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曾國藩絕境中研讀《道德經》,最終悟出,世間真理不過這八個字!

曾國藩絕境中研讀《道德經》,最終悟出,世間真理不過這八個字!

眾所周知,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愛新覺羅·溥儀是中國的末代皇帝,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正式標誌著延續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君主專制的結束。可以說,清朝晚期政府貪污腐敗成風,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虎視眈眈,加之人們逐漸開始解放思想,社會環境非常混亂。

這樣複雜的環境,讓慈禧太后成為了繼武則天后第二個實際掌權的「女強人」,也衍生了不少時勢造就的英雄。最有名的晚清人物,莫過於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其中,曾國藩作為李鴻章的老師,在亂世中能脫穎而出,名列晚清四大名臣的首位,憑藉的就是他卓越的能力。

曾國藩絕境中研讀《道德經》,最終悟出,世間真理不過這八個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曾國藩的仕途其實並不順,研究他一生所經歷的大起大伏,就可以看出,他的生命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老天沒有賜給他英俊瀟洒的外貌,也沒有給他天下無敵的智慧。他的人生都是他憑藉自己禮遇賢士的大度、臨危不亂的定力、遇到困境的堅忍,一步一步謹慎走出來的,最終成就了自己的輝煌。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曾國藩在遇到自己人生第一個絕境時所悟出的人生處事之道。

曾國藩在服喪期間,臨危受命組建湘勇,去剿滅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平天國起義團。他本滿懷壯志出山,團練初有成效,在攻取田家鎮時迎來大捷,正是意氣風發一舉進攻長毛(即清朝對太平軍的稱呼)腹地之時,卻三次敗給石達開,損失慘重遭羞辱,得力幹將也接連離去,恰逢父親去世,不得不灰溜溜再度請辭回家守孝。

曾國藩絕境中研讀《道德經》,最終悟出,世間真理不過這八個字!

禍不單行,在曾國藩大敗後,兩江總督何桂清帶領軍隊贏了幾場勝仗。於是咸豐帝愈發對曾國藩不滿,對於他的請辭直接應允,命他在籍守制。在這期間,曾國藩內心極度煎熬、痛苦不已,每每回憶當初團練的往事,再對比現在的情境,自己大敗而歸,有志難伸,心病也反映在身體上,變得衰老頹廢、無端暴躁。

直到有位廣敷先生的出現,不僅醫治了他的身病,更醫治了他的心病。這心病的醫治,靠的就是世人皆知的《道德經》。回到家後,曾國藩閉門苦讀《道德經》,反反覆復仔細研讀,忽然發現這從小他就倒背如流的名著,其實充滿哲學智慧,貌似出世的人生態度,實則講的入世的道理,講的在凡世中如何競爭的大智慧。

曾國藩絕境中研讀《道德經》,最終悟出,世間真理不過這八個字!

曾國藩原本一直奉行「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嚴於律己,認為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把差事認真辦好,必能得到朝廷信賴,不必虛以委蛇,與小人做人情往來。但現實卻是處處碰壁,自己不被重視,反而小人得志。正如很多埋頭苦幹卻不會花心思揣摩領導、同事的職場幹將,望著別人一路升遷,自己卻還在原地苦熬。

但曾國藩憑藉《道德經》從這種痛苦中剝離出來,贏來了新的機遇。在讀《道德經》五千字的經典中,曾國藩慢慢悟出了老莊之術的真正奧秘。《道德經》中第三十六章講到:柔弱勝剛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柔其實能勝剛,弱其實可以克強。反覆研讀,方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奧義,自此曾國藩幡然醒悟,總結出世間真理不過八個字,於是他寫下了八字人生真諦。

曾國藩絕境中研讀《道德經》,最終悟出,世間真理不過這八個字!

這八個大字令曾國藩從苦悶的深淵中走出,讓他明白了如何兼顧事業和寧靜的心境,明白了如何與官場同僚、甚至得志小人相處。在曾國藩回家守孝前,曾因觀念不和與左宗棠鬧得很僵,兩人關係一直在惡化中。與左宗棠修復關係,就是曾國藩以這八個字為出發點走的第一步。

知道左宗棠仍然恨意未消,不願意見自己,曾國藩一改自己之前剛正不阿、絲毫不願低頭的性格,特意穿了常服,並且不帶一個隨從,獨自前往。對於左宗棠特意刁難他從右側小門進入,他也坦然處之,用真切的笑容去打動左宗棠,用懷柔的政策去跟他交流,對於左宗棠發表的觀點,他雖並不苟同,卻學會包容不再爭辯求勝。

曾國藩絕境中研讀《道德經》,最終悟出,世間真理不過這八個字!

第一步的實踐,效果出奇的好,左宗棠對於曾國藩的改變大感意外,與曾國藩迅速修復友誼。同時,曾國藩憑藉八字真言領悟的道理,與之前交惡的長沙官員,都迅速修復關係,出山之後立馬在湖南官場再度站穩腳跟。

曾國藩寫下的八個字就是「大柔非柔,至剛無剛」。這句話看似簡單,讀透卻需要相當的閱歷,實踐起來更難。不管在職場關係中還是在日常人際交往中,這八個字都適用,處理得當,百鍊鋼也會化為繞指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