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堆上世紀宜興紫砂壺,雖然製作粗糙中規中矩,但使用者大可放心

一堆上世紀宜興紫砂壺,雖然製作粗糙中規中矩,但使用者大可放心

在廣州芳村茶城雍慶號店裡,桌子上擺了很多老款紫砂壺,主人說是新淘來的,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老貨,只有個別是2000年以後做的,是一個藏家轉讓她的。

隨手把玩一下,真的是「老」東西,很多壺的落款還是「中國宜興」印章,是不多見的老廠產品。

有的壺底下除了印章,還加一個標註「古陽羨原土朱泥」,表明是老礦、朱泥,現在做壺很少再標註了。

還有一些在蓋沿上有刻字,這些壺都是一個叫「尹小明」的人做的,此人原是宜興紫砂一廠員工,雖然沒有太大名氣,但是成手工人,壺做的中規中矩,對傳統壺製作還是得心應手的。

早年紫砂壺做工沒有現在做的壺精緻,似乎是批量生產的訂單貨,但都是手工的,計劃經濟時代,這樣的產品應該是不錯了,那時思想不解放,思路也不寬,產品不夠大膽。

用現在的眼光看似乎有些粗糙,手工的痕迹太重了,現在壺除了機器製作很光滑,就是人工制壺也是精益求精,細雕慢琢,不留一點瑕疵。

雖然手工略顯粗糙,但泥料非常好,過去泥料不像現在這麼金貴,就是普通的壺也是用好料的。

另外現在做壺的原料太複雜了,說是紫砂的,但不一定是哪裡礦料,而且使用化學顏料,很難說哪把壺是絕對安全的,其實這種老壺更適合使用,過去泥料好,價格不高,既好用,又健康。

店家的女兒捧在手裡給我展示這些老紫砂壺,簡潔大方,獨居魅力啊。

這捧在手裡的感覺太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影 的精彩文章:

西董大院一翡翠掛件不菲,可怎麼看都像瓶底,難道這就是玻璃種

TAG:書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