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麗人如何從契丹與女真人手中搶佔領土?

高麗人如何從契丹與女真人手中搶佔領土?

文/王凱迪

公元7世紀的唐朝與新羅戰爭之後,新羅與中央王朝的疆域界限基本固定在浿水一帶,也就是今天的大同江一線,今天朝鮮首都平壤在當時依舊是唐朝的邊境城市。然而,隨著唐朝的滅亡,蠢蠢欲動的高麗人又重新露出了獠牙。

圖/唐代的新羅與渤海、唐朝分界

越過大同江

公元10世紀初,朝鮮半島進入所謂的「後三國時代」,北方的弓裔建立所謂的「後高句麗」政權,希望藉此提高自己的政治籌碼,當時的唐王朝自然對邊境之事無暇管控,而與南方朝鮮政權隔江對立的渤海國此時同樣面臨著耶律阿保機的嚴重威脅。公元911年左右,弓裔就率軍「取平壤及浿西十三鎮」,開始將作為緩衝地帶存在的大同江流域全部納入囊中,並向北逐漸推進到薩水(清川江一帶)。

圖/大同江

王建建立高麗政權之後,始終堅持在北方拓展領地,將平壤升格為西京,並派自己的從弟進行駐守,從半島南道遷徙大量人民進行實邊,鞏固拓展了大同江與清川江之間的新佔領土,並逐漸向北繼續拓展。

公元925年,渤海國滅亡,契丹所置東丹國遷往遼東,鴨綠江以南的渤海故地與遺民成為了高麗的嘴邊肥肉,大量渤海國遺民逃入,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渤海國世子大光顯於公元934年率眾數萬來投。高麗王朝趁亂將疆域推進到了今天清川江以北與咸鏡南道的永元附近。

圖/朝鮮地圖


力抗契丹

在契丹南下中原的時間裡,高麗積極做著戰爭準備,一面積極經營西京(平壤),一面於清川江以北築德川,長青,安朔等城,同時大力討伐居住於鴨綠江以南的女真人,蠶食女真故地,到公元10世紀末,高麗人的勢力已經逼近鴨綠江邊。

圖/公元10世紀末的高麗

公元993年10月,契丹的東京留守肖遜寧率領八十萬大軍侵入高麗北境。強大的契丹軍在蓬山郡(今平安北道龜城西南約三十里)戰役中突破高麗防線,繼續南進,直抵清川江北岸,肖遜寧派使節勸高麗投降,提出所謂的「議和」條件,要求高麗割讓西北部領土。

然而高麗大臣陳熙巧言令色,妄言西北地區女真為高句麗故土,堅持抵抗,並最終迫使契丹撤軍。隨後,高麗立即在今天平安北道地區(鴨綠江與清川江之間)修築大量城鎮,將實際控制線推進到鴨綠江岸邊。

隨後的1010-1011年,1014-1019年,契丹再次發動了兩次入侵高麗王朝的戰役,一度攻渡過清川江,佔領平壤乃至首都開京,但是由於契丹人善於野戰而不諳攻城之道,因此只能大規模殺傷敵人有生力量而難以獲得實質性的戰略拓展,況且契丹人對於高麗的征伐一直是以戰爭掠奪為主要目的,而並沒有對佔領地實行切實的領土管理,因而真正取得領土上的擴展。最後,到公元11世紀20年代,高麗人以鴨綠江中下游為界與契丹並立的局面已成定局。

高麗人充分抓住了早期女真部落的分散特點,並看出了契丹人重視名分的外交思想,因而選擇步步蠶食的策略,依靠鴨綠江天險節節抗擊契丹人,並適時展現出臣服姿態,使得契丹人逐漸將鴨綠江以南的領土日益視作雞肋之地,從而最終棄置。

參考文獻:1.朝鮮簡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為何總像在欺負烏克蘭?中篇:烏克蘭之無果的自由之路
歷史上三大人設崩塌的名人,其中一個最令人惋惜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