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索尼 Xperia XZ3 體驗:迄今最「One Sony」的 Xperia 手機

索尼 Xperia XZ3 體驗:迄今最「One Sony」的 Xperia 手機

幾個月之前,我在主站寫了一篇XZ2P的體驗。文中我有提到,在我這種「極端索匪」看來,XZ2P 根本就不像是一台索尼的手機,應該被「開除索籍」。而如果要分析 XZ2 與 XZ2P 失敗的原因,沒有競爭力的外觀設計、沒有競爭力的配置、沒有競爭力的本地化系統再加上一意孤行的宣傳(看看隔壁與玩家打成一片的 PlayStation),種種原因共同造就了 XZ2 與 XZ2P 在中國市場的失利。

好在一年雙機的更新策略為索尼帶來了補救的機會,在 XZ2 系列失利後不久,索尼就為我們帶來了全新一代的旗艦手機 XZ3。這台手機記載了索尼的多個首次,索尼也希望 XZ3 能帶領 Xperia 走出 XZ2 與 XZ2 Premium 的困境,為一成不變的 Xperia 注入新的活力。

但用一個多月後,我覺得 XZ3 似乎還是差了點火候。

出色的設計、出色的手感、出眾的重量

每逢 Xperia 手機,必談其工業設計。Xperia 或者說索尼的設計在我心目中一直有著特殊的地位。從 PS4 到 XEA 20,再到 3 個月前被我瘋狂吐槽的 XZ2 Premium,索尼的產品在外形設計上一直透著一種「硬朗」的氣質。這裡的硬朗說的不是堅果那種「我是割手」的硬朗,而是通過線條與色彩的運用,讓產品能起來更幹練,恰到好處的貼合用戶。

由於 XZ2 與 XZ2P 沒有很好的控制產品的厚度,Ambient Flow 表面張力設計在 XZ2 與 XZ2P 上口碑全面翻車。但 Ambient Flow 表面張力設計並非一無是處,它能很好的「消化」掉機身的厚度,將厚度轉化為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而這中不走尋常路的設計在 XZ3 上,得到了更好地體現。

單看 XZ3 的賬面數據,9.9 毫米的最大厚度似乎與 XZ2 的 11.1 毫米相差無幾。但在上手的那一刻,就能體會到 XZ3 設計的精巧之處——通過曲面屏幕的設計,索尼大幅降低了手機邊緣處的厚度,用「尖銳」的邊框讓降低了手機邊框的與手掌的接觸面積(拿起來感覺與黑莓 Priv 或 Find X 有點相似),從而降低了用戶對 9.9 毫米最大厚底的抵觸。

同時,曲面屏幕的設計也將厚度藏在了屏幕兩側的邊框處,進一步提升了手機的手感。同時,曲面屏幕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屏幕兩側的邊框厚度,讓 XZ3 看起來更修長,兩側的邊框也不再能「跑馬」。

不過無論索尼再怎麼降低用戶對厚度的感知,XZ3 的重量還是帶來了墜手感。同樣是前後玻璃的設計,塞入了機械升降結構的 NEX 與 Find X 重量分別是 199g 與 186g,而 XZ3 的重量高達 193g。我也不知道索尼在 XZ3 裡頭塞了什麼,雖然與 XZ2 相比 XZ3 的重量有了小幅降低,但仍屬不及格的範疇。

就像我在 XZ2P 體驗中所說的那樣,索尼的手機永遠會有一個「但是」。XZ3 顯然還有不少地方能做的更好。比如上文我一直在說 XZ3 的左右邊框,而對它的上下邊框閉口不提。原因很簡單,XZ3 的上下邊框絲毫沒有收斂的意思。

同樣是上有額頭下有下巴,起步價 2700 元不到的魅族 16th 實現了 7mm 的超窄上下邊框,而 XZ3…下邊框與 Nokia X5 的下邊框接近,上邊框甚至比下邊框還要大。在我看來,即使是拋棄了 Omnia Balance 設計語言,XZ3 也沒有任何理由做成這樣,或者換句話來說,XZ3 細節上的不講究如果放在其他品牌的機型上,或許還說得過去。但如果這種不講究的設計出現索尼身上,我只能說著不及格。

再有就是用一次罵一次的指紋感測器了。在 XZ2P 的體驗中,我是這麼說的:

而在 XZ2P 與上述這一切優秀體驗無緣,拿出手機的瞬間,你的食指會非常自然的放在一個微微凸起的、觸感優秀的玻璃片上,然後你需要將食指往下掃,才能摸到真正的指紋感測器,而不是剛才摸到的鏡頭。至於鏡頭上留下的指紋,就只好在用手機拍照前再擦乾淨了,因為下一次解鎖時手指肯定還會按在上邊。我在體驗 XZ2P 之前長期使用的是自己的 XZs,不存在說「因為適應了其他機子所以不習慣 XZ2P 的指紋」這種問題。平心而論,XZ2P 的指紋識別速度並不慢,甚至略微勝過 iPhone 8,但整個解鎖過程因為「找感測器」變得非常不順暢,也讓指紋解鎖所需的時間變長。

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了 XZ3 上,XZ3 的指紋感測器與攝像頭「巧妙」地與 XZ2P 處於同一高度,也就是說,XZ2P 糟糕的指紋解鎖體驗可以在 XZ3 上完整的體驗到。我總結了編輯部常見的三種手機握持方式,其中唯一能夠舒服解鎖手機的握持方式就是只拿手機的下半部分,但就意味著手機有接近一半的面積不在拇指的活動範圍內,可謂是顧此失彼。

其實換個角度來想,索尼將 XZ3 的指紋感測器放置在背面幾乎正中央的位置,很可能是因為相機組件的限制:相機厚度限制了相機只能放中間厚度較大的區域,從而使指紋感測器只能被迫下移。但就我個人喜好而言,我還是更喜歡像 XZ1 那樣的橫置攝像頭,希望索尼什麼時候能回到以前的設計語言吧。

「不像以前那樣塗抹」的相機

相機可以說是 XZ3 與之前的 Xperia 最大的區別(之一,因為 OLED 屏幕也是),在 XZ3 中,索尼對相機的功能界面進行了大量的功能整合,比如將手動模式與超慢動作錄像放在了模式按鈕中,簡化了相機的操作邏輯。

在發布會上,索尼著重講解了 XZ3 在相機上的提升。比如使用了更先進的 Bionz 圖像處理引擎,在亮光與暗光花環境下可以降低照片出現「塗抹」的幾率。同時 AI 場景識別也可以同時識別多種情景、並混合使用情景預設,拍出更自然的照片。

※ 照片經壓縮處理

從樣張來看,XZ3 的成像效果確實要領先於 XZ2P 不少,但夜間光照不太充足時,XZ3 的照片看起來依然有著較為明顯的塗抹現象。晴天直對強光時,畫面也會出現光斑,且白平衡也會出現問題。總的來說 XZ3 的相機雖然較以往的 Xperia 有了較大的改進,也做到了「逆光也清晰」,但與同樣採用單攝相機Pixel 3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相機的啟動同樣加入了新功能:在 XZ3 上,啟動相機除了可以通過:

1. 長按相機鍵;

2. 雙擊電源鍵。

以外,還可以通過橫舉手機的方式直接打開。XZ3 內置的 AI 會主動識別 XZ3 的運動姿態與加速軌跡,判斷用戶是想將手機橫距拍照還是進行其他操作,從而判定是否需要開啟相機。可能是出於識別率的考慮,目前索尼將觸發相機的閾值設定的有些高,經常出現抬起手機卻沒有打開相機的狀況。不過根據索尼的說法,XZ3 學會慣用戶的抬手習慣,逐漸提高判斷的準確度。

配得上 BRAVIA 稱號的 OLED

除了相機之外,這片 OLED 屏幕也是 XZ3 與以往 Xperia 最大的區別之一。在經歷了 XZ2P 屏幕渲染問題後,索尼終於下定決心改用自發光的 OLED 顯示屏。而成效也顯而易見,這片屏幕的顯示效果可以說是市面上最接近 Bravia 顯示效果的屏幕。

由於使用了 OLED 屏幕,也就是說無需在使用背光照亮,XZ3 即使提升到了 QHD+ 的解析度也沒有亮度不足的現象。同時因自發光的優勢,屏幕對比度來到了 1000000:1,自然也是支持了 HDR。在使用 Netflix 等支持 2K HDR 視頻的軟體看電視劇時,畫面的對比度與解析力都達到了出色的水準。曾經在 XZ2P 上出現的偏色現象也沒有在 XZ3 出現,這塊代表著 Xperia 最高水平的屏幕也終於趕上了同行們的步伐,來到了第一梯隊。

至於在顯示設置中的各類增強型選項,我不建議大家開啟,原因是視頻增強選項後的色彩會超過這塊 OLED 的顯示範圍。比如當畫面出現灰色漸變時,如果開啟了畫面增強選項,本來「平滑」的灰色漸變牆面會出現鋸齒狀的色塊,關閉對應的增強選項後色塊就會消失。當然如果你喜歡過度飽和的鮮艷畫面,也可以打開對應的選項,只是其中的優劣就要由大家自行取捨了。

索式手勢操作與索式本地化

雖然索尼非常熟悉原生安卓那一套的操作,但「谷歌藥丸」的想法畢竟還是太年輕、太不成熟了,XZ3 還是選擇了身經百戰的三大金剛導航鍵:返回在左、多任務在右、長按開啟分屏模式(這裡應有好評),但除此之外,索尼也提供了屬於自己的手勢操作。在側屏(屏幕與中框接觸的部分)向下滑動為返回,雙擊則可以打開側屏菜單。

至於防誤觸,索尼同樣交給了 AI 來處理。XZ3 可以識別出用戶握持手機的方式,不會響應長期握持的區域,而且就我這段時間的體驗來看,誤觸的幾率也有了顯著地降低。不過到底是手機適應了我的操作還是我適應了手機的操作,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在介紹索式本地化之前,我們先複習一下 XZ2P 上的本地化:

1.可以顯示來電歸屬地;

2.移除了所有谷歌應用;

3.預裝了國內常用軟體。

其實除了這些以外,XZ2P 也搭載了咪咕靈犀語音助手(我知道許可權管理,只不過那個許可權管理與系統自帶的許可權管理在功能上有差別嗎?)。只是當時的咪咕靈犀在我看來完成度太低,用過兩次之後就卸載掉了。

不過在 XZ3 上的咪咕靈犀則大有不同。

雖然咪咕靈犀依然是以獨立應用程序的形式存在於系統中(仔細一想,海外版 XZ3 的Google Assistant 不也是這樣),但功能上則完善了很多。現在的咪咕靈犀語音助手,已經可以通過語音的方式,對常用軟體進行語音控制。比如可以通過語音的方式發送微信紅包,只需要在最後一步輸入密碼。

雖然目前還不能像 Bixby 那樣自定義操作,每個步驟之間也需要一定的響應時間,但對於咪咕靈犀來說,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了,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也保證了語音識別的準確性。而且在有些時候,這種功能簡單的語音助手還是非常有用的,比如這個月以來每天晚上我打彩虹六號時,就一直在用咪咕靈犀來回復微信。

至於為什麼說索尼知道現在都不接入微信或支付寶的指紋 API,我只能說微信、支付寶與索尼之間各有各的想法了。

一些其他的

如果將 XZ3 與半年前的 XZ2P 對比,XZ3 可以說是已經有了巨大的提升,但如果將 XZ3 與各大主流旗艦相比,索尼要做的還有太多了。先不說相機優化、指紋感測器這種大家都知道的不足,就單單是 XZ3 上那可以塞下一點點菜單的縫隙就足以說明問題索尼現在遇到的問題。

至於震動反饋,我只能說 XZ3 的反饋手感與 Pixel 2 的很像,屬於那種鬆散的、不敏捷的反饋手感。大家有時間能的話可以找線下門店體驗一下 XZ3 的反饋手感,再試試像魅族 16、堅果 R1 與 iPhone 的反饋手感,你就知道 XZ3 的反饋到底是處於怎樣的水平了。

這一個多月用下來,以一個索粉(不知道寫完這篇體驗後還算不算)的角度來看,我還是很喜歡 XZ3 這台手機的,機型的線條、握持的手感,優秀的屏幕、與 Pixel 相似的系統體驗與 STAMINA 電池管理(還有 6GB 的 RAM)都是我喜歡這台手機的理由。但不怎麼出眾的相機、糟糕的指紋感測器與在國內水土不服的系統都讓我沒有信心像以前(Xperia XZ Premium)那樣向別人推薦這款手機。這已經不是舉著「索大好」的旗子就能斬獲人心的時代了,我不是說 XZ3 做的不好,只是在現在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XZ3 顯得不夠好。

但不管怎麼說,在 XZ3 不僅上看到 Xperia 走向改變的決心,還能看到姨父提及的「One Sony」政策終於有所了回報,接下來就看索尼明年會為我們帶來什麼驚喜吧。

優點:

1. 表面張力設計提供了出色的握持手感;

2. BRAVIA 加持的屏幕顯示效果;

3. 亞太地區版本為 6GB RAM;

4. 提供了更完善的語音助手。

缺點:

1. 機身接縫明顯;

2. 指紋識別體驗有待加強;

3. 相機表現與第一梯隊存在差距。

你可能還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內置骨傳導耳機,這款午睡枕想讓午休變得更舒適
哪些時刻讓你覺得科技入侵了生活?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