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節氣 大雪養生

節氣 大雪養生

平沙落雁

 管平湖古琴曲集

管平湖 

00:00/06:49

12.6/2018

武漢長春觀

大雪

每年12月7日或8日,太陽黃經達25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今年大雪時間為12月7日12:25~12月22日6:22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

一候鵑鷗不嗚

二候虎始交

三候荔挺出

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嗚;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這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嗚叫了;由於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大雪時節,地冷天寒,人們由於天氣寒冷,人體為了保存一定的熱量,就必須增加體內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便產生更多的能量滿足機體的需要。所以,冬天可以適當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以補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益氣補血,滋養身體。

1、紅棗茶

原料:紅棗適量。

做法:將紅棗水煎代茶。

功效:活血益氣,滋補陰陽。

2、橘桂薑茶

原料:茶葉、橘皮、桂皮、茴香、鮮姜各適量。

做法:將前4味各取適量,鮮姜3~5片,加清水煮開,或用沸水沖泡浸燜後取汁。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健脾。

3、玉米粥

原料:玉米面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鍋內;玉米粉放入大碗中,加冷水調稀,倒入粳米鍋內,再加水適量。將盛有粳米和玉米粉的鍋置武火上熬煮,邊煮邊攪動,防止粘鍋,至米爛粥黏即可。

功效:益肺寧心,調中和胃。

4、冬瓜三鮮湯

原料:冬瓜150克,水發木耳150克,海米15克,食鹽、水澱粉、味精、麻油適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凈切片。木耳、海米洗凈備用。鍋內加鮮湯上火燒開,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鐘,再將冬瓜放入,開鍋後撒入食鹽、澱粉,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生津除煩,清胃滌腸,滋補強身。

蔬 菜

1、蓮藕

由於冬季天氣乾燥、飲食過熱常造成人體燥熱上火,蓮藕無污染,清熱潤燥,深受歡迎。中醫認為,生藕性寒,有清熱除煩之功,煮熟後由涼變溫,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蓮藕與芸豆熬湯,可改善睡眠質量,和排骨一起煲湯能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需要提醒的是,長時間燉蓮藕,最好選用陶瓷或不鏽鋼的器皿,避免用鐵鍋,也盡量別用鐵刀切蓮藕,以避免其氧化變黑。

2、西葫蘆

天冷時,人們容易飲食過量。美國巴斯帝爾大學研究發現,多攝入膳食纖維有助於防止身體發胖。西葫蘆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含熱量相對較低,消化速度較慢,飽腹時間也較長,因而可以防止冬日過量飲食。西葫蘆中還含有胡蘿蔔素,有益抗擊癌症和心臟病等疾病。生吃西葫蘆比熟食效果更好,也可以用它做菜湯吃。

3、馬蹄

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稱之為「江南人蔘」,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荸薺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黃疸、痢疾、小兒麻痹、便秘等疾病,尤其適合飯後食用。

在清洗時,可以先將馬蹄泡入溫水中,泡約10-20分鐘後換水,大力搓揉,這樣反覆淘洗數遍後即可洗凈泥沙。但由於馬蹄是水生植物,馬蹄頭部仍藏有部分細菌,不少人在洗凈馬蹄後喜歡用嘴啃著去皮,這樣是很危險的,最好用刀子削皮,然後再食用更安全。

4、甘蔗

冬季是很需要補水的季節,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此外,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甘蔗不但能給食物增添甜味,而且還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和熱量。

甘蔗含多種微量元素,其中鐵的含量特別多,素有「補血果」的美稱,擁有滋補清熱、通便解結的作用。作為清涼的補劑,它可治療因熱病引起的傷津,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引發的咳嗽氣喘。甘蔗汁還可緩解酒精中毒。甘蔗含糖量高,應控制食用量,睡前不宜吃。

—END—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武漢長春觀

微信公眾號:whchangchunguan

道教全真龍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不離源頭,心懷歡喜——讀吳誠真方丈《道德經闡微》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