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如果我們用完全一樣的方式教育男孩和女孩,社會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我們用完全一樣的方式教育男孩和女孩,社會會發生什麼變化?

造就第390位講者Lisa Goldman

耶魯女性組織YaleWomen創始人

管理&教育諮詢顧問


「在那個年代,我是理科班裡唯一的女生」

在我年輕時(20世紀50—70年代),當時的美國,女性地位與男性的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當然如今這種情況改善很多了,可我們離真正的性別平等還是很遠 。

不過,我很幸運,出生在那樣的年代裡,我的家庭還給了我接受教育的機會。我在美國公立學校里上學,培養了顆好學之心,尤其喜歡數學和科學。

我父親是一名工程師,他一直鼓勵我學習。然而在當時,在數學和科學班裡,我常常是唯一的女生。

讀完高三後,我參加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的一個生物化學項目。在這個項目里,我們學習生物化學課程,學習有機化學中化合物命名方法和實驗室技術,分組做一些原創性的研究。

而在參加這個項目的人中,男孩大約有200個,女孩卻只有11個。

我的數學和科學背景為我進入耶魯學院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耶魯本科院從1969開始招女生。我1970年進入耶魯,是第二個女性新生班級的一員。

我開始在耶魯讀書時,男女比例是7:1。

當我從耶魯畢業時,男女比例已經提升到了4:1。

當然,相對其他學科,數學和科學課上的男女比例更不平衡。在當時我依舊是班裡唯一的女生。

從那之後,這種情況逐漸開始改善了。1977年,在美國只有25%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學位獲得者是女性。

而到了2000年,40%的STEM學士學位獲得者是女性。

但是,生物科學學位獲得者的性別比例依然是失衡的,物理科學和工程學領域的女性也不多,而工程學領域女性的百分比從未超過25%。

不得不說的是,良好的教育讓我一生受益匪淺,不僅讓我能夠從事薪酬豐厚的工作,實現經濟獨立;還使我在職業生涯上終身學習,不斷進步;讓我懂得如何處理好我和丈夫之間的關係,增進彼此的感情;也讓我更懂得該如何教育好我的兩個孩子。

重要的是,教育影響了我的思維方式。

比如,在聽說某家公司研製出能治癒癌症的新藥物後,我的腦海中會出現一連串的問題:

是誰資助的這項研究?

資助者有沒有可能左右研究結果?

資助者在其中發揮什麼影響嗎?

誰做的這項研究?他們有什麼資歷?

他們研究了哪些人群?樣本有多大?

他們採用了什麼方法分析結果?

而所有這些問題的提出,都源於我對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

教育的態度比教育內容更重要

談到教育小孩,在我的理念里,我們的社會應實現三個主要目標:

1.應該努力創造環境,幫助所有小孩最大限度發揮潛力。

2.幫助學生認識到他們的能力,這樣他們都會選擇成為終身學習者。

3.培養有能力的、能為社會做貢獻的積極公民。

怎麼做到這些呢?我認為我們要創造出能促進小孩智力、情感和交際、精神和身體發展的環境。要實現這一目標,答案就在於我所說的真正的「ABC」。

學習英語時,人們會說學習「ABC」,但我說的ABC 是指態度Attitude、基礎和非基礎的技能Basic and not so basic Skills 和內容Content。

很多人在改革教育時,首先關注改革內容。我覺得這是誤導,因為態度是兒童接受的正規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將決定你對於終身學習的接受程度。

如今,很多研究表明,擁有積極的態度會讓學習更容易。

很多學習體驗很糟糕的人都有這樣一個認知誤區:勸孩子學習的唯一方式是讓成年人,比如他們的家長和老師,強迫他們。

偉大的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則認為,我們生來都有一種所謂的對信心的需求。

《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 一書中寫到的一個研究,很好地展現了教師期望的影響力。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找到學校里的一組老師,對他們說:「你們班級里有一群特別的學生,他們在接下來的學年中肯定會在學業上取得巨大進步。」

老師們當然都很興奮。畢竟老師們最想聽到的就是學生會有很大的進步。

於是這些老師對那些學生尤為關注。他們會確保這些學生回答了所有的問題。

果然,研究者在期末測試了所有在校生,發現他們當初選的那撥學生和其他學生相比,確實在學業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但這項研究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研究者在進行預測之前從未對學生進行過測試。學生是隨機選取的。學業上的變化不是因為那些學生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完全是因為老師們行為的變化。

那麼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用平等的積極態度教育男孩和女孩,社會會如何變化呢?

我先介紹一下,在美國,一些頂尖學校是如何平等地教育男孩和女孩的。

在美國學校里,優秀的老師首先具備這樣一種態度:男孩和女孩都有能力學習。根據剛才說的教師期望問題,這樣很合理,使得他們對男孩和女孩都有較高的期望。

通常,老師在課堂上舉例時,男性和女性的名字都會用到,既會舉出正面的男性例子,也會舉出優秀的女性示例。

他們還會列舉一些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例子,比如,男護士和女工程師,也鼓勵男孩和女孩都參與到課堂中。

我有個朋友是一名憲法教授,她是絕對的女權主義者。有一次,她突然驚恐地發現,在無意識中,她在課堂上叫男生回答問題的頻率比叫女生更加高。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開始輪流叫男生和女生回答問題。其實,我在做有問答環節的演講時也會這麼干。


做選擇其實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

女性要怎麼學習才能做出好的選擇?做出忠於自我的決定?

在我看來,做任何事都一樣,熟能生巧。

所以,學會做出好的選擇的第一要素,是練習。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們從小練習自己做決定,小孩子可以練習做小的決定,比如:你想穿紅色襯衫還是藍色襯衫?或者你晚餐想吃豌豆還是胡蘿蔔?

隨著孩子長大,決定的難度也應當隨之增加,這樣當他們長大成人後,就能做出成年人要應對的更複雜的決定。

第二,接受失敗也是學習的過程。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

畢竟,世上沒有人生指南教你怎麼生活,我們只能在生活中學習。

有人曾對托馬斯?愛迪生說:「你已經試過1000種方法來發明燈泡,但還是沒有成功。難道你不覺得自己很失敗嗎?」

托馬斯?愛迪生說:「根本不會。我比原來懂得更多了。我最開始做這件事時,就覺得我肯定能做出來的。」

他確實成功了,發明出燈泡,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第三,優化做決策的過程,讓選擇更合理。

我注意到我在難以做決定時,我通常會先從一些常規的選項中去開始選擇,也就是說,你要先去獲得更多信息,然後縮小選擇範圍。

其次,是把你能控制的事情和無法控制的區分開,盡量不要在無法控制的事情上浪費太多時間。在你能力範圍內做出最好的決定就行。


「重要的不是你的起點,而是你的志向」

2010年,我創辦了耶魯女性(Yale Women),它是第一個針對耶魯女性校友的非運動型的組織。

我創辦這個組織時有三個目標:

第一個是實現女性的自我發展;

第二個是我們要創造一個強大的團體,相互支持;

第三個是作為世界上接受過最好教育和最幸運的女性,我們要一起把世界變得更好,尤其是為了女性。

地球上有無數人,但很神奇的是沒有一個人和你完全一樣。所以我們都能為世界做出一些自己的貢獻。

我相信,我們都有成就偉大的潛能。你的態度對你的生活和你孩子的生活都發揮著巨大的影響。

我想以納爾遜?曼德拉的一句經常鼓舞我的話作為結束詞:

「重要的不是你的起點,而是你的志向。」

「It』s not where you start but how high you aim that matters.」

——Nelson Mandela

背景注釋:

20世紀50—90年代對美國女性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1920年美國女性開始獲得選舉權,而在20世紀上半葉,美國的初高中教育雖然已普遍招收女生,但高等教育中的性別歧視依然很嚴重,例如哈佛大學醫學院1944年才開始招收女性,耶魯大學本科院則在1969年開始招收女生。二戰後,經濟的繁榮和社會思潮的影響,使得女性的獨立意識與參與社會勞動分工主動性大幅增加,到1970年,美國女性在勞動大軍中的比例達到了40%,超過了二戰時期婦女就業高峰數字36%。Lisa Goldman作為親歷者,完整見證和經歷了美國婦女在這個時期中的變化。

ABC教學是Lisa Goldman自創並致力於推廣的一種教育方法,詳細內容可參考造就過往發表過的內容。

《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教師期望與學生智力發展》,作者為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本書講述的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個人物,他因傾慕自己創作的美女雕像,感動了愛神,結果美女復活,二人結為夫妻。皮格馬利翁效應則是一個廣泛應用於醫學、工業等領域的科學術語。作者將這一原理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將教師比喻為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形象地說明了學生的智力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力,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越高,學生智力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文字:李瑩

校對:其奇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台,發現創造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就 的精彩文章:

20分鐘瀏覽5萬張圖,2小時學會檢測癌症,AI是這樣學醫的
人類何時開始有抽象思維?7萬年前的這幅畫作是迄今最古老的證據

TAG: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