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甲午海戰中一名逃生的水兵,22年後竟成國家元首

甲午海戰中一名逃生的水兵,22年後竟成國家元首

民國四大偉人可知是誰?

孫先生、袁大頭、黃興、黎元洪。

前三位都是久負盛名的領袖級人物,入選偉人應該沒啥爭議,唯獨黎元洪似乎很勉強。黎元洪曾自我評價說:「沉機默運,智勇深沉,洪不如袁;明測事機,襟懷恬曠,洪不如孫;堅苦卓絕,一意孤行,洪不如黃。」(這話是不是讓人想起劉邦評價蕭何、張良、韓信?)

黎元洪上面這段話既是謙虛,也是清醒認識,他能走上政治舞台中央甚至做到大總統,靠的不是實力,而是運氣,而且不只一次撞大運。

甲午海戰中一名逃生的水兵,22年後竟成國家元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好富態的黎元洪

首先是命大。

黎元洪於1883年考入天津水師學堂,因學習成績好而受嚴復、薩鎮冰等人賞識。畢業後分到廣東水師服役,也擔當重任。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前,李鴻章向各地請求增援。結果只有他哥哥、兩江總督李翰章派了3艘軍艦廣甲、廣乙、廣丙號前去支援。

「廣甲」號年代最早,裝備落後。黎元洪真是該艦的大管輪。海戰中,他憑藉嫻熟技術,不但駕駛廣甲號跟上了隊伍,還英勇戰鬥。儘管處於裝備劣勢,但「廣甲號」是受傷最輕的艦船(僅中一彈,且打在廁所里,還是自家誤傷)。可以說,黎元洪高超的駕駛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可惜,由於管帶下令撤退逃離戰場,遭到敵我雙方炮彈雨,慌亂之中在大連灣觸礁。黎元洪與其他12人在滔天風浪中游泳十多個小時到海岸,僅4人生還。黎元洪沒被打死也沒被淹死,算是命大。

甲午海戰中一名逃生的水兵,22年後竟成國家元首

青年黎元洪

其次是命好。

兩江總督張之洞在南京編練新軍,黎元洪前往投奔。張之洞早就聽說他有兩下,任命其為炮台總教習。黎元洪建造的江寧和江陰炮台以高質量水準得到各方高度認可。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帶黎元洪回原籍,繼續重用,並三次派其到日本留學考察軍事,訓練新軍成績顯著。1906年彰德秋操中,黎元洪組織的新軍,在東南各省中獲得首屈一指的好評。

黎元洪以先進和開明的形象,逐漸成為清政府和革命黨人共同爭取的對象。從這個角度來看,黎元洪獲得機遇也不是偶然的。武昌起義一夜之間爆發,革命黨群龍無首。來自湖北本地具有較高威望的新軍協統黎元洪成為關注的焦點。由一介清軍的協統(旅長)被強行推選為軍政府都督,其後伴隨革命形勢發展,逐步提升為大都督、大元帥、副總統、大總統,這恐怕是任何人都絕想不到的。

甲午海戰中一名逃生的水兵,22年後竟成國家元首

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

再次是命硬。

黎元洪雖然參加革命起點低,缺乏背景實力,但他並不自卑,反而迎難而上。最初,黎元洪在湖北軍政府里只是偶像角色,但他不甘於現狀,借袁大頭之手殺掉張振武等反對自己的革命黨人,儘管輿論負面影響很大,但卻逐漸掌握了軍政府實權。

袁世凱統治手腕強硬,黎元洪多方抵制。兩次封建復辟,他不畏風險,堅決反對,贏得社會輿論高度評價。府院之爭,因他發動國會與皖系大佬段祺瑞鬥爭引發。到後來,直系再推黎元洪出山任大總統,實現「法統重光」。黎元洪又發動國會與直系實權派反覆鬥爭,終於不支離去。

甲午海戰中一名逃生的水兵,22年後竟成國家元首

黎元洪戎裝照

綜上所述,無論是命大、命好還是命硬,都離不開黎元洪本身較強的能力素質和謀略手段,又適逢眾多機緣巧合,才能縱橫捭闔,遊刃有餘。歷史讓這名普通軍官一躍成為首義領袖,人生從此「開掛」。在沒有軍隊強力支撐的背景下,他竟能與革命黨斗、與袁大頭斗、與皖系斗、與直系斗,三任副總統、兩任大總統,民國四大偉人,全身而退壽終正寢,巔峰人生不可複製。

甲午海戰中一名逃生的水兵,22年後竟成國家元首

黎元洪書法

參考書目:

1.《黎元洪駕駛「廣甲」艦參加甲午海戰》,人民政協報2014年6月19日;

2、《總統府奇聞錄》,團結出版社,1995年

「許述工作室」成員苑素明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大開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末代皇帝溥儀複位,會怎樣處置前清叛將、今大總統黎元洪?

TAG:腦洞大開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