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路軍戰士打髮膠、女游擊隊長皮膚光潔如雪…這種影視劇你還看嗎?

八路軍戰士打髮膠、女游擊隊長皮膚光潔如雪…這種影視劇你還看嗎?

原標題:八路軍戰士打髮膠、女游擊隊長皮膚光潔如雪…這種影視劇你還看嗎?



閑暇時打開電視機,熒屏上一部抗戰連續劇正在上演。畫面一閃,明顯是打過髮膠的「莫西干髮型」映入眼帘——這個受到當下眾多青年小夥子追捧的時髦髮型,竟然「穿越」到一名八路軍戰士的頭上,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觀劇的興趣頓時煙消雲散。


與友人聊起這件事,竟然遭到無情的嘲諷:「眼下這種電視劇太多了,我根本不看。假!」


這一個「假」字切中當下一些影視劇粗製濫造的要害——不僅是服裝、道具、化妝嚴重脫離歷史真實,更重要的是一些影視創作者缺乏對歷史的敬畏心,缺乏對觀眾的真誠心。因而,對影視文化內容創作也就缺少了專註和精細的工匠精神。


當下經常聽到人們抱怨「無劇可看」。事實似乎給出了相反的答案:


據有關部門統計,2016年全國各影視製作單位共拍攝電視劇334部14912集,積壓比例達到了7成以上;


去年立項備案的電視劇為46500集,攝製完成並獲發行許可的電視劇總量僅為1.35萬集,積壓劇比例也在6成以上。


巨量影視作品「壓庫」的原因眾多,但據知情者透露,創作低劣無序,「服、化、道」虛假等因素佔有很大比例。



即便是在獲准播出的影視作品中,被觀眾「吐槽」的鏡頭依舊比比皆是:


在艱苦的敵後根據地,八路軍戰士身著簇新的軍裝,摺疊痕迹赫然在目;


從戰火硝煙中衝殺出來的女游擊隊長氣質優雅,皮膚光潔如雪;


在武器彈藥嚴重缺乏的年代,機槍手模仿史泰龍的「英雄范兒」彈瀉如雨;

一枚敵後兵工廠生產的手榴彈竟然威力無窮,將數名日本鬼子炸上了天……


據一位老八路回憶,在戰爭年代,戰士們根本沒有「髮型」的概念,都是用理髮的推子貼著頭皮剪短。


「這種髮型有很多好處:


平時不用打理,洗起來也方便;


近身搏鬥時不會被抓住頭髮;


頭部負傷後便於包紮治療。


在影視劇創作中,人物造型是「演員身上的台詞」。個性化的人物造型必須正確傳達角色的年代、身份、性別、民族、職業等情景設定,要與影視劇創作整體化風格、主題相統一。如果男演員只是為了「帥氣」,女演員千方百計讓自己出鏡「漂亮」,忽視了對「表演真實性」的追求,不僅很難獲得觀眾的喜愛認可,也無異於戕害了自己的藝術生命。


前一段時間,在《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出版座談會上,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宋成有炮轟了以《東風破》為代表的「抗日神劇」。



來源:梨視頻

「現在每天晚上電視台都在那兒殺鬼子,每天都得消滅一個連隊、一個中隊,這敵人太好殺了,如果這麼打仗的話抗日戰爭用打八年嗎?中國會丟那麼多國土嗎?」


宋教授表示:這種無限誇大我軍戰力,將日軍戰力無限弱化的做法實際上是一種阿Q精神,是對民族苦難的消費,這些抗日神劇的胡編亂造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因此,中國需要有真實、詳盡的史料叢書,讓大家回到那個時代,看看日本是如何處心積慮的想要侵略中國、人民遭受了多麼深重的苦難。



來源:梨視頻


據《南都周刊》報道,抗日神劇的演員很少選擇大腕出演,但抗日劇卻往往保持著不錯的收視率,在如此高性價比的商業驅使下,抗日劇曾在2012年達到高峰,全國上星頻道超過70部,在橫店有48個劇組,占當年接待劇組的近40%。



來源:梨視頻


宋教授還引用了《論語》中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來隱喻抗日神劇的風行,實際上是利益作祟,希望現在社會上出現的浮誇、浮躁、浮華的惡劣風氣,能夠被克服。


網友評論↓↓↓





說起抗日神劇,網友翻出2012年的一部抗日劇《敵後便衣隊傳奇》。劇中,紅軍準備成立淮北軍區淮北便衣大隊,於是舉辦「比武大會」選拔隊員,自稱「爆破王」的馬洛同志傲嬌登場,牛得不行,甚至端出包子給首長品嘗。


就在大家一頭霧水的時候,馬洛同志咬了一口包子,隨後扔出去,竟然炸了……



然後他左右開弓,咬一口包子,扔一個,炸一個,再扔一個,再炸一個……


馬洛驕傲地向首長介紹:這是他發明的「包子雷」,可以藏在各種食物裡面,專門迷惑小鬼子。首長們看後,望著手中已經咬了一口的包子不知如何是好……


他還獻寶似地搬出了一個「百寶箱」,從裡面依次拿出了西紅柿、黃瓜、胡蘿蔔、辣椒……全都能吃又能炸,號稱「蔬菜雷」。




看著這些「雷人」的「包子雷」「蔬菜雷」,電視劇里的戰友們和首長們都服了,網友們卻懵圈了……


有一位網友看了後評論說:心疼「小鬼子」,抗日十四年,都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挺過來的。



戰爭是殘酷的,為了打倒日本侵略者,無論是軍是民,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人民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抗日戰爭能取得勝利,有太多英雄值得永世謳歌與宣揚。


不講清楚這些真實,無法讓人體會到先烈們犧牲奉獻的偉大與榮耀,也無法讓人真正汲取教訓、珍惜和平、關心國防。


雖然拍什麼劇是個人自由,但它畢竟佔用了諸多公共資源,就像大家都同意明星需要承擔比普通人更多的社會責任一樣,影視作為塑造國家文化和形象的一種重要手段,其從業者自然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聲明:來源於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光明日報(ID:gmrb1949)、梨視頻(ID:pearvideo)、微博@新浪娛樂,轉載自人民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考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世界史】6.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傑出人物
倒計時|195。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

TAG:高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