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突然去世!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近年致力通過資本連接中美科技

突然去世!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近年致力通過資本連接中美科技

當地時間12月1日,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享年55歲

張首晟是斯坦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一直在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做研究,他領導的研究團隊於 2006 年提出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評為 2007 年 「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 之一,他的天使粒子也被認為是極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成就,他的老師就是楊振寧教授。

張首晟所獲物理界重量級獎項包括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里基礎物理學獎等。

除了科學家身份以外,張首晟也是一名投資人,他於2013年創立了丹華投資,專註於投資最具顛覆性的創新科技和商業模式,並搭建起斯坦福、矽谷和中國的橋樑。

他也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位35歲科技創新者」榜單的評委。

在2017年4 月 28 日的MIT TR35 中國區榜單啟動儀式上,張首晟教授就提出要把中國和美國緊密結合在一起,「這被我們認為是這個時代最大一個機會。美國矽谷是一個創新中心,MIT 在波士頓和哈佛是一個創新中心,中國也是一個創新的中心。這是一個科學家可以大有作為的時代,是科學和產業前所未有地緊密結合的時代,而中國也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的發現和智慧應該為人類文明帶來更大的貢獻。」

(圖源:維基百科)

演講全文如下:

能否獨立產生人類能力之外的科研成果,這是人工智慧最大的考驗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關於創新和科研的經驗,另外,我最近也在做前沿科技的投資,也希望和大家談一談我的見解。

我們經常講人工智慧是非常神奇的,其實人工智慧早在60年代就提出來了,為什麼最近才突飛猛進?主要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

一、機器的計算能力一直按照摩爾定律呈指數增長,每過18個月翻一倍;二、互聯網、大數據產生;三、演算法上的改進;

在這最主要的三大支柱里,計算機的功能和人工智慧要更進一步的話,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能否保證計算能力每過 18 月翻一次倍。

過去五六十年,摩爾定律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這樣的高速發展現在碰到了非常大的瓶頸,因為當運算晶元的集成度越來越高的時候,其產生的熱量也會隨之驟增,甚至可以燒毀整個晶元。因此很多人都認為「摩爾定律」將要死了。

為什麼晶元在繼續集成的情況下會碰到這個阻礙?答案在晶元的底層。我們雖然平時一直在講信息的高速公路,但是在晶元的底層,基本上是雜亂無章的一種運動,電子在晶元的城市,就像一個非常好的跑車,在一個集市裡,會到處相互碰撞,也會跟周圍發生碰撞。

這種碰撞的宏觀表現就是晶元發熱,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我們就需要讓電子「各行其道」。如果拿一個往前,一個往後的兩個電子做比方,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兩個電子在二維的體系里,可以在空間上拆開來,使得在上面的往前,在下面的往回。

在分完道之後,我們還要做一件事情,就是當電子遇到雜質的時候,它不會出現改變方向往回走,即沒有電子出現「逆行」的現象。

要實現以上的這兩條,就需要藉助一個神奇的效應,叫做量子霍爾效應。這個效應曾經兩獲諾貝爾物理獎,當時曾經被認為是半導體工業的全新技術增長點。

然而在實際應用的時候,卻有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要產生這樣的效應,需要外加一個非常強的磁場,差不多是地球磁場的一萬倍左右的數量級,而所有的半導體設備都幾乎不可能在這麼強的磁場下工作。

我的工作就成功地破解了這一難題,我發現的這種新的效應叫做「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在這種神奇的效應的作用下,特定材料製成的絕緣體的表面會產生特殊的邊緣態,使得該絕緣體的邊緣可以導電,而這種邊緣態電流的方向與電子的自旋方向完全相關,同時不再需要外加磁場。

簡單來說,我們通過電子自旋與電子軌道的耦合(兩者的關係類似於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來取代了外加的強磁場,而產生的材料只有邊緣可以導電,並且通過電子的自旋方向來決定電流的流動方向。

我們不但在 2006 年預言了這麼一個神奇的效應,使得電子能夠按照高速公路原理來運行,並且我們預言了一個材料,在 2007 年通過實驗被發現。

在 2007 年,我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Science》雜誌評為當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

由於這個發現,我得了一些國際上非常高的榮譽,其中有一個是叫富蘭克林獎。富蘭克林是我的科學偶像,也是美國的建國之父。他發現雷電原理的故事對我啟發很大,激發了我投身於科學技術的想法。

但是,他除了是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之外,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發明家、政治家、企業家和外交官。

我認為,人類文明在特別偉大的時期,總是會出現這麼一些天才,他們甚至是跨領域的天才。就像亞里士多德之於古希臘哲學,達芬奇之於文藝復興。

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最缺少的是這些跨界的人才,所以我有一個新的志向:跨界投資。

大家會問我說為什麼會想到去做投資。其實,我所碰到的投資機會都是非常偶然的。斯坦福大學比較大,有 1/3 的老師可以住在校園裡。事實上,如果大家住在同一個地方,就會產生很多跨界的機會。比如說有一次,兩個孩子在踢足球時,我和另一位家長聊天,發現這位電腦系的教授創辦了一個名叫VMware公司,可以實現計算機虛擬化,使得一台物理計算機能夠被切割成很多虛擬機。我當時就為其進行了天使投資,這家公司後來發展得非常好,市值最高曾達到 480 億美元。

其實,斯坦福大學歷屆師生們創辦的公司,如果把他們綁在一起計算,他們的 GDP 佔全球的第十位。如果中國的大學也能像斯坦福大學一樣,一個大學能夠創造出來全球第十位的GDP,那整個國家的 GDP 肯定是了不得。

我現在在做的投資公司,其實是要實現兩個跨界:一個是要把科學和投資緊密結合在一起,一個是要把中國和美國緊密結合在一起。其中,讓科學和投資緊密結合在一起有兩層意義:

首先,我們要投一些最優秀的,類似MIT TR35這樣的優秀人才,他們是真正走在科學最前沿的人。

其次,我們用科學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方式來指導我們的投資,也就是說,我們完全是按照科學原理來判斷投資機會,並且來判斷市場價值。

而把中國和美國緊密結合在一起,這被我們認為是這個時代最大一個機會。美國矽谷是一個創新中心,MIT 在波士頓和哈佛是一個創新中心。現在,在全球範圍內,中國也是一個創新的中心。但是,中美兩個創業圈生態圈之間的交互還是非常弱。

那麼,哪些領域真正有創業、創新成功的機會呢?

我認為,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基因工程、精準醫療、區塊鏈(blockchain)這些技術都非常激動人心。在人工智慧方面,我們目前在做的只是讓機器模仿大腦的思考原理,但我更期待機器能夠真正超過人,而並不只是像人。比如說,我覺得,人工智慧最大的一個考驗就是能不能自己完成一個科學發現,而且這個科學發現是人類能力範圍之外的。比如說,人工智慧研發出一個新材料,能夠使得摩爾定理繼續延續下去。

人類走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我們有希望見證一個新物種的產生,他們的智能可以高於人。我們也碰到一個非常偉大的機會,能夠把科學和投資真正緊密結合在一起。這一種跨界必然會帶來重大的化學反應,真正推動人類文明的前進。

這是一個科學家可以大有作為的時代,是科學和產業前所未有地緊密結合的時代,而中國也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的發現和智慧應該為人類文明帶來更大的貢獻。

所以,我在這裡恭喜在座的各位,說不定你們馬上就可以參加MIT TR35的評選,我也是非常樂意成為評判,幫助大家擔任一部分篩選的工作,找到最優秀的人才,使得這些人才能夠徹底的國際化,在新的領域為整個人類文明做出貢獻,並且讓你們的發明造福於人類。

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柳葉刀》重磅:世界首個已故捐獻者子宮移植孕育的嬰兒誕生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