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把努力當成信仰,人生就會開掛!

把努力當成信仰,人生就會開掛!



作者 | 柳一一


來源 | 富書(ID:kolfrc)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ta真的很努力,這是一句好話嗎?」



我一直堅定的認為這是一句好話。




而且,我也認為,把這句話當做好話的人,是真正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成長型思維的人,最關注的是努力,而不是結果。因為相比較而言,努力是可控制的常量,結果是不可控制的變數。


 


比較神奇的是,真正關注努力這個常量,能夠始終持續輸出努力的人,也最終會成為「錦鯉」。







利用正反饋效應,打破「起跑線」魔咒




前段時間,薪酬網公布了一份2018年中國大學畢業生薪酬排行榜TOP200。




榜單前十的高校,包括清華、北大、北外、上海交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可以說,排名靠前的,大部分是985、211重點名校。


 


薪酬榜引起了熱議,很多人在說,是啊,我是名校,確實了不起。


 


是了不起,但也真沒那麼了不起。我把名校畢業生,起始工資高的現象稱之為「起跑線效應」。這是很多職場人士,進入社會的一個「初始值」。


 

讀了名校,確實很容易贏在起跑線上。但人生是什麼?人生是馬拉松啊,是一場長跑。起跑線贏了就能笑到最後嗎?




一個人堅持努力,揮著汗,腿軟到打顫,也決不放棄。時間維度拉長一點,就必然會打破起跑線效應。




好朋友梅子,是我在律所實習時的同事。我剛見到梅子的時候,沒把她當回事,她太普通了,在我們一眾或本科,或研究生畢業的實習律師里,梅子的學歷簡直拿不出手。她是自考本科生。不只本科自考,專科也同樣是自考。


 


梅子每天午休經常在所里學習,背代理詞、辯護詞,模仿著去寫。每天下午下班後,則在所里練習打字。而且,經常是到晚上9點左右才離開。


 


所里哪個律師需要幫忙,她都衝上去,抓住一切機會提升自己,當事人來所里諮詢,她認真接待,把碰到的案子記錄下來,不明白的地方就請教老律師。


 

她開始時打字很慢。所里的正式律師,沒人找她幫忙打材料。那個時候,我憑著每分鐘100字,成為所里的「打字機」。




3個月後,沒人找我了。梅子速度已經和我差不多,但是她比我認真百倍,打字從來不出錯。自然,選我就是下下策了。


 


實習期結束,梅子成為了正式律師,其他人要麼實習期不合格,需要重新實習,要麼就是勉強合格,所里並不想留。而梅子,已經有其他律所來挖她。


 


正式做律師的第一年,梅子就賺了10多萬。而我們那一批的「堂堂」本科生、研究生,沒有一個人能夠達到她的水平。大部分還是在當助理打雜。


 


後來,梅子自然一路開掛,第三年就成為了律所合伙人,自己的案子也特別多,還是好幾個公司常年的法律顧問。


 

起跑線是重要,但它真的只是一個初始值。


 


《高手》里提到,真實的社會裡,有一種「正反饋效應」。正反饋效應里,強者會越來越強。比如,一個網站的用戶多,接下來,它的用戶就會更多。


 


作者萬維鋼說:「正反饋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力量」,因為「這個效應一旦啟動,就是雪崩式的過程。」


 


因為真實世界裡,還有一個「冪律分布」。當你走上正反饋,突破臨界點之後,你就會成為人群中的20%,「窮者愈窮,富者愈富」里的那一波富人。


 


努力的力量,就是這麼可怕,能徹底打破起跑線魔咒,成為金字塔上的那一小撮人。







你的一筆一划,都是為「錦鯉」埋得伏筆






我非常喜歡的一部經典老電影,叫《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非常完美的詮釋了什麼是「錦鯉附體」。


 


男一號克里斯,醫療器械推銷員,天天背著器械四處跑,卻總也賣不出一台。




經濟窘迫到付不起房租,妻子選擇了離開。


 


克里斯和5歲的兒子相依為命,銀行賬戶僅有21塊錢。房東把他趕出公寓,克里斯開始還能租汽車旅館,後來旅館也租不起了,去了收容所。


 


這個時期的克里斯,簡直就是「瘟神」附體,接二連三的倒霉事兒,劈頭蓋臉砸了一身。


 


克里斯的逆襲,起始於在一家著名股票投資公司實習。實習期間,克里斯為了多給客戶打電話,上班時從不喝水,這樣就能避免上廁所。不管客戶拒絕多少次,克里斯都微笑著繼續打下去。他抓住一切時間學習。實習結束時,克里斯的筆試成績也非常優秀。


 


最終,資歷普普通通的克里斯,成為了投資公司的正式員工。


 


生活中有錦鯉嗎?確實有,但不是靠轉發錦鯉得來的,而是努力得來的。


 


從我寫作以來,經常碰到別人說我運氣好,能夠得到牛人指導,能夠和大平台簽約,所以才能夠寫出爆文。


 


我從一開始寫文章,就成為知名說書人大鎚的簽約作者。大鎚做過好幾個爆款課程,也是很多大平台的簽約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我得到大鎚的很多指導,進步很快。


 


寫了半年多之後,我又幸運地簽約了富書這樣的優質平台,以及其他大平台。我的文章有機會在大平台發表,以及被其他多個大平台轉載。


 


這一切真的是靠運氣嗎?從頭來看。在和大鎚簽約之前,我一年看了50多本書,寫了10萬字的讀書筆記。正是這樣的努力,讓我在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2017年,和大鎚簽約後,我除了正常輸出簽約作品外,看了100多本書。這樣的積累,是能夠和富書等平台簽約的基礎。


 


很多人說,成功靠運氣。是的,運氣確實很重要。


 


如果說,運氣決定了人最終能不能成功,那努力,就決定了你能不能遇到好運氣。所謂先天自帶錦鯉,一輩子躺贏的人生,我相信或許有,但是在真實的普通世界裡,不具有任何參考價值。


 


弗蘭克在《成功與運氣》這本書里寫道:人類社會是一個非線性的複雜系統。




你的努力讓你條件變好之後,最終結果並不是按比例,變好一點點,很可能把你之前的優勢放大很多很多倍。




因為運氣可以累加。當你努力之後,你擁有了一個機會,這個機會之後會迎來另一個機會,你的好運氣會形成疊加效應。




這才是真實世界裡的運氣。先努力,後有錦鯉。







你需要無堅不摧的反脆弱性




作家塔勒布在《反脆弱》這本書,告訴我們,無論是個體還是社會,只有擁有反脆弱性,才能擁有強韌的生命力。


 


脆弱的事物喜歡穩定的環境,一旦有波動,就可能翹辮子。比如玻璃杯,一摔就碎了。




反脆弱類呢?外界的環境越波動、越隨機、越混亂,它反而越能茁壯成長。比方說傳說中的九頭蛇怪,長著數不清的頭,每次被砍掉一個頭,就會重新長出兩個頭來。外部攻擊不但沒有消滅它,反而會讓它更強大。


 


說到反脆弱的人,其實就是「越挫越勇」的人。除了能扛得住挫折,還能在挫折中成長,變得越來越強。


 


把努力當做人生信仰的人,就是擁有反脆弱性的人,在挫折中會越來越強大。


 


美團今年上市了,成為港交所IPO政策改革後第二家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公司,市值已經超過小米,創始人王興成為了人生贏家。







在美團之前,王興經歷的故事,簡直就是現代版的「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2003年,王興創辦「多多網」社交網站。2006年,王興把資金鏈鍛煉的校內網,賣給了千橡集團。之後,拉著學弟,做了飯否。2007年5月,飯否上線,但在2009年7月,飯否因故暫停,沒人知道何時再上線。在經歷兩次大敗之後,王興於2010年又成立了美團。沒有被失敗打垮,將努力進行到底,才有了今天的美團。


 


王興轉發過一條關於唐僧師徒的微博:「面對八十一難,他哭過,哀求過,但從沒說過一次:『我們不取經了,大家散夥吧』」。


 


從來不存在一件事,稍稍努力就能做好。任何一份光彩奪目的成功,背後都是玩命的努力。


 


褚時健老爺子,曾經是亞洲最大的捲煙廠廠長,撐起了雲南財政的半壁江山。




1999年,褚老因被舉報而判無期徒刑。2002年,褚老保外就醫。74歲,褚老向朋友們籌了1000萬,包下了哀牢山上2400畝的政府農場。6年後,種出了廣為人知的冰糖橙,成為「中國橙王」。


 


尼采說:「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


 


努力的人,面對挫折,不會奄奄一息,再無鬥志。他們懂得這個世界的底牌,就是努力。所以,儘管失敗了,仍然會再度開始。上一次失敗中獲得的成長,就是下一次的起點。


 


把努力當做人生信仰的人,知道不論人生跌到什麼樣的谷底,只要自己努力,就有機會推倒重來。他們經歷失敗時,聚焦的點,是如何從失敗中東山再起,而非自怨自艾,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和黑暗。







努力到成為天賦,成為一名增長黑客




這些年,我們聽了太多關於努力,卻毫無效果的負能量故事。實際上,那樣看似忙碌的努力,從來是「偽努力」罷了。


 


什麼是真正的努力?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始終能夠感覺到「疼痛」。這意味著,我們要不停地走出舒適區。


 


吳伯凡老師在《認知方法論》的專欄里提到,人類天生貪戀舒適區。




什麼是舒適區?我很喜歡吳伯凡老師的比喻,他把舒適區比喻為在子宮的感覺。




黑暗、溫暖,沒有匱乏,甚至感覺、視覺、味覺、嗅覺等等,都不需要了。而在舒適區呆著的代價,就是「零認知」,「任何好處都有代價,任何福音都是詛咒。」


 


如果你覺得日子過得很舒服,用著舊有的認知和思維框架,看似忙忙碌碌,卻永遠沒有成長。這就是最典型的「偽努力」。


 


真正的努力,是跳出舒適區,帶著疼痛感的努力。


 


跳出舒適區的努力,能真正推動我們向前奔跑。想要讓奔跑加速度,還需要學會「複製努力」。


 


什麼是「複製努力」?複製努力就是讓花一份時間付出的勞動,可以產生綿綿不絕的收益。


 


哪些事情有這樣的效果?比如做課程,寫書,藝術作品等等,每個行業都會有類似「乘法效應」的事情。做了之後,這件事情會產生「複利效應」。


 


時間成為一台巨大的複印機,幫你把曾經的努力放大無數倍。或者說,把你的一份努力,複製成無數份,讓努力的價值最大化。


 


誰說努力不是天賦,能一輩子正確地努力,絕對是一種天賦,這是撬動成長的終極槓桿,會為你帶來源源不斷的助力,推動你成為一名增長黑客,獲得爆髮式的成長。




*關於作者:柳一一,富書籤約作者,重度閱讀者,年閱讀200本+,願我們一起破萬卷,行萬里,能經常聽得見耳邊「嗖嗖嗖」的聲音,那是成長時的風聲,簡書、微博@柳一一步媽。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生活認知學院。原標題:《奇葩說》:把努力當成信仰,人生就會開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靈雞湯之勵志正能量 的精彩文章:

轉彎(好文)!
做人最高的境界:苦而不言,喜而不語!

TAG:心靈雞湯之勵志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