學公司龍沙(Lonza)。

在兩家化學公司中沉浮了兩年,保羅終於意識到,沒有文化還是不行.於是1918年,他重返校園,進入了巴塞爾大學。隔年,就拿到了學士學位,當時他才19歲。一鼓作氣,把博士學位也拿了之後,進入了巴塞爾的跨國製藥公司諾華(Novartis)。在這家公司一干就是一輩子,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也是在這裡發現的。

諾華製藥於巴塞爾的總部(Wikipedia)

從保護劑到殺蟲劑

保羅一直是個熱愛大自然的人。因此,他對諾華給自己的課題任務「研究植物染料和植物保護劑」非常滿意。研究了十幾年植物,也得到了不少成果之後,被公司指派去研究、開發殺蟲劑。那是在1935年,當時唯一廉價可用的殺蟲劑就是砷化合物,然而,砷化合物會毒害哺乳動物和人類。

保羅的任務,就是找到只毒害昆蟲、不毒害植物和哺乳動物的殺蟲劑。這個目標很是讓保羅熱血沸騰,因為當時的瑞士面臨著糧食短缺危機,有了更好的殺蟲劑,就可以控制昆蟲對農作物的侵害;俄羅斯還爆發了史上最致命、流傳最廣泛的傳染病之一斑疹傷寒,而蚊子、虱子、跳蚤等都是傳播瘧疾的罪魁禍首。

為了這些崇高的目標,保羅最先開始了比較笨研究方法:一個一個地嘗試各種可能用於殺蟲的化學物質。從1935年到1939年9月,他失敗了349次。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保羅找到了夢想中的物質:一種白色無味的粉末,他將蒼蠅放進塗有這種粉末的玻璃箱里,起初也沒發生什麼,但第二天早上,蒼蠅全部都死了。

這種粉末名叫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是一位維也納化學家1873年發現的,但人們一直沒找到這種化合物的用途。保羅給這種化合物取了一個簡單好記的名字,也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DDT(滴滴涕)。進一步的測試發現,滴滴涕對各種昆蟲都有驚人的殺滅效果,從馬鈴薯甲蟲、蚊子、虱子,跳蚤到白蛉,滴滴涕遇誰殺誰。

早期滴滴涕殺蟲劑的氣溶膠罐包裝(Wikipedia)

一個完美的奇蹟

1940年3月,諾華製藥公司獲得了DDT製作殺蟲劑的專利。1942年,滴滴涕首次作為殺蟲劑上市,因生產簡單、價格便宜、便於儲存、效果極好,不久後就被英國、美國等政府添加到了軍隊供應清單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滴滴涕的應用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它的殺蟲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二戰期間,往身上噴洒滴滴涕的士兵(Wikipedia)

戰後,滴滴涕還被廣泛應用於各地區,以消滅攜帶瘧原蟲的蚊子。1945年,印度瘧疾感染了大約7500萬人致死80萬,而到了六十年代初,病例數量已降低到每年約5萬。希臘瘧疾的病例數,也從每年的一兩百萬下降到幾乎為零,希臘將保羅視作全民英雄。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間,滴滴涕的使用對人類來說是安全無害的,沒有觀察到毒性副作用,可以說表現得十分完美。保羅曾經自豪地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無數聰明的化學家想找出比滴滴涕更好的殺蟲劑,他們都失敗了。

義大利戰場上,用手動抽取罐噴洒滴滴涕的士兵(美國國家二戰博物館)

此時,滴滴涕的確是完美的,是一個人人爭相讚美的世界奇蹟。1948年,保羅藉此獲得了諾貝爾獎。1961年,62歲的保羅從諾華製藥公司光榮退休。退休後的保羅擁有了自己的時間,也擁有一個喜歡的水果農場,他經常跑去園藝工作,到山上去拍攝野花,帶著家人在清晨的大自然中散步。直到1965年10月13日早晨,在家人的陪伴下因為一場急病逝世。

晚年的保羅(Wikipedia)

遲來的災難後果

如果保羅的人生故事就這樣結束,那麼也不失為一個溫馨的勵志故事。然而,這個故事卻有一個彷彿災難片的轉折和結局。

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出版了《寂靜的春天》一書,提出滴滴涕等化合物會對生態造成巨大的危害。雖然這本書一開始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但逐漸地,科學界還是意識到了這個嚴峻的問題:滴滴涕是一種非常穩定的化合物,它很難降解。人們多年所用的滴滴涕,足以在環境中累積到一個恐怖的劑量。那還會保持著原先安全無害的完美狀態嗎?

瑞秋·卡森(Wikipedia)

後續的調查發現,滴滴涕只在低劑量的時候對動物無害。這麼多年在醫學、農業上的瘋狂使用,滴滴涕不斷隨著食物鏈在動物體內累積,在某些動物體內已經累積到了足以致病甚至致死的劑量。儘管沒有證據顯示人類的健康會受到直接影響,但為了安全起見,1972年,美國決定全面禁用滴滴涕,許多國家也紛紛效仿。

在禁用滴滴涕這個議題上,瑞士遲遲不行動。顯然,它不願意打破自己國家誕生的奇蹟神話,但不久美國和加拿大使出了殺手鐧。它們以滴滴涕殘留為理由開始限制瑞士乳酪的進口,這個手段終於讓瑞士坐不住了。幾個月後,它終於不得不做出回應,下令禁止使用滴滴涕。2001年,122個國家簽署了一項名為「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全球條約,禁止使用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其中就包含滴滴涕。

滴滴涕的廣告畫(Wikipedia)

從完美奇蹟到落魄潦倒,滴滴涕在歷史舞台上經歷了跌宕起伏的職業生涯。這樣的轉折對創造者保羅來說也不好受。在他去世前,便已經見證到公眾對滴滴涕從讚美到恐懼的轉變過程。這樣的變化對熱愛大自然的他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當然,我們依然不能抹滅滴滴涕的功績和成就。就算是現在,滴滴涕也依然在約25個瘧疾依然肆虐的貧窮國家被使用,因為它至今是對抗瘧疾時無法被替代的重要工具。

在非洲地區,滴滴涕依然是抗擊蚊蟲疾病的重要工具(Wikipedia)

————————————————————————————

保羅·赫爾曼·穆勒Paul Hermann Müller

Prize motivation: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high efficiency of DDT as a contact poison against several arthropods."

1948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獎理由:發現滴滴涕對各類節肢動物的高效殺害能力。

參考文獻:

1. Paul Müller – Biographical.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AB 2018. Thu. 29 Nov 2018.

2. "Müller, Paul." Complete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 Encyclopedia.com. 28 Nov. 2018

3. McGrayne, S. B. Prometheans in the lab: chemistry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McGraw-Hill: New York, 2002; p 148-162

作者:胖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安培」的前世今生
趙忠堯:歷盡波折的回國之路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