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矽谷華人高管少?看印度 CEO 怎麼培養軟實力!

矽谷華人高管少?看印度 CEO 怎麼培養軟實力!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深度探討

11月30日,微軟八年來第一次把蘋果擠下最高值寶座,登頂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寶座。然而不到一周的時間,蘋果再次反超微軟,重回霸主地位。

雖然微軟的股價起起伏伏,也未能守住來之不易的第一把交椅,但是微軟近年來不俗的表現,尤其是在CEO Satya Nadella 上任以來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後,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曾這樣評價Nadella : 「他有著良好的工程師技能、商業眼光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素養」。一語概括了一名科技公司CEO應該具有的三個特質:技術過硬,商業頭腦,人際把控能力。可以說,是「軟」「硬」兼備。

說起 Nadella 「硬」 實力,大家是有目共睹:工程師背景出身,從Sun Microsystem, 再到微軟的Bing搜索。成為CEO後,將微軟調轉船頭,砍掉不賺錢的手機業務組,布局微軟2B業務的公司走向,讓Office、微軟雲與AI成為公司研發的重點。

同時,手拿兩把刷子的Nadella 除了硬實力這把刷子,還有他另外一把刷子——「軟」實力:改革微軟「各自為政」的公司文化,用「同理心」 管理公司。很久以來,這種實力,在競爭激烈的企業政治中一直被人所嘲笑的。但如今,這種「軟」實力卻對於超高績效的重要性越來越大。

當鋪天蓋地的報道爭相讚頌微軟 CEO Satya Nadella 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一句:Nadella 是如何練就一身的「軟」實力?為何又是一個印度高管讓世界矚目?我們又能從這個印度人身上學到些什麼?

就這個問題,探長和小探撕扯了起來。探長覺得,美國科技界的印度高管「軟」實力強大那是偶然。可小探覺得,這是必然。於是我們兩個人就從這位微軟CEO開刀,來了一場關於印度高管「軟」實力的世紀辯論賽。

不會打壁球的工程師不是好CEO!

出生於印度海得拉巴的Nadella 從小就立志要當一名職業板球選手。直到15歲那年,爸爸從泰國給他買了一台電腦。對於Nadella 來說,板球選手還是工程師?這讓他糾結過好一陣子,但是21歲去美國讀研究生之後,他就意識到,還是做個工程師比較穩妥。但是他對板球的熱卻從未減少,看板球比賽就成了他成年後的一大愛好。

為什麼是板球呢?如果你有一個印度朋友,你就會了解印度對待他們的國球 - 板球的態度,就跟咱們對待乒乓球的態度差不多。

探長:一個體育項目跟日後當上CEO有什麼關係呢?

在美國的印度高管團里,曾經在校隊打板球的CEO並不少見。谷歌的 CEO Sundar Pichai,高中時是學校板球隊的隊長,百事可樂的CEO Indra Nooyi 身為女性,卻是大學裡板球隊的主力隊員。而Indix CEO Sanjay Parthasarathy,Junglee的創始人之一、亞馬遜的前高管 Venky Harinarayan,當年都是學校板球隊的一員

探長:那我們也打乒乓球呢!

乒乓球最多就是2兩個人組隊打,但是板球,卻需要11名隊員的一同配合。我們常常聽到的團隊協作精神,通過板球已經種在了印度小朋友的心中。而隊長作為團隊的領導者,如何在帶領隊員們PK,則體現了當下流行的詞「領導力」。當我們還在糾結於如何培養領導力與團隊合作精神的時候,人家一個體育運動項目,就把二者結合起來了。

Nadella 曾經回憶道,自己第一堂關於領導力的課就是在打板球時學到的。

「有一場比賽中,我發揮失常。當時情況危急,隊長直接上來代替了我,並攻進了一球。之後,他竟然有把球交還到我手中,讓我繼續好好打。我當時目瞪口呆。因為按照常理,他應該把我換下場的。但是他卻為了我的自信心,又給我了重返賽場的機會。直到今天,我都始終記得,作為一個領導者,要相信你的隊員,為他們賦能(empower),幫助他們建立信心。」

反觀我們自己,當年的體育課都被數學老師霸佔了好嗎!還美其名曰「高考又不考體育!」

探長:不服氣!我們還在矽谷組隊玩狼人殺呢!

說到狼人殺,小探曾經在傳說中的谷歌狼人殺團隊中體驗過一把,被各路所謂的狼人殺」大神「噴得狗血淋頭。互相指責、互相捅刀,團隊的凝聚力在哪裡?儘管只是一個遊戲,卻把人性的陰暗面一覽無遺。想增進情感?想團隊協力?算了,還是洗洗睡了吧……

不讀商學院,不是印度人

當年和 Nadella 在同一個組的同事們還清楚地記得剛剛加入微軟的 Nadella 因為要去上芝加哥大學的MBA課程,每周都要從西雅圖飛往芝加哥。換在國內,這就相當於是每周從北京往返新疆一趟。

就這樣堅持了兩年,Nadella 終於拿到了MBA的學位。

探長:我PhD都讀完了,讀MBA幹啥呀?

能夠在美國活著讀完PhD, 那麼恭喜了!你可能已經成為了這一領域的專家。但是,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它需要的不僅是一個專家來指導技術,更需要領導者來制定決策、實施決策。MBA的核心就是培養管理者,而管理者最核心的職能是決策的制定以及它執行。

讓我們再看一下數據:近10年來,世界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印度裔就佔10個席位。從谷歌、微軟,摩托羅拉、百事可樂、諾基亞、到Adobe、SanDisk、聯合利華、再到萬事達卡、標準普爾,這些耳熟能詳的大公司無一例外都有一位印度裔CEO。而這些CEO無一例外都在商學院獲得MBA學位。

印度人對於商學院的重視,不僅體現在他們的美國教育中。在印度本土,商學院課程已經成為了高校的「必選課」。究其緣由,這與印度政府重視管理有關。作為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的國家,想要管理好這樣一個國家,政府不得不重視起管理的手段。1947年印度一經獨立後,政府就把發展管理學院作為振興國家的一項重要舉措。可以說,對於管理人才的培養,印度的商學院教育早早地便與國際接軌。

據說在印度,飯可以少吃點,但是MBA不能不讀!

從Nadella 的例子來看,之所以他能夠把微軟從谷底拯救出來,可以說離不開他的管理能力。首先,在他接手 CEO 後,開始大規模裁員,裁掉了兩萬多人,將繁冗、複雜的組織構架變得明晰簡單,更易於自上而下管理。同時,他砍掉了整個不賺錢的手機硬體業務,賣掉了自己曾經親手打造的Bing 地圖,成立「體驗與設備」和「雲與AI」兩個事業組。最終確立了微軟Office、雲服務、AI 等主要業務。同時,核心業務主要針對企業級市場,Office 選擇支持 iPad、iPhone、Android 這些微軟當年」老死不相往來「的競爭對手平台。

可以說,微軟能有今天,離不開Nadella 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則是管理手段的應用。

如何「收買人心」?

前面我們說到了管理的重要性。對於公司管理來說,不僅要有魄力,還要有柔情,剛柔並濟,才能最好地體現出管理者的「軟」實力。而 Nadella 就是這樣一位管理者。

Nadella 在他去年出的自傳 Hit Fresh 的前言中曾經提到了一幅《紐約時報》上嘲諷微軟公司文化的漫畫。而這是這幅漫畫堅定了他大刀闊斧改革微軟」各自為政「的企業文化。(參考密探文章:真實的矽谷到底什麼樣?這些漫畫告訴你!)

在這幅漫畫中,微軟的組織結構被描述為「三足鼎立」,互相捅刀。雖然有CEO高高在上,但是內部已經亂作一團。

於是,納德拉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讓高級管理團隊每個人之間都要深入了解。甚至還讓每個管理團隊成員分享自己的愛好與人生哲學。面對公司內部不良的競爭氛圍,他讓高管都去讀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

「只有當個人都將自己的熱情與組織目標結合在一起時,企業才能進入最佳狀態。」

Nadella 在微軟一直強調同理心(Empathy)的重要性。而他自己之所以能有所感悟與他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

1996年,他的第一個孩子扎因出生時患有嚴重的腦癱。他的妻子不得不因為要照顧孩子而放棄了自己的建築師生涯。此時的 Nadella 曾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我遇到這樣的遭遇?

然而,當他開始正視自己的處境,並盡一切努力把自己放在兒子扎印的角度上開始思考時,他突然發現當年那個急躁、怨天尤人的自己正在漸漸消失。是兒子,讓他自己開始自我審視,並發現了換位思考的重要性。

從改變自己,到改變公司的文化,納德拉的變革在微軟形成了與前兩任CEO時代完全不同的文化:曾經競爭至上的文化,一度使微軟在業界頻遭詬病;而Nadella 的 」軟實力,正讓這家公司變得「鋼中帶柔」。

說到同理心,就要求領導者能夠主動與團隊成員交流,多傾聽別人的遭遇以及他們的觀點。在矽谷,團隊成員可能來自不同國家,想要換位思考,前提就是要更主動地與他們溝通交流。

探長:中國人英語不好多交流恐怕做不到吧?

小探曾經和一群工程師做過一個群聊。順便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工程師沒有印度工程能說?是因為英文不好嗎?

一個Facebook的華人工程師回答道:不是印度工程師比中國工程師能說,而是其他國家的工程師都比中國工程師能說。

這個言論似乎有些誇大,但是細思起來卻很有道理。在矽谷,絕大多數的中國工程師都在美國受過教育,英文程度總歸不會太差。但是,華人工程師們的朋友圈子裡似乎就只有華人。

即使英語差,你說的時候,痛苦的也並不是你。

你要相信:說自己的英語,讓別人痛苦去吧!

但是,為什麼中國工程師不肯像印度小夥伴們遊走在各個團隊間,說出你的想法,也獲得別人的觀點呢?《論語》中的「敏於行,訥於言」 的教導在矽谷已經不再適用,尤其是在管理者層面。

如果說,體育活動是因為從小沒條件,MBA是被PhD耽誤了,那麼,聽人說話總不是一件太難的事吧?

中國工程師,想成為高管,請先從說話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雙11、黑五、雙12,我們總結了一份科學剁手指南!
從矽谷一線VC投資版圖,看AI+新葯研發的挑戰與前景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