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氣象台宣布:明天,入冬!最強冷空氣今晚到,臨安餘杭周五有雪!

氣象台宣布:明天,入冬!最強冷空氣今晚到,臨安餘杭周五有雪!

剛剛,杭州市氣象台宣布:明天,杭州入冬!冬天來了,一年中最冷的季節開始了!

一年四季謝謝有你

2018年,你過得好嗎?天氣版的杭州總結,先為你奉上——

3月11日入春,5月12日入夏,10月2日入秋,12月6日入冬。

這一年,我們一起吹過62天的春風、曬過143天的夏日、看了65天的秋葉,剩下的是彼此溫暖的寒冬。

明天入冬 強力冷空氣晚上到

最近,雨水就像是在參加接力賽,一場剛下完,一場就接了上來,氣溫也是連續走下坡。

昨天白天到夜間,杭州各地普降中到大雨,各地雨量在10至30毫米左右。今天白天雨勢會減小,不過,夜裡雨量還會增大,直到明天白天都有中到大雨。

此外,第二波冷空氣勢力今天夜裡開始影響杭州,明天白天杭州北風增大、氣溫將持續降低。也是它,直接把杭州送入了氣象意義上的冬季

具體溫度:7至9日,最低氣溫只有1至4℃,臨安、餘杭等北部縣市的部分山區有雨夾雪或雪出現,將對交通出行和日常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

冬天來了,你準備怎麼保暖?跟我們坐上時光機,穿越到各朝代看看吧!

古人穿:耳套、棉服不能少

耳套

在冬日的凜凜寒風中,耳朵是最容易受凍的部位,現在,可愛的女孩子們出門總會戴上一個大大的毛茸茸的耳套,看著就很溫暖。

而這樣的禦寒神器,古人早就用上了!不過,並不是人人可戴的,明代曾被列入官員專用之物,平民百姓禁戴。直到清朝才走入尋常百姓家。

黑緞綉五福捧壽耳套

黑緞繡花兔毛耳套

彩綉雙蝶桃形耳套

(清末民初/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耳套的造型,大同小異,為扁桃形。因為是人防寒取暖的用物,戴在頭部顯要部位,所以色彩淡雅,以黑藍色為主。耳套上的刺繡圖案也非常豐富,一般以花草、寓意吉祥的動物為主。

冬衣

大紅綢地盤金彩綉八團龍女袍

(清/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此為典型的晚清宮廷女子八團袍服,以大紅綢地綉制,圓領,右衽大襟,一字型紐扣,馬蹄袖寬大,左右開裾,內襯有薄絲綿。萬字曲水片金緣,下擺飾海水江崖紋,整件袍服共織綉了八個團龍,具有濃郁宮廷色彩。

古人吃:美酒美食不可負

都說美食美酒是寒冷冬日裡最好的慰藉,這個道理我們老祖宗早就知道了。

冬季蔬菜不足,古人為了延長蔬菜的保質期,防止提早腐爛,於是有了「腌菜」。

東漢劉熙《釋名·釋飲食》稱:「葅,(讀作「zū」)阻也,生釀之,遂使阻於寒溫之間,不得爛也。」現在所謂的「老壇酸菜」、「韓國泡菜」,也都是用這種方法加工出來的。

先秦周王室還設有專門負責腌制食品的人,即「醢人」。(讀作「hǎi」)

宋人在十月初一這個特定的日子,則會安排一場暖爐會,這一天,邀請親朋好友來家裡聚餐,圍坐在火爐旁邊,一邊在暖烘烘的炭火上烤上肉食,一邊暢飲在爐邊暖好的美酒。

當然,美食美酒也要配好的容器:

螭紋銅提梁盉

(春秋晚期/浙江省博物館藏)

這個青銅盉器形源自陶盉,在商周時期既可作酒器也可作水器。為典型的春秋晚期提梁式三足盉。

龍泉窯青瓷執壺

(明/浙江省博物館藏)

原為清宮舊藏,屬皇宮傳世的明初龍泉官窯精品

古人玩:熏香畫畫做文章

屋外寒冷,在家搞點娛樂活動呢?

看看古人怎麼做的:點上熏爐,鋪平紙張寫個字;或和三五知己共賞一副珍藏畫作。

德清窯黑釉熏爐

(東晉/浙江省博物館藏)

熏爐是古代一種衛生用具,用熏爐焚香可除室內惡穢之味,還可以驅趕蚊蠅。

紫檀螭紋畫桌

(明/浙江省博物館藏)

四面平式是明代傢具常見形式之一,雖無束腰,但足端有馬蹄,而且腿足斷面往往作曲尺形,北京匠師稱之為「挖缺做」。

古人眠: 立冬始,早卧晚起

從前的人們關心時令、節氣,連睡覺的時辰也講究「天人合一」,看重陰陽。

晝主陽,夜主陰,晝陽氣盛而夜陰氣盡時,人們就會醒來,反之則應當睡覺。所以夏季陽氣盛時,人們一般五更就起床了。

但到了冬三月,則不再強調日出而作,而是要「閉精塞神,以厚斂藏」。《黃帝內經》有言,在冬季,人不宜擾動陽氣,需等日光出現再起床,不然會傷害腎氣、四肢痿弱,於是就有了「立冬之始,早卧晚起」說法。

看來大冬天睡懶覺,大家都一樣啊!

不過古人明顯比我們講究,他們還留心傳統中醫的睡前養生之道。

東漢神醫華佗在《足心道》中曾提及,寒冬沐足能使丹田溫灼。風雪夜,「睡前一盆湯」,是一樁人間樂事。

保健之餘,飲食、熏香等助眠之法也在民間廣為流傳:俗話稱「朝朝鹽水,暮暮蜜湯」,夜飲一碗溫熱的蜂蜜水,睡夢也能沉穩綿長。

而至唐宋時,香道文化流行,家中如果有香爐,常常還會徹夜點一盞安神靜氣的沉香。

下面這個就是完成古人睡前儀式感的必備神器啦——

香爐

龍泉窯青瓷三足爐

(南宋/浙江省博物館藏)

這種形制的爐,亦稱奩式爐、筒式爐。爐身外壁往往飾有上、中、下三道弦紋,且每道弦紋常常由三條弦線組合而成,古人又將這種爐稱作「三元九思」爐或「九元三極」爐。

被子

古人早期的卧具以榻為主,一到立冬,榻上便鋪好加厚的被褥,平民百姓常蓋布衾,王公貴族則喜愛華貴的錦緞。

到了明清,架子床、拔步床問世,富貴人家側卧其中,聞著黃花梨木香,拉上帷帳,便是藏風聚氣之處,大可溫暖過冬。

大紅蝴蝶花紋錦緞(局部)

(清/浙江省博物館藏)

緞最早見於元代,明清時期成為絲織品的主流產品。此匹紅緞,以蝴蝶和花卉圖案為主,精緻鮮艷。

毯子

棉毯

(南宋/浙江省博物館藏)

這塊棉毯1966年出土於浙江蘭溪南宋高氏墓,用棉花提織,經緯條幹一致,灰白色,毯面上有八十一枚錢幣排列成六個相互連接的菱形圖案。這也是迄今為止已發現的最早和最完整的棉毯。

枕頭

枕頭也隨季節變化:到了冬天,軟布枕就取代了下圖消夏用的瓷枕。

磁州窯褐彩人物紋枕

(宋/浙江省博物館藏)

枕面略呈扇形,平面中心略凹,出檐。枕身四面垂直,平底,裡面一鑽氣孔。

小夜燈

龍泉窯青瓷蓮花形燈盞

(明/浙江省博物館藏)

半夜起床,需要一點亮光。上面這盞「小夜燈」是蓮花型,造型繁複,式樣華美。

現在很多人睡前會花不少時間刷手機,晨昏顛倒,其實不妨學習古人的規律作息,把睡覺當作一件有儀式感的事來做!

小貼士:

文中部分展品在以下兩個博物館可參觀:

中國絲綢博物館:

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12:00—17:00,節、假日照常)

地址:西湖區玉皇山路73-1號

浙江省博物館:

開放時間: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觀眾停止入場。

地址:西湖區孤山路25號(孤山館區);下城區中山北路西湖文化廣場e區29號(武林館區)

資料/市氣象局、浙江省博物館(原作者:雨後山前)、中國絲綢博物館、北京晚報、微博@煮酒君

編輯/許成慧、徐可璐

版式/許成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夫子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如果在古代,你的媳婦被皇帝看上,你會怎麼做?古人的做法很痛心
天才阿炳的另一面:不僅賭與抽,還得了花柳病致瞎,最後絕望自殺

TAG:夫子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