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改革如何搞垮大清帝國?下篇:山寨體制的崩潰

改革如何搞垮大清帝國?下篇:山寨體制的崩潰

作者:釗君

上篇講到慈禧與朝廷中的滿人權貴們,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接受了「立憲」的方案,那麼這個方案的實際走向,真的如大家所設想嗎?


壓死大清的最後一根稻草

儘管各方勢力對「立憲」皆是心懷鬼胎,但自1905年起,「預備立憲」的各項工作在慈禧太后的欽定之下,終究還是有條不紊的展開。然而,殊不知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命定的天數,1908年,死神在一天之內接連帶走了慈禧與光緒——這兩位大清國的最高領導者的生命,繼承帝位的是年僅三歲的宣統皇帝溥儀,朝政則由其父親攝政王載灃代理。

改革如何搞垮大清帝國?下篇:山寨體制的崩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慈禧與光緒的去世,對大清而言可謂當頭一棒。儘管對慈禧的評價,今日的歷史學界依然是褒貶不一,但必須承認,在慈禧太后秉政的數十年間,憑藉其精明的政治手腕,清廷至少維持了政權的穩定,滿漢間雖有矛盾也尚未表面化。然而攝政王載灃上台後形勢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載灃識見平庸、目光短淺,缺乏應付複雜政治局面的能力,事實證明,沒有了慈禧的保駕護航,由其一手擘畫的「立憲藍圖」最終斷送在了載灃的手上。

載灃一上台就雷厲風行地推出了多項排漢政策,他罷黜了在「新政」中卓有政績的袁世凱等漢族大員,將其軍權皆收歸滿人所有,以求鞏固皇權,保障宣統帝位。而面對載灃所實施的排漢政策,以漢人為主的立憲派們自然大為不滿,他們憤慨於滿人的集權,更擔心滿人對「立憲」出爾反爾,中途變卦。於是,各省支持立憲的士紳官僚在漢人督撫的支持下,紛紛成立預備立憲公會、憲政公會、憲政籌備會等主張立憲的團體,向清廷發起了三次聲勢浩大的請願運動,要求清廷速開國會。


改革如何搞垮大清帝國?下篇:山寨體制的崩潰

▲1911年,由慶親王領銜的「皇族內閣」

其實,清廷並非不願速開國會,只是鑒於立憲工作浩大、花費時日,故將準備期限定為十二年。到1908年時,有鑒於士紳與立憲派的壓力,清廷已將預備立憲時間壓縮至九年。可隨著載灃上台後的集權舉措,漢人們對清廷愈發的不信任,他們認為只有速開國會才能遏制滿清權貴,保障自身權益。最終,在聲勢浩大的請願運動逼迫下,載灃決定適當讓步,將預備立憲期由原先的九年再縮短為五年,定於1916年召開國會,並於1911年仿照日本成立責任內閣。

改革如何搞垮大清帝國?下篇:山寨體制的崩潰

沒想到,恰恰是這個本該安定人心的決定,卻成為了壓垮大清信譽的最後一根稻草。1911年,隨著內閣選舉結果的最終公布,立憲派們徹底是傻了眼!13名閣員中,9人是滿蒙貴族,其中7人是皇族,漢人只佔4人,這是個名副其實的「皇族內閣」。

立憲派雖然對清廷在立憲過程中的拖延、搪塞有著種種不滿,但他們對經由立憲來分享權力一直心存希望,特別是他們認為,通過清王朝的「自改革」能夠切實防範暴力革命的發生,杜絕革命造成的無序和混亂,維持社會的穩定。然而此時的滿清親貴卻因一己之私,拒絕交出手中的權力,最終製造出了「皇族內閣」這樣的奇葩。

改革如何搞垮大清帝國?下篇:山寨體制的崩潰

「皇族內閣」的出台,標誌著清王朝政治信用的徹底破產。立憲派看清了清廷「假立憲之名行集權之實」的真實面目,他們徹底拋棄了對清廷的幻想,其中的大多數人開始轉而支持革命派以武力推翻清政府的行動。載灃炮製「皇族內閣」的這步妙招,雖然暫時提升了滿人在朝中的權勢,卻也將本該成為「帝國肱骨」的立憲群體,推向了清廷的對立面,為自己培養了上佳的「掘墓人」。


一場拙劣的「山寨」運動

「皇族內閣」不僅標誌著清末「立憲」的徹底失敗,更成為滿清覆亡的導火索。數月之後,四川「保路運動」、「武昌起義」接踵而來,早就對清廷喪失了希望的各省立憲派在得知武昌起義的消息後,紛紛掉頭和革命黨合作,清廷的半壁江山在轉瞬間瓦解。武昌起義最終從一場臨時舉事的新軍起義,轉變為埋葬清王朝統治的「辛亥革命」。

改革如何搞垮大清帝國?下篇:山寨體制的崩潰

總體而言,清末「立憲」運動只是對日本明治憲政的模仿,而且還是一場極為拙劣的「山寨」。

清末「立憲」運動的起源與動機本就不夠「坦誠」,清廷將「立憲」視為一種延續統治、維持親貴權力的有效手段,這令清末立憲運動在啟動依始就埋下了失敗的隱患。1905年10月,出洋考察回國後的載澤曾向清廷密奏施行「立憲」的所謂功用,稱其可使「皇位永固」、「外患漸輕」、「內亂可弭」,顯然,「皇位永固」是清廷最關切的事。

在維持權力的動機驅使下,清末的「立憲」運動變為了一場對日本憲政的拙劣模仿。1911年,清廷最終出台的《欽定憲法大綱》幾乎是原樣照抄《大日本帝國憲法》的內容,不過在模仿的同時,清廷卻又有所保留。《欽定憲法大綱》中對於日本憲法里聲張君主權力的部分,全盤接受,大抄特抄,可對於開民智、解黨禁、行民權的部分,卻不予採用。最終,清政府自日本學來了一部畸形而無用的憲法。

改革如何搞垮大清帝國?下篇:山寨體制的崩潰

清末這場走樣了的「立憲」雖然全方位保障了滿人的權勢,卻徹底激化了滿漢之間,朝廷與立憲派之間的矛盾,加劇了作為帝國「中間勢力」的立憲派和士紳階層的分離傾向,削弱了王朝原有的統治基礎,並最終導致了清廷的滅亡,上演了一出「救國良方」驚變「飲鴆止渴」的歷史慘劇。

雖然清王朝的覆滅與「清末憲政」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但我們也不能說這場耗時多年的「預備立憲」沒有任何正面的價值,畢竟對當時大多數中國的知識精英來說,「立憲」是效法西方、實現中國富強的一條重要路徑,而在清末立憲的整個過程中,參與其中的立憲派對自由、民主等政治理念,對憲政運作的制度規則都有了更加詳盡的認識和探討,這對於此後民國的政治發展無疑是具有深遠影響的。

我們興許可以假設,假如當年清政府能夠秉之於大公,開放政權,切切實實地貫徹「立憲」的主張,也許近代中國就真能打開一條別樣的進路,而1911年後近半個世紀的內亂與紛擾或許也可由此避免。可惜,歷史沒有假如,時間更無法倒流。


改革如何搞垮大清帝國?下篇:山寨體制的崩潰

質言之,「立憲」本身並沒什麼錯,錯的只是時間與用它的人。對於日薄西山的清王朝來說,其問題已非單純的「立憲」可以挽救,一劑猛葯不能救命,只會加速「天朝的崩潰」罷了。

參考文獻:

  •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年。
  •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年。
  • 李細珠:《地方督撫與清末新政——晚清權力格局再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 羅華慶:<清末「預備立憲」為何模仿日本明治憲政>,載於《北方論叢》1991年第3期。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組編:《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專題資料選輯第 2輯:清末新軍編練沿革》,北京:中華書局,1978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