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老糖友秋冬如何防控糖尿病

老糖友秋冬如何防控糖尿病

糖尿病的發生與季節關係密切。秋冬季節天氣逐漸寒冷,寒意刺激交感神經,使體內的兒茶酚氨類物質分泌增多,造成血糖升高。同時秋冬季患者容易胃口大開,吃的更多。所以糖尿病更容易在秋冬季複發或加重。因此,秋冬季來臨,糖尿病患者的正確調養和合理保健更為重要。

老糖友秋冬如何防控糖尿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合理飲食

因冬季體內需要更多熱量禦寒,所以人們常常在這個季節胃口大開、吃得更多。然而這並不適合於糖尿病患者,不適當的進食量增加常常造成血糖的難以控制。以下四句話可以幫助病友們記住如何飲食控制血糖:

1) 吃干不吃稀:我們主張糖尿病人盡量吃「干」的。從形態上來講就是「固體」的,比如饅頭、米飯、餅。而不要吃麵糊糊、粥/泡飯、面片湯、麵條、疙瘩湯等。道理就是越稀的飲食,經過烹飪的時間越長,食物越軟越爛,意味著越好消化,則升糖越快。

2) 吃硬不吃軟:同樣是乾的,我們更推薦「硬一點」而不是「軟一點」的食物。道理與上面相同,含水量少、偏硬的食物需要咀嚼、消化的時間要長,升糖就慢。

3) 吃綠不吃紅:食物太多,很多病人不能確定哪個是該吃的,哪個是不該吃的。一般綠色的(非添加色素),多是含有葉綠素的植物,如青菜。而紅色的含糖相對偏高,不宜食用或少用。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綠色」的食物一般比較保險。

4) 定時定量和化整為零:定時定量是指正餐,我們推薦一日三餐,規律進食,每頓飯進食量基本保持平穩,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與降糖葯更好的匹配,不至於出現血糖忽高忽低的狀況。很多糖尿病人為了控制血糖,每天只吃兩頓飯,並且不吃主食,這樣做很容易出現低血糖。化整為零是指零食,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允許病人吃水果及少量零食,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但吃法與正常人不同,一般不要飯後立即進食,可以選擇飯後2小時食用水果。吃的時候將水果分餐,如:一個蘋果分2-4次吃完,而不要一口氣吃完;葡萄一次吃不超過5粒,分餐次數越多,對血糖影響越小。

老糖友秋冬如何防控糖尿病

二、保護足部

秋冬季節氣候乾燥,人的皮膚容易因缺水而皸裂,糖尿病患者的皮膚更容易出現瘙癢、感染、皸裂。因此,更應該注意保護足部皮膚。糖尿病足發生潰爛的誘因常常是足部很微小的損傷,一個很小的傷口處理不好或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患者丟掉一條腿。在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就是因為對足部的破潰不重視,失治、誤治造成的,所以足部保護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足部保護方法包括:

1) 每天檢查雙足,特別是足趾間。

2) 定期洗腳,用干布擦乾,尤其是擦乾足趾間;洗腳時的水溫要合適,<37℃。

3) 不宜用熱水袋、電熱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

4) 避免赤足行走。

5) 穿著合適的鞋子,鞋內應該有足夠的空間,透氣良好,鞋底較厚硬而鞋內較柔軟,能夠使足底壓力分布更合理;穿鞋前先檢查鞋內有否異物或異常。

6) 不穿過緊或毛邊的襪子;每天換襪子;不穿高過膝蓋的襪子。

7) 足部皮膚乾燥可以使用油膏類護膚品。

8) 避免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學製劑來處理胼胝;修剪趾甲切忌損傷皮膚、甲床;由專業人員修除胼胝或過度角化的組織。

老糖友秋冬如何防控糖尿病

三、注意保暖,預防感染

由於氣溫驟降易造成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皮膚彈性下降等,糖尿病患者比常人更容易發生各類感染。糖尿病並發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見,其次為泌尿系感染和皮膚感染。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生感染,機體處於應激狀態,必然增加血糖控制的難度,造成糖尿病病情惡化,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嚴重後果。有時感染還可使隱匿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不知自己患糖尿病的人)出現顯著癥狀。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感染,感染又可引起或加重糖尿病,兩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惡性循環。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重視感染,更要學會預防感染:

1) 良好的血糖控制就會大大減少感染的幾率;

2)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預防感染的發生,特別是呼吸道感染流行期間,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以免招致傳染。

3) 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多參加戶外運動,注意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且強度不宜過大。避免在霧天鍛煉。衣服不要穿得太厚、太緊。要注意保暖,不要在室外逗留時間太長。

4) 家庭中要注意加強室內通風,每日開窗2~3次,保持室內清潔、無特殊氣味,保持房間濕度。

5) 要正確處理皮膚的破損之處。發生皮膚瘙癢時,盡量避免搔抓、摩擦,以免抓傷皮膚引起潰破和感染,保持皮膚清潔。

(文/林紫薇 李虹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學 的精彩文章:

口乾不愈警惕跟瘀血有關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