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龔鵬程:漢服沒有邊緣化,穿得人只會越來越多

龔鵬程:漢服沒有邊緣化,穿得人只會越來越多

龔鵬程:漢服沒有邊緣化,穿得人只會越來越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古人服飾也有分類

「漢服運動」認為滿清入關後漢服就中斷了,是一個著名誤區。實際上,滿清入關,雖說剃頭辮髮、改易服飾,但服裝體系並沒有太大變動,女性基本延續明朝,男人的服裝雖然和明朝較不一樣,但體系仍是一貫的。真正的中斷是在現代,大家都穿西服洋裝後出現的。

其實,漢服在幾千年的發展中,每個朝代都有不同,但只是袖子、裙擺大小寬窄不同,或每個時代新的時尚、花色圖樣各有不同罷了。但那都是細部變化,總體上體系是完整的。我們看古人的服飾,覺得式樣繁多、花色複雜,很多不一樣,是因為我們不清楚服裝的功能與類型。

古人參加什麼活動、在什麼場合穿什麼服裝,都會不一樣。我們對古人的生活環境、場合、體制、禮儀不太清楚,以為古人每天都像戲劇裡面那樣穿寬袍大袖、長裙曳地,其實不然。衣服有禮服、常服、工作服、行業服之分。所以我們可以說他們日常穿的都是漢服,只是形式和功能有所區分而已。

龔鵬程:漢服沒有邊緣化,穿得人只會越來越多

二、你的服裝傳達了你的身體觀

真正講漢服,是要針對西服說。漢服與西服,最大的差別不是技術,而是觀念。西方現代的服裝,旨在表現身材、修飾身材,我們漢服則主要是體現文化價值,審美和文化是結合在一起的。彼此的身體觀很不一樣。

如果只為了遮體避寒,那何必需要那麼多種不同的服裝?服裝本來就是文化符號,由服裝上產生對文化身份的辨識是非常自然的。犯人穿囚衣、酋長插羽毛,不同身份的人服飾自然不同。

全球化時代,如何去辨識我們和別的民族不一樣呢?除了形體長相,服裝自然是最清楚的,一穿出來就知道是哪個民族、哪個地方的人。例如參加國際性活動,如APEC,都會安排一天讓各國元首穿著代表它自己民族的服裝。現在很多人出國,都會準備一套能代表自己民族和文化的服裝,也是這個道理。

現在衣食住行中,飲食還保留很多中式習慣,但衣呢?西式服裝成為日常,甚至我們參加很多典禮活動都要求穿西服,認為那是「正裝」。所以,現代才有中國人不懂得或不愛穿中國自己衣服的現象。

龔鵬程:漢服沒有邊緣化,穿得人只會越來越多

三、漢服可以適應今天各種場合

我們去看日本、英國皇室貴族大婚,他們穿的,難道不是自古以來的貴族禮儀性服裝嗎?現在我們不太了解禮服和常服的差異。

古人工作時穿的是工作服,日常家居穿家居服常服,客人來了就需要盛裝。常服和工作服在現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穿的,並不影響工作和作息,在西方也是如此。但他們參加典禮宴會一定會盛裝打扮,其服飾則都向古代禮服看齊,或借鑒古代禮服,所以說根本沒有和時代不適應的問題。現在年輕人結婚時不也喜歡穿著古式禮服來拍照嗎?

漢服運動從完全不被人看好和沒有人參與,發展到今天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就可以看出它的趨勢,在以後的發展中一定成為主流。

這種趨勢中也會有很多新的發展,有很多流派,有不同的主張,也有不同的做法,彼此當然也互相批評。但他們共同創造了整個漢服發展上的一些新的動向,一些人創造「新漢服」,一些人做復古,了解中國古代服裝傳統。

龔鵬程:漢服沒有邊緣化,穿得人只會越來越多

四、民族文化就是落伍和狹隘?

現在我們說的漢服,總體指中國傳統服飾,當然這裡面也包括了少數民族,這個整體體系,從上古以來一直傳承著。例如尚書裡面講皇帝的服裝「十二章服」,到清朝,你看它皇帝的服裝好像已經跟漢唐宋明很不一樣了,其實仍是依照十二章服傳統製作的。

全球化的發展使得世界越來越同質化,每個城市基本都一樣,所有的樓房都差不多,所有人穿的衣服也都一個樣。在這種環境下,人要表達自己的個性、民族性,才會故意展示出自己穿的服裝和別人不一樣。

很多時候,現代化並不一定要以犧牲自己在服裝上的本民族性作為代價,如日本、韓國、歐洲。一談自己民族文化,就擔心落伍、狹隘,只是中國人特有的現象。被這種錯誤的現代觀念束縛了的人,當然也就不能曉得「全球在地化」才是最新趨勢。

身處異域的海外華人穿漢服的意識為什麼更為強烈?因為這代表了文化身份的自我認同,而且也顯示了中國人的情懷,所以漢服會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你是怎樣的血型,就是怎樣的性格
慈禧太后的生活有多奢侈?太超乎想像了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