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知識】作為水利人,這些著名治水人物都要了解!

【水知識】作為水利人,這些著名治水人物都要了解!

原標題:【水知識】作為水利人,這些著名治水人物都要了解!


千百年來,我國在除水害興水利的偉大實踐中,湧現出了大批著名的治水人物,請問您知道都有誰嗎?下面小水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下從春秋時期到清代的這十一位著名治水人物吧!



孫叔敖


春秋時期楚國人孫叔敖

為官清廉治水功高,主持興修了芍陂(今安豐塘),把淠河水和諸山水都引入人工湖中,水多時可以開閘放水,水少時可以關閘蓄水。不僅對防治這一帶水災起了積極作用,還灌溉了一百多萬畝的農田,對於推動楚國的經濟發展,乃對楚莊王當上中原霸主都起了較大的作用。



西門豹


戰國時期魏國人西門豹


親自率人勘測水源,發動百姓在漳河開挖了十二渠,使大片田地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



鄭國


戰國末期韓國人鄭國


參與過治理滎澤水患以及整修鴻溝之渠等水利工程,後來被韓王派去秦國修建水利工事,鄭國渠建成後,關中成為天下糧倉,贏得了「天府之國」的美名。


李冰父子



都江堰


戰國時期秦國人李冰父子


徵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幾千年來,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史祿


秦朝的史祿


鑿靈渠運糧,把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接起來,把中原和嶺南連接起來,在水利建築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華章。


賈讓


西漢的賈讓


針對黃河河患頻發,他提出了以「寬河行洪」思想為主的全面治理黃河的上、中、下三種不同對策,上策主張滯洪改河,中策提出築渠分流,下策則為繕完故堤,「治河三策」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王景


東漢的王景


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受命主持大修水運交通命脈汴渠和黃河堤防,築堤後的黃河經歷800多年沒有發生大改道,決溢也為數不多,功效卓著。



范仲淹


北宋的范仲淹

「厚農桑」,強調興修水利,提出「浚河、修圩、置閘」三者並重治水方針,並制定了一套獎勵百姓、考核官員的制度長期實行。



郭守敬


元朝的郭守敬


到各處勘測地形,籌划水利方案,主持西夏治水,後擔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發展了南北交通和漕運事業,支撐了大都的興盛。



潘季訓


明朝的潘季訓


四次出任總理河道,主持治理黃河和運河,總結前人對於黃河水沙關係的認識,提出了「束水攻沙」的治河方針,對後代治黃有重要影響,為中國古代的治河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林則徐



(坎兒井)


清朝的林則徐


充軍伊犁途中,因黃河在河南開封祥符決口,釀成水患,奉旨前往河南黃河工地治河,到達新疆後又帶領群眾興修水利,推廣坎兒井,人們為紀念他的業績,將坎兒井稱為「林公井」。


信息來源 | 中國水文化


編輯排版 | 大眼文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麗水水利 的精彩文章:

【水利史】我國古代水利發展史

TAG:麗水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